字词 | 微观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微观经济学wēi guān jīng jì xuéмикроэконóмика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量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主要责任者: 柴瑜,苏娟,孙宗亮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329 千字 页码: 1-205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F016 语种:中 定价:32.00 出版时间:2017-05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类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类之一,共收录159条词条。 被引频次:6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weiguan jingjixue和宏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单项数值的变量为研究对象。如考察单个家庭和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取得最大的效用;或者考察单个企业或资源所有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以及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价格如何决定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大都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运行的问题,故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经济学”。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庸俗经济学中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便属于这一类型。这种经济理论通过个量分析和数量分析来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和抹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 赤字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又叫个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或小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相对称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它以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或消费者、生产者以及生产要素供给者)和个别产品市场,这些较小范围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资源配置、商品的相对价格、消费者行为、生产决策、市场类型或竞争程度、收入分配和经济福利,等等。其中,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赖以建立的基础。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它只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和变动,尤其着重于分析边际数量。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称小经济学。指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西方经济学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等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学认为它所要研究解决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主要源于18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体现在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里的一段话中: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们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逐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亚当·斯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以利己主义为动力的资本主义制度可通过市场机制、价格竞争体系这只看不见的手,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发展。即一个社会的重大基本经济问题,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价格竞争体系自发调节而解决,使社会经济在各方面都达到一个完美的境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只是一种推论,他本人并没对此作出证明。亚当·斯密以后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论证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套和谐发展、完美无缺的经济体制,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马歇尔等经济学家集之大成,并加以发挥、创造,就产生了如今的微观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均属于微观经济学领域。微观经济问题研究者补充和发展了这三家学派的学说,并以此来解释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与竞争、计划与市场、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消费者行为、投资风险和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因素、对价格波动的“理性预期”等问题。这一理论大体包括:需求和消费理论;供给和生产理论;市场和交换理论;收入和分配理论;经济政策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分析自由企业竞争的经济行为。通过对“自由企业”制度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确定相应的经济变量和单位数值,其中心议题是单个“厂商”、单位资源所有者怎样分配和运用自己拥有的资金以取得最大利润。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个体分析”、“个量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并为后者进行经济总量考察提供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大都涉及市场和价格机制的运行问题,其理论核心为市场理论和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以家庭、厂商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是: 研究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如何选择消费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研究厂商如何在既定的资源状况下,如何选择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作用的市场中,如何确定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等。从根本上讲,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同市场机制、价格决定有关,故又称其为 “价格理论”。当然,它也研究具有整体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但这同样是以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为出发点的。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基本上以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 中所奠定的框架、以及20世纪初人们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为基础。近几年来,微观经济学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展: (1) 博弈论方法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深入探讨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企业理论和产权经济学的进展,使得人们能够进入企业这个传统的 “黑匣子”内部进行更具体的研究; (3)信息经济学的进展,使得人们深入认识了对不确定性下的经济个体决策、以及动态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亦称“个体经济学”,或称“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如何选择消费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作用的市场中如何确定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等。从根本上讲,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同市场机制、价格决定有关。当然,它也研究具有整体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但这同样是以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为出发点的。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自经济学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随着传统自由市场理论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加大,西方学者试图寻找新的理论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宏观”的概念,并将与之相对的经济学体系称为“微观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Frisch,Ragnar Anton Kittil,1895—1973)在1933年首次使用了“微观动态”和“宏观动态”的概念;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John Maynard,1883—1946)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明确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区别;至20世纪50年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提法广泛流行起来。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基本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Alfred,1842—1924)在《经济学原理》中所奠定的理论框架,以及20世纪初人们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为基础。后来,微观经济学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进展:一是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深入探讨市场中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企业理论和产权经济学的进展,使得人们能够进入企业这个传统的“黑匣子”内部进行更具体的研究;三是信息经济学的进展,使得人们深化了对不确定性下的经济个体决策以及动态经济问题的认识。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两个构成部分之一。是自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兴起之后,对以前着重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单项数据为研究对象的传统庸俗经济学的称谓。它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单个家庭的收入使用分配等; 分析如何决定单个经济单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据,如单个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和价格等。