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徐铉916—991北宋初文字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又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与弟锴齐名,号“大小二徐”,都精通文字学。他曾与句中正、葛湍等校订《说文解字》,新补十九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说文》所不载的四百零二字附于正文后,世称“大徐本”。参与编纂《文苑英华》。另有《徐公文集》三十卷。 共2首 (词)唐·徐铉 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 不知红烛下,照见彩毬飞。 借势因期尅,巫山暮雨归。 (一作抛毬乐 一) (词)唐·徐铉 歌舞送飞毬,金觥碧玉筹。 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 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 徐铉 徐铉917—992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少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称“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李昪父子,历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归宋后,为太子率更令。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初,直学士院。太平兴国八年(983),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以庐州女僧道安诬奸私事,贬静难行军司马。淳化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精于小学,书法亦工。当时其诗名颇著,在宋初文坛甚有影响。其诗承袭唐代元、白之体,多唱酬之作。铉才高学博,文思敏速。《郡斋读书志》称其“尝谓为文速则意思雄壮,缓则体势疏慢,故未尝沉思”。所著有《徐公文集》三十卷及《稽神录》、《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徐公文集》后附有其行状、墓志铭。 ☚ 李煜 李昉 ☛ 徐铉916—991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五代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与五代古文家韩熙载并称“韩徐”。初仕吴,为校书郎。南唐李璟时,试知制诰,累迁中书舍人,李煜时历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官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因事贬静难行军司马,后病卒。精通文字学,雍熙二年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另有小说《稽神录》六卷等。 徐铉 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涩纤阿之习。 徐铉 徐铉916—991北宋辞赋家、文字学家。《宋史》有传。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初为试知制诰,因事贬泰州司户椽,俄复旧官,召为太子右谕德,复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李煜立,历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尚书左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仕宋,为太子率更令,累官散骑常侍,左常侍,后因事贬靖难行军司马,卒于官。铉少敏悟,10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齐名,号称“二徐”。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文思敏捷,属文“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精小学及篆隶,尝受诏校《说文》。徐铉善律赋与骈赋,上承唐赋文风。现存赋4篇,即《木兰赋》、《新月赋》、《颂德赋》和《剑池赋》,《全唐文》见载。其赋大都为律赋,辞文华美,以工丽见长。《木兰赋》和《新月赋》最能见铉赋特色,以骈丽之词,写悱恻之思,稍逊风骨而颇多情致。铉乃有意识进行律赋创作之探索者,曾集唐宋律赋为《赋苑》200卷。著有《骑省集》30卷及质疑论若干卷,又有《稽神录》6卷。 ☚ 钱惟演 徐寅 ☛ 徐铉917—992年字鼎臣。 北宋文字学家。 扬州广陵 (今江苏扬州市)人。 历仕吴、 南唐,后归宋,拜散骑常侍。 精于小学、 篆隶, 与其弟锴并治 《说文解字》, 蜚声江左, 号为 “二徐”、 “大小徐”。 鉴于“许慎 《说文》起于东汉, 历代传写, 讹谬实多。六书之踪,无所取法。若不重加刊正, 渐恐失其原流”,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 《说文》, 校改处主要如下: (a) 改易分卷。将许书14篇并叙厘定为30卷,唯卷末将叙目剖分肢裂,欠于明晰。 (b)增加标目。许循世俗之例,标目于后。铉加于卷首,虽便阅读,但与叙目雷同。(c)增加反切。