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微波疗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微波疗法microwave therapy

利用波长为1~30cm,频率30亿~300亿Hz的电磁波作用于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有加强代谢、改善局部营养、促进炎症消散、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止痛、解痉等作用。治疗时,辐射器和体表要有5~20 cm的距离,每日一次,每次5~20 min。炎症早期,吸收微波较多,宜用小剂量(0.36 W/cm2),短时间。慢性炎症用中等剂量(1.5W/cm2)及较长时间。多用于关节炎、腱鞘炎、滑液囊炎、关节周围炎、静脉周围炎、肌炎等。急性化脓性炎症禁用。

微波疗法microwave therapy

系高频电疗法的一种。适应证为单发性骨关节炎(除外结核)、关节病、肌炎、神经根炎、乳腺炎、女性慢性生殖器炎、痈、蜂窝织炎等。禁忌证为脑及眼部组织、局部水肿、血循障碍、孕妇及腹部、男性生殖器等禁止直接照射;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心血管系统代偿机能不全禁用此法。治疗量以微热或舒适的温热感为宜,切忌过热。每日或隔日1次,3~12次为一疗程。

微波疗法microwave therapy

是应用波长1m~1mm的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微波疗法根据其波长范围,将波长100~11dm称分米波,波长10~1cm称厘米波,波长10~1mm称毫米波。常用波长为30~10cm。微波疗法有热作用和热外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炎症性疾病。