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运用微观经济分析的著名代表,他的均衡价值论和分配论最为典型。其实,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只是在研究的着眼点上有所分工,各有侧重,而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则完全一致。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总量分析时,仍然使用微观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法,并把微观经济学核心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为适应当前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近年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迹向。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相对应的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组织和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把上述内容综合起来论证市场经济制度能够取得最优福利、最有效率、最和谐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分析产生于17世纪中期。那时,经济学还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与庸俗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讨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价格决定、收入分配等理论,这些已是现代微观经济分析的萌芽。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前,英国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对微观经济问题作出最系统、最完整的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斯拉伐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提出厂商均衡理论,使微观经济分析最终完成。 ☚ 宏观经济学 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微观” 的英文为“Micro”,它来源于希腊文 “μικρο”,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影响因素,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 宏观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与宏观经济学相对应的以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或个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把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商品市场等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相应的各种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如单个生产者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个消费者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去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单个商品的供给量、需求量及价格的决定等等。由于微观经济分析的对象主要是个体、个量,而且这些个体、个量都是同市场运行和价格机制相联系的,因而微观经济分析是以价格为核心展开的个体分析或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的范围和侧重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主要以个人和企业这样的个别单位的最优化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对个人行为的分析集中于消费者的需求理论和时间分配理论; 对企业行为的分析则集中于生产决策和成本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个人和企业的行为都同市场价格息息相关,都是围绕市场价格展开的。价格指示经济活动的方向,决定社会生产的比例,也决定各种人的收入: 如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等。市场价格制度有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把表面上看来毫无秩序可言的混乱局面理顺为某种确定的经济秩序。微观经济学的大量分析都同个人和企业活动的市场类型有关,具体地说,同竞争 (或垄断)的程度有关。 ☚ 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相对价格/私有制经济/市场经济/经济人/卖方市场/稀缺性/理性/理性决策/价格体系/机会成本/利他主义/需求曲线/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正常商品/劣质品/吉芬商品/替代品/互补品/需求函数/市场需求函数/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市场供给曲线/市场均衡/瞬时均衡/非均衡/弹性/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不变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静态均衡/不稳定均衡/蛛网定理/价格控制/最高限价/黑市与灰市/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CES效用函数/拟线性效用函数/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条件/水与钻石悖论/消费者剩余/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偏好/选择的一致性/理性偏好/单调性偏好/传递性/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约束线/消费者最优商品组合/收入-消费扩展曲线/价格-消费扩展曲线/财富效应/财富扩展路径/必需品/普通需求函数/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吉芬之谜/复合商品/显示性偏好/奈特风险/奈特不确定性/诺依曼-摩根斯特恩效用指数/拉德纳均衡/收益均等定理/厂商/投入与产出/企业家/企业家才能/投入-产出表/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性技术变化/总产量和总产量曲线/固定投入/中间产品/边际收益递减/平均产量/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成本线/成本最小化问题/最优投入组合/生产扩展曲线/最优产出组合/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范围经济/范围不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正常利润/净利润/成本函数/成本曲线/短期成本函数/不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短期可变成本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可变成本函数/长期总成本与总成本曲线/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可变成本/长期成本函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学习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收益/收益最大化/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利润最大化/零利润状态/盈亏平衡点/行业/竞争/竞争性行业/完全竞争市场/自由进入/完全竞争和纯粹竞争/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短期关闭点价格/长期竞争性均衡/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成本递增行业/行业供给曲线/准竞争模型/不完全竞争/垄断/垄断利润/垄断短期均衡/垄断力量的勒纳指数/垄断的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跨时期价格歧视/垄断竞争模型/产品差异/产品转换曲线/寡头/买方寡头/折弯的需求曲线/数量竞争/张伯伦模型/双头垄断/双边垄断/反应函数/非合作对策论/非合作均衡/零和对策/纯策略/囚犯困境/纳什均衡/重复对策/曼哈顿商业区漫步对策/贝叶斯-纳什均衡/完全贝叶斯均衡/混同均衡/生产要素市场/要素需求/边际贡献/投入的边际产品/边际生产率/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买方垄断/要素供给曲线/平均要素成本/生产要素供求均衡/后弯劳动供给曲线/投资/投资收益/收益率/人力资本投资/工资/自然工资/资本价格/利息率/股息/土地价格/价格支持/纯经济租金/准租金/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福利国家/净经济福利/局部均衡论/一般均衡理论/配置/超额需求/纯交换经济/鲁宾逊经济/瓦尔拉斯配置/瓦尔拉斯均衡/瓦尔拉斯定律/瓦尔拉斯需求/竞争性均衡配置/阿罗-德布鲁模型/阿罗-德布鲁均衡/不动点定理/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非替代原理/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庇古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增进/资源最优配置/埃奇沃斯盒状图/契约线/竞争性配置的福利最大化特征/生产者剩余/边际转换率/转换曲线/受限制的帕累托最优/受限制的社会最优/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最优/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投票悖论/社会福利最优和帕累托最优/效用可能性边缘/补偿原则/西托夫斯基福利标准/次优理论/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竞争结果的非最优性/私人物品/排他性原则/非排他性物品/非竞争性物品/免费乘车者/外在性/私人成本/边际私人成本/相邻效应/生产的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社会成本/公共财产/庇古税/交易成本/零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模型/最优契约/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性解决方案/科斯定理 ☚ 瑞典学派 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 微观经济学 价格理论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对称。通过分析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合理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理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单个居民户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不同商品的消费上,以取得最大的效用(消费者行为理论); 单个厂商作为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 (生产理论); 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均衡价格理论); 此外还有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等等。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一问题是由市场经济内部的价格机制来解决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那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研究国民财富增长的同时,探讨了价格机制的作用,提出了各种价值理论,这些都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萌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理论的提出,为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立的均衡价格理论,确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各自在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这样,微观经济学得以最终形成。 ☚ 宏观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