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马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司马谈?—前110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五大夫司马喜之子。曾先后向唐都学天文,向杨何学《易》,向黄子学黄、老之术。博学多闻,武帝建元、元封年间被任为太史令。著有《论六家之要指》,纵论阴阳、儒、墨、名、法、道诸家长短,然崇尚道家,认为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兼有各家之长,故能“究万物之情”,“事少而功多”。曾辨析形、神关系,提出“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形神离则死”的观点,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一生有志于著述历史,但尚处于汇集、整理材料阶段。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封禅时,他被留在周南(今河南洛阳)不得从行,忧愤而死。死前一再叮嘱其子迁“勿忘吾所欲论著”。迁遵其命而成《史记》一书。

司马谈【同义】总目录


司马谈史谈

司马谈?——前110

西汉史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官至太史令。他总结当时流行的先秦名家学说,认为阴阳、儒、墨、名、法诸家都各有短长,唯道家最能综合各派所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遂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发愤撰史。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始建汉家封禅,他被留周南(今河南洛阳),不得从行,忧愤而死。临终嘱其子司马迁继承其业。

司马谈

131 司马谈? —前110年

史学家。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官太史令,通晓天文星象,善卜阴阳吉凶,信奉黄老之学。提出“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的唯物主义论点。曾发奋撰写史书,未成,元封元年(前110)死于周南(今河南洛阳附近),其未竟事业,由其子司马迁续成《史记》。著有《论六家之要指》等。

☚ 左丘明   司马迁 ☛

司马谈?~前110

西汉思想家、史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官至太史令。他《论六家之要旨》推崇汉初黄老学说。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司马谈认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皆为治者”,而道家综合各家所长,“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他还根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准备撰写一部历史论著,但未实现病逝,临终前嘱其子司马迁完成“所欲论著”的未竟之业。对《史记》的写成起了重大作用。

司马谈?—前110

西汉思想家、史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仕于武帝建元至元丰年间,官至太史令,尊称太史公。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纪》)。所著《论六家之要指》,首次将先秦至汉初各学派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评论了各家学说的长短及其与政治的关系。文中引《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认为六家皆“务为治者也”,这是所谓“一致”和“同归”。但各家学说所依据的师传不同,所提出的治理天下的方案不同,这是所谓“百虑”和“殊涂”。并认为各家学说各有所长所短,阴阳、儒、墨、名、法都有其“不可失”、“不可易”、“不可废”、“不可改”、“不可不察”的长处,又有其错误或难以实行的短处。唯于道德家给于全面肯定,认为道德家学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全面肯定道德家,反映了作者的学派倾向,然而作者所说的道德家已非先秦的道家学派,而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新道家,即综合了各家之长的道家思想,也就是汉初流行的黄老之学。这里反映出的主张兼采各家之长,在综合融会中发展学术的观点,表现出汉初思想发展的基本特色。《六家之要指》讨论了人的精神与形体的关系,认为精神是“生之本”,形体是“生之具”,二者结合才有生命。“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欲编著史籍,志未竟而卒。临终对其子司马迁说,自孔子之后四百余年,诸侯兼并,史籍流散失传。汉代统一海内,又有不少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涌现。自己身为太史令而未能著书论载,废弃天下之史文,深为不安。嘱迁:“无忘吾所欲论著。”司马谈的学术观点对司马迁产生了深刻影响。《史记》中常以《老子》的论点为依据评述历史人物,对汉初黄老学者尤为赞扬,与司马谈称赞道家的倾向完全一致。《史记》中一方面批评汉儒的鄙俗迂腐与谀主取宠,另一方面对孔子表示出深厚的崇敬仰慕之情,肯定儒家提倡的“王道”、“仪法”,与司马谈肯定“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的思想有承袭关系。司马迁批评阴阳家学说“周大不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依于鬼神之事”(《史记·封禅书》),批评法家“刻暴少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亦可看出司马谈思想观点的影响。

司马谈约前190—前110

西汉史学家。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官太史令。他总结先秦各家学说,认为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均有长短,唯有道家兼有各家之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著有《论六家之要指》。他根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迁继续其事,成《史记》一书,为我国最早的通史。

司马谈?—前110

西汉夏阳(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哲学家。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35)任太史令,著《论六家之要指》,推崇道家黄老之术,认为它能综合儒、墨、名、法、阴阳等先秦各派学说的长处,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主张“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曾依据《世本》、 《国语》、 《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编写史籍,未成,后由其子司马迁续完为《史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