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和狼》bide he lang
1936年,莫斯科儿童剧院萨茨院长请普罗科菲耶夫写一部向儿童介绍管弦乐队的乐曲,并建议用一些动物为角色编写成形象化的音乐故事。普罗科菲耶夫很感兴趣,他安排男孩彼得和一只狼为主角,小鸟、鸭子、猫和彼得的老爷爷为配角,写出了交响故事《彼得和狼》。全曲用通俗生动的解说词串联,通过解说使听者去感受音乐中所刻画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清晨,彼得开门来到草地上和小鸟玩耍,一只鸭子也跟了出来跳进池塘并和小鸟互相争吵,猫悄悄走来想吃小鸟,彼得大喊一声,小鸟飞上树去,老爷爷出来生气地把彼得拉回门里并锁上门。一只大灰狼来了,猫慌忙爬上树去,鸭子跑不快,被狼活吞到肚子里去了。彼得在门缝里看到了这一切,就拿了一条绳子由墙头爬到树上,叫小鸟引逗狼。他用绳子套住狼的尾巴吊在大树上。猎人来了,大家一起把狼送到动物园里去。故事告诉孩子们,机智勇敢、互相团结,就能制服凶恶的敌人。故事中的角色用适合表现它们不同特点的乐器演奏,用弦乐合奏代表彼得的活泼和机智勇敢,长笛表示小鸟的鸣叫和飞动,鸭子则用双簧管吹出它那摇摇摆摆和嘎嘎的叫声,单簧管表示猫的机警而轻俏的动作,用大管吹出老爷爷低沉而又喋喋不休的唠叨形象,狼的凶暴由三支圆号吹奏的和弦表示,定音鼓敲打出猎人的枪声。乐曲对故事情节的描述活泼生动,如长笛和双簧管交织演奏的小鸟和鸭子在池边的争吵,单簧管的上行琶音进行表示狼出现时猫慌忙地往树上爬,用弦乐的下行环绕音型刻画彼得在树上向下放绳子套狼,鸭子在狼肚子里的哀叫声等段落都表现得既生动又形象,有的还感到诙谐。这首乐曲不仅少年儿童们喜欢,成年人也一样喜欢,现在已是世界各大乐团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