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易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易述 《周易》注释本。目录共四十卷,实际只完成二十三卷。清惠栋撰。成书年不详。(撰者事迹参见“《易汉学》”条)。 《周易述》自一至八卷注疏《周易》经文,其中第八卷当是对“鼎”、“震”、“艮”、“渐”、“归妹”、“丰”、“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既”等十五卦的注解,但全卷已缺。卷九至卷二十一,都是对《周易》传文的注解,其中第二十一卷当为《序卦》、《杂卦》注解,也已缺。卷二十二和卷二十三为《易微言》上下。其后,依目录当有《易大义》、《易例》、《易法》、《易正讹》、《明堂大道录》、《禘说》共十七卷,但惠氏未作成其书。所谓共四十卷,今实有二十一卷。 惠栋治经承继汉学风格,解说《周易》也本以汉学易家言。其《周易述》采用自注自疏方式,注与疏中主要是引述、发挥汉儒之学。他在注中简要说明卦辞、爻辞或传文的意义,又在疏中说明注文所采之义从何而出,并引各种材料进行字句名物的考证训释。他采有虞翻、荀爽、郑玄、马融、京房、干宝、范长生及《易凿度》诸家《易》说,以纳甲、卦变、卦气等体例解释《周易》。又在融会易汉学的基础上,用汉易之理自行训释经传文,于《周易》象数学有所发明。《周易述》一一原本汉儒,重视考证,广泛搜集材料,引据古义具有根底,与空谈经义者相去甚远,是我们研究易汉学的重要参考书。 《易微言》两卷主要是对《周易》经传中一些重要名词概念,如“元”、“无”、“虚”、“几”、“一”、“极”等,进行释词解义。惠栋在这两篇中主要是杂录诸家之说,于众说随得随书,未加序次,更无己说。 《周易述》的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蜚英馆石印《皇清经解续编》本。清乾隆时《四库全书》本。一九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四库易学丛刊》本。 《周易述》训诂著作。 21卷。 清惠栋著。 卷一至卷七训释经文。卷八至卷十九释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卷二十至卷二十一为 《易微言》,杂录经典论 《易》之语。 该书宗主荀爽、 虞翻, 参以郑玄、 宋咸、 干宝各家之说, 融会其义, 自己作注, 又自己作疏。 一扫王弼以来易说的繁芜虚空, 推崇汉儒的考证详明。 其引据古义, 都有根柢。 是 《周易》 较好读本。 周易述二十三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土奇之次子,清代《易》汉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书主要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并且参照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说,融会其义,自己作注自己疏正。目录凡四十卷。从第一卷到二十一卷,均训释经文。体例复《周易》之旧,经、传分释。二十二卷到二十三卷是《易微言》,均是杂抄经典论《易》之语。二十四卷到四十卷为《易大义》、《易例》、《易法》、《易正讹》、《明堂大道录》、《褅说》,均有录无书。注疏尚缺下经第八卷,以及解《序卦》、《杂卦》两传的第二十一卷。其《易微言》二卷,都是录自旧说以备参考,为他时完成之事,则此为理当废弃的糟粕,不是想别作一编,附在各注疏后面,所以其文均未编定次序。惠栋死后,他的门人过于尊重师说,并没有审定残稿刊刻,此实非惠栋的本意。从王弼易流行,汉学便断绝,宋、元诸儒,大都以意见揣测,去古甚远。中间言象数之人又把它分为图书之说,其说越变越繁杂。惠栋能够一一原本汉儒,推阐考证,虽属掇拾散佚,未能备睹专门授受的全部,但其引据古义,颇具根底,较那些空淡说经者远胜。因此,以此书与惠氏《易汉学》、《易例》合观,可得汉《易》之概。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今浙江省图书馆有乾隆庚辰书刻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