微波疗法

微波疗法

微波疗法是应用波长1m~1m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微波按波长又分为
❶分米波(波长100~10cm)。
❷厘米波(波长10~1cm)。
❸毫米波(波长10~1mm)。医用微波波长多为12.24cm(频率2450MHz); 33cm(频率915MHz)及69cm(频率433.92MHz)。
治疗作用基础
❶热效应: 微波的电磁能量在组织中能引起离子及偶极子振动,转动和摆动等物理现象,使离子与偶极子互相之间,或与周围组织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热效应。
❷非热效应:使用小剂量微波,作用于介质或生物体时,虽能产生离子与偶极子的振荡运动,但无升温现象,也能产生生物作用,称非热效应。
❸作用的深度:微波波长短,近似光波,呈单向辐射,作用于机体时,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微波辐射可深达3~5cm。含水分多的组织(如肌肉、血液)吸收的微波能量比含水分少的组织(如脂肪、骨质)明显增多; 这与组织的介电常数有关,肌肉平均为70,脂肪和骨质平均为10,介电常数愈大的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愈多。将微波辐射动物(兔)腹壁时升温表现迅速,由于穿透较深,故测得的直肠温度和皮肤温度几相一致,在停止辐射后,降温也快。而用红外线辐射时,可见皮肤迅速升温,而直肠和腹腔的温度反而下降,于停止辐射后,皮肤温度开始下降。
生理与治疗作用
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用微波辐射兔耳及人手甲皱区,可见到微血管明显扩张及血流加速,以60~80W的微波辐射人体软组织,当辐射距离为5cm时,经5~30分钟的连续观察,发现组织中的供血,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分钟后增加8%,10分钟后增加13%,30分钟后增加65%。通过实验,用微波辐射动物(兔)皮下由131Ⅰ所形成的离子库时,其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由于微波辐射区的血管扩张,对131Ⅰ的吸收加快,故进入甲状腺的131Ⅰ含量也相应增多;同时可见从甲状腺中清除131Ⅰ的速度也较快;说明微波不但能增强血管的吸收作用,同时也能活跃甲状腺的功能。应用小剂量的微波,短时间作用于心肌缺血病人的心前区时,有止痛及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而大剂量微波辐射则对心血管系统功能产生不良作用。
❷对血液的影响: 微波可增加血凝速度,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降低血磷的含量,使血中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弱。
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剂量微波作用于动物脑部,能改变脑组织的生物电活动规律及条件反射的活动功能;短时间作用于周围神经,能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
❹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微波可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并促进激素进入血液,用微波作用于精神病人的颞部时,观察到血液中的嗜伊红细胞数下降,尿中17-酮固醇排出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微波对垂体有一定的影响。卵巢及睾丸对微波均非常敏感,辐射睾丸当其温度超过35℃时,精子的产生将受到抑制或停止。
❺对眼组织的影响:由于眼内富含水分,易于吸收微波能量,而且血液循环较差,故可引起过热。用大剂量微波长期辐射动物的眼球,可使晶体发生混浊,严重者可发展到白内障而失明。在直接辐射后,动物眼球的结膜,虹膜和眼底均将发生充血和角膜水肿。小剂量微波作用于人或动物的眼球组织,均未见有明显损害,如微波功率不大于150W/cm2时,对眼组织不致发生损害。
❻抗炎: 小剂量的微波使微血管及小动脉扩张,增加血运,使组织的营养和供氧得到加强,同时加快对渗出物的吸收,加速清除诱发炎症的有害物质和代谢产物,减轻局部的刺激,故可消肿,止痛。微波可使巨噬细胞的活动增强,抗体和补体增加,并使大、小吞噬细胞的作用加强,故有利于对炎症的控制。炎症的不同时期应选用不同的剂量。炎症早期,水肿明显,吸收微波较多,宜用小剂量及短时间;慢性炎症,可用中等剂量及较长的时间; 如炎症组织发生坏死伴有化脓性改变时,剂量宜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免由于剂量过大,血管过度扩张,造成脓性分泌物的扩散。对非特异性炎症,可用较大剂量进行治疗,以增强组织的吸收作用,并促进其再生过程。
治疗设备和方法 分述如下。
机械 微波由天线辐射输出,其电磁波有近场和远场之分,治疗时取近场。微波发生器主要元件为磁控管,其电磁能量从谐振腔内发出,经同轴电缆传输于反射罩内的天线,由反射罩集束后向人体组织辐射。
附属用品 装有天线的反射罩称辐射器,其类型有:
❶圆辐射器:反射罩有半球形,圆柱形及钟罩形等,多用于乳腺、肩及关节部位的治疗。
❷长方形辐射器:用于肢体及脊柱部位的治疗。
❸马鞍型辐射器:用于波长为69cm的分米波治疗机,适于腰、胸、腹及双膝部位的治疗。
❹外耳辐射器: 呈小圆椎形,可放置于外耳道内进行治疗。
❺聚焦和体腔辐射器:聚焦辐射器为小圆柱形,其中充有不良导电物质如铈,使微波聚合成束。把聚焦辐射器适当延长便成为体腔辐射器。体腔辐射器表面镀以金属时,可影响电磁能量的分布,按能量的不同分布、体腔辐射器分为放射辐射式和轴端辐射式二种,前者能量多分布于其四周,后者多分布在辐射器的末端。
治疗方法
❶有距离辐射: 利用近场辐射治疗如应用圆形或长方形辐射器时,从辐射窗到人体皮肤间要求一定距离,一般在10cm以内。治疗时要求垂直辐射以便微波能量充分地进入人体组织。上述辐射器如过于靠近皮肤时,将引起失谐既影响输出功率也易引起烧伤;如距离太远,人体组织处于远场范围内,则吸收微波的能量将显著减少,以致达不到治疗目的。
❷接触辐射: 如应用聚焦式、体腔或外耳辐射器时,辐射器可直接接触体表进行接触辐射,由于散失于空间的电磁能量较少,故所需输出功率明显减少,多在10W以内。使用体腔辐射器时因不能进行煮沸消毒,故应加用外套,在其表面涂以润滑剂缓慢地放入体腔内,治疗后取下外套清洗干净后进行消毒。应用外耳辐射器时应加橡皮套,其上敷少许滑石粉,嘱患者自持小电缆,将小辐射器送进外耳道内,用毕取下橡皮套进行消毒。
❸隔沙辐射: 在人体表面上放置一定厚度的沙袋,代替空气作为介质,在沙袋上面再放置圆形、圆柱形或长方形辐射器。基于介电常数的特征,沙粒能使微波更易于集束,减少散射,因而使组织更多地吸收微波能量。用微波治疗伤口时,要清除脓性分泌物和湿纱布。眼、卵巢及睾丸区治疗时剂量宜小,用护目镜及铅橡皮分别加以保护。
治疗剂量 分四级:
❶最弱剂量:无热感。
❷弱剂量:相当于0.36W/cm2。
❸中等剂量:温热感,常用1.5W/cm2。
❹强剂量:能耐受的热感,常大于1.5W/cm2。治疗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
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 肌炎、腱鞘炎、滑囊炎、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脊椎关节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神经丛炎、慢性肺炎、胸膜炎、哮喘、心肌梗塞、冠心病、结肠炎、上颌窦炎、额窦炎、中耳炎、麦粒肿、疖、痈、乳腺炎、伤口、盆腔炎、胆囊炎、带状疱疹等。禁忌证,见“高频电疗法”。

☚ 超短波疗法   高频加温治癌 ☛
000155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