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征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征辟 征辟这里指礼聘。汉代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征召所谓有威望的人直接授予官职。明代的“荐举”和清初的“博学鸿词”考试与此性质略同,所以说“仿古征辟”。被征辟的人叫“征君”。 ☚ 饬 知 麋鹿之性 ☛ 征辟 汉代选用官吏的重要方法。征辟又分征召与辟举两种,又称“公府辟士”。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才叫做征召,如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辞赋家枚乘年事已高,就以安车蒲轮征召入京,而死于途中。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做辟举,辟举是按照一定科目征用所需人才。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汉武帝令丞相设四科用以辟举“异德明士”。被征举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汉代,有名望的公卿,身居高位,往往以能招贤纳士,充当自己的幕僚为荣。这种风气为布衣之士发愤苦读,以便有朝一日作为征辟对象,成为升官发财的捷径。征辟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 征辟从上而下选任官吏的一种方式,是汉代选举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征聘和辟除两个部分:征聘是封建皇帝采用特别征召方式选拔有名望的人士入朝参政,或作皇帝顾问,汉高祖十一年,曾下达征聘令。惠帝为太子聘商山四皓,开创了征聘先例,汉武帝时,征聘入朝者即已成为制度。这种征聘对于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一律优遇,给以安车蒲轮,最为尊荣。《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前140),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后汉书·徐稺传》载:“徐稺……屡辟公府,不起。……桓帝乃以安车玄 ,备礼征之。”其地位稍低者,则用安车征请。如此厚礼,反映出汉化尊儒的政治空气。安帝顺帝期间,统治者为炫耀政治清明,玄纁安车之聘不绝于郡国,征聘之风愈演愈烈。被征聘者确有才华出众,政绩斐然者,也不乏虚狂之徒。顺帝时的樊英,多次被征,固辞不至,后被强聘至京,顺帝待以师傅,拜除五官中郎将,实际上是个平庸之辈,这点反映出两汉职官选举中的弊端。 征辟zheng piappoint sb. to an office 征辟亦称“公府辟士”。汉代征集贤士为官的一种方法。朝廷招聘为“征”;三公以下召布衣入仕为“辟”。始于西汉,盛于东汉。当时有名望的公卿,身居高位,以能罗致天下名士,充当自己的门生幕僚为荣,而世间的英才俊士,亦以能为朝廷或公府等征辟,作为出身捷径而勉力奋进。《后汉书·霍谞传》:“(宋光)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但也有一些拒绝征辟的士子。《后汉书·蔡玄传》:“(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征辟并不就。” 征辟见“辟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