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彼得一世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Bide yishi gaige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学习西欧进行的改革。17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皇亲贵族把持朝政,农民依附于地主,工商业不发达,军事力量薄弱,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已经有较大发展的西欧。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为满足地主商人阶级富国强兵、对外侵略扩张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 ☚ 意大利的统一 普加乔夫起义 ☛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末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 对俄国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进行的改革。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1697年3月,彼得派“大使团”赴英、荷、普等国考察,自己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同行。次年夏,回国着手进行改革。军事上,他解散了叛乱的射击军,颁布新的军事条令,实行征兵制,扩充陆军,创建波罗的海舰队,开办炮兵和海军学校,派遣贵族子弟出国深造。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给予厂家特权,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建工厂,招聘外国技术人员,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进场做工,提高进口关税率,奖励出口,鼓励商人向工业投资,加快制造业的发展。在农村以人头税代替户计税。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削弱大贵族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制。1711年设立参政院,由他指定9个亲信大臣组成,负责拟定法令,管理监督行政、司法、税收、外交、军事、工商等事务。1722年设立总检察官,监督参政院和一切国家机关。同年颁布“职官等级表”,分文武官员14等,不管是否出身贵族,都从最低一级做起。兴建新都彼得堡,全国划分为8个省,下设50个州,统一全国行政制度。废除大教长,由宗教会议管理教会,使教会隶属于国家。文教上,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设立科学院,简化俄文字母,采用儒略历法,创办报纸,奖励翻译西欧著作等。这次改革遭到了部分大贵族和高级僧侣的反对,太子阿列克塞也在其中。彼得冲破阻力,判处太子死刑,一直坚持去世,此次改革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增强了军事、经济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斯大林指出: 彼得一世建立并巩固地主和商人的国家,是依靠残酷剥削农奴来进行的。 ☚ 威廉二世 北方战争 ☛ 彼得一世改革Реформы Петра Ⅰ18世纪初叶俄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统称。是在彼得一世(Петр Ⅰ ,1672~1725年,1682~1725年在位)的倡导和组织下进行的,故称。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加国家实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广泛领域。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是:(1)发展工场手工业。国家投资建立各种手工工场,多方鼓励和扶植私人创办手工工场,允许他们无偿地占用国有土地,给他们各种免税、免役优待,以及补贴、贷款等。1721年颁布法令,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作工人(但不得将农奴与工场分开出卖)。为了提高俄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惜重金从国外聘请技师,帮助创办各种官办工场,允许外国人直接在俄国开办工场。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奖出限入。但限制出口本国工业需要的原材料,以保护本国工业。(2)进行币制改革。采用十进位币制:1银卢布=10格里文尼克=100戈比。同时将戈比由银铸币改为铜铸币。银卢布可与欧洲国家通用的3马克银币同样流通。国家垄断铸币权,禁止将金银运往国外。(3)扩大税种,增加税收。将税目增至30多种。连结婚、过生日,甚至留胡须都要课税;将按户计征的户头税改为按男丁人数计征的人头税。(4)实行不动产一子继承制。此外,在国家机构、海陆军建制、政教关系、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初步发展,增强了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