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孝穆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徐孝穆集 徐孝穆集诗文别集。南朝陈徐陵作。或作《徐仆射集》。因陵字孝穆,曾官尚书左仆射,故名。原集三十卷,早佚。今本系后人所辑。有影印明屠隆刻本十卷,凡赋、诗一卷,文九卷。别有明张溥刻《徐仆射集》一卷。清吴兆宜撰《徐孝穆集笺注》六卷,仅完成前五卷;徐文炳续笺其六卷,名曰《备考》,附于卷末。有康熙间刻本。 ☚ 昭明太子集 庾子山集 ☛ 徐孝穆集 徐孝穆集诗文别集。一作《徐仆射集》。南朝陈徐陵撰。《陈书》本传称,陵“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遭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徐陵集》三十卷,两《唐志》、《日本国见在书目》并同。又《日本国见在书目》著录《徐陵笔集》十卷,当专收表檄诏策之属。五代而下,三十卷本亦亡其大半。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仅止二卷,南宋《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谓“今唯诗五十馀篇”。《宋史·艺文志》所谓《徐陵诗》一卷与直斋所著录者当为一书。今所见皆明人辑本,最早为明神宗万历(1573—1620)中屠隆评点本《徐孝穆集》十卷,后来则有张燮《七十二家集》本《徐仆射集》十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徐仆射集》一卷,各本所收篇目大同。又明抄本《徐孝穆文集》七卷,卷一乐府、诗、赋,卷二诏、表、启,卷三、四、五书,卷六书、序、檄、移文、铭、颂,卷七碑、铭、哀、策、墓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二说:“此本分作七卷,其编次亦与各本不同,未知何据。第校其文字,实视二张本为优。如《劝进梁元帝表》,一篇中改订至数十字,咸为佳胜,知其所出之源必较古也。至《四元畏寺刹下铭》不特为《百三家》本所逸,即《七十二家》本亦不收,斯真天壤间之奇秘,弥可宝矣。”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吴兆宜以张溥本为底本而重新分卷,成《徐孝穆集笺注》六卷(未及卒业,故卷六无注,同里徐文炳续为补注,称为《备考》附卷六末),“主于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四库提要》语)有扬州吴氏原刊本、《四库全书》本,又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最通行。 ☚ 梁简文帝集 梁元帝集 ☛ 徐孝穆集 徐孝穆集十卷。诗文赋并收。后人把他与庾信合称为“徐庾”。其诗多属应制和艳诗。喜用典故,注意辞藻、对仗。有《四部丛刊》影明屠隆刊本。 ☚ 徐陵 徐仆射集 ☛ 徐孝穆集又名《徐仆射集》,诗文集。南朝(陈)徐陵撰。陵字孝穆,曾官尚书左仆射,陵有《玉台新咏》已著录。此集唐时尚存三十卷,久佚,后人辑出,今存十卷(或作六卷),凡赋、诗一卷,文九卷。别有明张溥刻本,一卷,名《徐仆射集》。徐陵诗文喜用典,重辞藻,讲对仗,诗风近庾信,评者常合称为“徐庾体”。现存诗中,应制之作及艳体诗占多数。基本上与萧纲、萧绎的“宫体诗”类似,内容多贫乏。但亦有可读者,如《长相思》二首写思妇愁绪颇尽情细致,《山池应令》、《新亭送别应令》亦有明快写景佳句。徐陵诗歌较有价值者为其拟乐府,仿民歌诸作,如《出自蓟北门行》写从军者立功沙场的雄心,意气豪壮,风格遒劲;《关山月》写战士的辛苦、乡思及厌战情绪亦真切动人。其文长于辞藻,多骈体,故徐陵在南北朝骈文家中,颇有地位,梁陈两代许多重要公文出自陵手。据《陈书·徐陵传》载,他死后,陈后主曾下诏称其“文曰词宗”。但这类文字辞虽工饬,有未尽出己意者,多朝廷授意之作,故不能代表他自己的观点。其中较好者为《陈公九锡文》,文中他对陈霸先平定任约之乱备极称颂,文辞亦美。其骈文较有影响者为其羁留北齐时一些请归的书信,多情辞恳切,哀婉感人。如:“岁月如流,平生何几。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至今传诵不绝。清吴兆宜有《徐孝穆集笺注》六卷,仅完成五卷;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于六卷之末。有康熙间刻本。 徐孝穆集 徐孝穆集别集名。南朝陈徐陵(字孝穆,郯城人,曾官尚书左仆射)作。原有集30卷,久散佚。今本系后人所辑。有影印明屠隆刻本,10卷,凡赋、诗 1卷,文9卷。另有明张溥刻本,1卷,名《徐仆射集》。清吴兆宜撰《徐孝穆集笺注》6卷,仅完成前5卷,徐文炳续笺第6卷,名曰《备考》,附于第6卷之末,有康熙间刻本。集中骈文所占比重最大,自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召策,皆为陵制,虽内容贫乏,但一般皆辑裁巧密,辞藻华美,音节和谐,对后来骈文有一定影响。所存诗歌应制之作和艳体诗占多数,内容空泛,艺术上较少突出长处,但亦有少量诗篇清丽简洁,用韵平仄相间,音律和谐,如《关山月》、《杂曲》等,对律诗的发展有所贡献。另外《出自蓟北门行》等诗写于出使北朝期间,抒发思乡念国之情,有一定思想内容,意气豪壮,风格遒劲,比较有名。 ☚ 徐庾体 殷士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