许书原无反切, 铉据孙缅 《唐韵》 补入, 称 “某某切”。 (d) 增加注释。 一是 “本有正体, 而俗书讹变者”, 辨于注中; 再是, “注义未备,更为补释”。 注释前标 “臣铉等曰”, 以别于许。 所引李阳冰、 小徐说,亦署其名。(e)增加新附字402个。“凡字为《说文》注义序例所载而诸部不见者, 悉为补录; 又有经典相承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 亦皆增加, 别题之曰新附字。” (f)许书每篇之末有部、文、重文解说之总数,铉为醒目,移于篇首,然于许书体例不合。此即大徐本。铉书号为 “淳确”,然亦有疵,顾炎武、钱大昕皆有批评。今通行本为1963年中华书店影印陈昌治刻本。另,铉有 《徐文公集》。 事迹具 《宋史》本传。 参见 《说文解字》条。 徐铉 徐铉(917-992年)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校书郎,继仕南唐,后归宋,为右散骑常侍。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奉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校订许慎《说文解字》。徐铉等以集书正副本及群臣家藏本为依据,倍加详考,补十九字于正文中。又将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通用而《说文解字》不载的四百零二字附于正文之后,就是所谓《说文新附》。在校订中,徐铉还对许慎的说解加以训释,间引李阳冰、其弟徐锴之说,并用孙愐《唐韵》的反切为每字注音。《说文解字》一书经徐铉等校订后开始广为流布。但徐铉等对古音不太明了,往往改形声为会意,不免失之穿凿。世称徐铉为大徐,所校订之《说文解字》为大徐本。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一篆一行本是大徐本中较好的刻本。除校订《说文解字》外,徐铉还参与编纂《文苑英华》。《宋史》卷四百四十一有传。 ☚ 陆德明 大徐 ☛ 徐铉公元917——992字鼎臣。北宋初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人。以其父官江都,故定居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任散骑常侍。与弟徐锴齐名,号“大小二徐”。精于小学,尤深于文字学。曾奉诏与人同校《说文解字》,新补19字于正文中,补402字于正文末,世称“大徐本”,以别于弟徐锴所撰《说文系传》之“小徐本”。另著《说文质疑论》,今不传。还参与编纂《文苑英华》。今存《说文》即其校定本。 徐铉 151 徐铉916—991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 (今江苏扬州) 人。10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专文字之学。徐锴兄,世称大徐。宋初奉敕主持校订《说文解字》,“以为文字者六艺之本”。宋太宗雍熙三年(986),与句中正等人完成之。后人称为大徐本。该本参考徐锴研究成果,对《说文》传写讹误、字句脱漏认真补订,并加反切注音。增19字入正文,收时俗常用字402个附于各部之后。为宋以后《说文解字》定本。缺点为不审古今音之异,往往私改形声字。 ☚ 守温 徐锴 ☛ 徐铉916—991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初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累官至吏部尚书,后归宋,为右散骑常侍。通文字学,擅小篆、工隶书,曾与句中正、葛湍等人校订《说文解字》,新增标目,增加反切,补充注释,并新附《说文》所未载者402字,世称“大徐本”。 骑省集/徐公文集/徐公文集 ☚ 司空表圣文集 骑省集 ☛ 徐铉916-991xú xuàn《本草纲目》禽部第48卷鸡(2)。人名。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南唐,后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与弟锴齐名,号“大小二徐”。精通文字学,校订《说文解字》,另有《徐公文集》。 徐铉917~992Xu Xuanman of letters and philologist of the Early Song Dynasty. Works: Records of Examinng the Immortals,etc. 徐铉916—991宋初文字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南唐,为吏部尚书。后归宋,为太子率更令, 累官散骑常侍,淳化初贬为静难军司马。与弟锴俱以文名,号“大小二徐”。精通文字学,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新补十九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说文所不载者四百零二字,附于正文后。世称“大徐本”。精书法,善写篆、隶。还续编《文苑英华》。有《骑省集》。 徐铉917—992字鼎臣。宋文学家。扬州广陵(江苏扬州)人。其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仕南唐官至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入宋官至直学院士、给事中。平生不喜佛而好神怪,精于文字学,善为李斯小篆,隶书亦工。受诏校《说文》,世称“大徐本”。著有《方舆记》、 《古今文典》、《赋苑》、《岁时广记》等。其《稽神录》则多出自其客蒯亮。文集曰《骑省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