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鸿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徐鸿儒?—1622明代白莲教起义首领。巨野(今属山东)人。原为蓟州皮工王森弟子。万历年间王森创立白莲教支派闻香教(大乘教清茶门),教徒二百余万,遍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王森被捕杀,王氏仍世代传教不绝。他与王森子王好贤等约于天启二年(1622年)在河北景州、蓟州和山东郓城三方同时起义。后因故他提前暴动,响应者数万人。以红巾为号,先后攻下郓城、邹县、滕县。武邑于宏志组织“棒棰会”,刘永明在艾山称“安民王”相呼应。起义漫延河南、四川、江淮等地。他受众拥戴称中华福烈帝,年号大成(乘)兴胜,设丞相、总督、总兵等官职。还进军运河沿岸,占领夏镇等要津,切断明王朝的漕运粮道,引起明王朝的恐慌,明熹宗赶忙调兵镇压。因叛徒出卖,他于同年秋被捕,遭杀害。 徐鸿儒?~1622明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巨野(今属山东)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合景州于弘志,曹州张世佩、艾山刘永明等起义,用红巾为识,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乘)兴胜。因战败被杀。 徐鸿儒?~1622明末白莲教起义首领。本名徐诵。山东巨野人,后迁居郓城。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发动群众至数千人,并被山东、南北直隶、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为教主。天启二年(1622年)因事提前率众于山东郓城县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为大乘兴胜。连克郓城、邹、滕、曲阜、峄等县,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漕运,多次重创官军。后因起义准备不足,以及官军的合力进剿,兵败。但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最终被围困于滕县,弹尽粮绝,突围不成被俘,押赴北京遇害。 徐鸿儒 徐鸿儒?—1622明末早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徐诵,巨野人。原系蓟州皮工王森弟子、“闻香教”(白莲教之一)教主。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王森被捕牺牲,徐鸿儒率一支教徒在山东一带活动。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率众在郓城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建元大成兴胜。先后攻占郓城、邹县、滕县、掠运河漕船,袭击曲阜,众达数万人。徐鸿儒领导的起义,得到了各地的响应,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十一月,起义军被山东总兵官杨肇基等镇压。十一月二十一日,徐鸿儒及其父徐东明,母傅氏及其部下18人,被俘押送京都,全部遇害。徐鸿儒领导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 徐福 般若寺 ☛ 徐鸿儒?—1622明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巨野(今属山东)人。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利用闻香教(白莲教的支派)组织农民,秘密活动二十余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联合景州于弘志, 曹州张世佩、艾山刘永明等起义,用红巾为识,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乘)兴胜,设丞相、总督、总兵等官职,并分十余部,每部万余人,连下郓城、邹、滕等县,切断江南通京漕运。四川白莲教徒也起事响应。后因分散作战,被明军各个击破。于弘志等失败后,他也战败被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