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chè❶通,透。郑谷《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从容更何往,此路彻三清。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❷尽,完了,止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崔涂《送僧归江东》:坐彻秦城夏,行登越客船。元稹《琵琶歌》:逡巡弹得《六公》彻,霜刀破竹无残节。 彻chè有“毕”“尽”“停歇”的意思,和常见的“通”“透”义有所不同,动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这是说无法捱尽长夜。又《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上被花恼不~,无处告诉只癫狂。”等于说恼不歇、恼个没完。“恼”为撩逗义,参见430页“恼”。赵嘏《遣兴》诗:“读~残书弄水回,暮天何处笛声哀?”郑嵎《津阳门》诗:“马知舞~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诗咏唐玄宗极声色之乐设连榻以舞马事。于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诗:“一曲听初~,几年愁暂开。”魏承班《谒金门》词:“无事伤心犹不~,春时容易别。”李璟《摊破浣溪沙》词:“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玉笙寒。”冯延巳《醉花间》词:“夜深寒不~,凝恨何时歇。”辛弃疾《鹧鸪天》词:“唱~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董西厢》四:“是前生宿世负偿伊,也须有还~。”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套《秋思》:“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白朴《双调乔木查》套《对景》:“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义并同。 按“彻”这一义项的产生,应与古代诗歌的结构形式有关。《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辞一》录《水调》曲的结构是:首为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为入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六为末尾,其下缀一“彻”字以为标识。又所录《大和》曲不分歌与入破,全曲五段,其第五之下亦缀一“彻”字。由此可知,“彻”本是“歌毕”之意,由此扩大到其他事物或动作。又“彻”此义散文中也不乏其例。《夷坚甲志》卷一八《东庭道士》:“又一吏从旁授以文牍一卷,使读之……顷之读彻。”《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话本说~,权作散场。” 彻 彻有毕、尽、停歇的意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此言无法捱尽长夜。 ☚ 体面 初 ☛ 彻 彻澈❶毕、尽。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巳《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又,《菩萨蛮》(金波远追行人去):“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❷满、透。和凝《小重山》(正是神京烂熳时):“新榜上,名姓彻丹墀。”柳永《甘草子》(秋暮):“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又作“澈”,义同。辛弃疾《临江仙》(春色饶君白发了):“舞低花外月,唱澈柳边风。” ☚ 低迷 彻底 ☛ 彻 周朝的田赋名称。《孟子·滕文公》:“周人百亩而彻”,即奴隶可以从他耕种的100亩土地中取出1/10的面积作为“公田”,并将“公田”上的所有收获物交给奴隶主。这个“公田”上的收获物大体相当于百亩耕地的1/10。 彻 彻chè(1)终止,毕。蔡伸《瑞鹤仙》:“看今生、为伊烦恼,甚时是彻。”(2—1030)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 标方彻”(1—378) (2)甚词。极、透的意思。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琐窗寒、轻拨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 梁州哀彻。” (3—1890) ☚ 伡遮 嗔恶 ☛ 彻chè到底,结束。元稹《琵琶歌》:“逡巡弹得六弦彻,霜刀破竹无残节。” 彻 彻chè❶循道而行,常道。《小雅·十月之交》八章:“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毛《传》:“彻,道也。亲属之臣,心不能已。”郑《笺》:“逸,逸豫也。不道者,言王不循天之政教。”《说文》:“道,所行道也。”段玉裁注:“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 ❷整治,开发。《大雅·崧高》三章:“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毛《传》:“彻,治也。”朱熹《集传》:“彻,定其经界,正其赋税也。”《大雅·江汉》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郑《笺》:“王于江汉之水上命召公,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于天下。” ❸毁坏。《小雅·十月之交》五章:“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韩诗》 曰:“污,秽也。”毛《传》:“下则污,高则莱。”郑《笺》:“女何为役作我,不先就与我谋,使我得迁徙,乃反彻毁我墙屋,令我不得趋农,田卒为污莱乎?”孔《疏》:“皇父以亲宠封于畿内,既封即筑都邑,令邑人居之。先毁墙屋而后令迁,邑人废其家业,故述其情以责之。” ❹撤去,撤下。彻,通“撤”。《小雅·楚茨》五章:“诸宰君妇,废彻不迟。”郑《笺》:“废,去也。诸宰彻去诸馔,君妇笾豆而已。不迟,以疾为敬也。”朱熹《集传》:“诸宰,家宰,非一人之称也。” ❺剥取。《豳风·鸱鸮》二章:“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毛《传》:“彻,剥也。桑土,桑根也。”郑《笺》:“绸缪(chóu móu),犹缠绵也。此鸱鸮自说作巢至苦若是。” 《鲁诗》 曰:“彻,取也。言此鸱鸮小鸟,尚知及天之未阴雨而取桑根之皮以缠绵牖户,人君能治国家,谁敢侮之?” ☚ 身 彻田 ☛ 彻读音ch·e(ˋ),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直列切,入,薛韵。 ❶通;透;自始至终。 ❷[彻底]一直到底;深且透;根本的。 上一条: 㬚 下一条: 徹 彻〔che〕 彻底 〔che di〕cex dit. 彻夜 〔che ye〕ad yis yis. 彻 <米脂> ❶一直,从始到终: 既是要搅工,死罪~受尽。 ❷语气词,起舒缓语气作用: 哭得~可可怜怜丨咱们都是熟人,你~买那么多礼物咋! 彻徹ㄔㄜˋchè二2764①动到;及。湘语。湖南西部〖 〗。走得~走得到‖搞得~来得及。②动持;将。闽语。福建福州〖t'ie231〗。《诗・豳风・鸱鸮》:「~彼桑土,绸缪牖户。」③动按秩序班布排列。古方言。《方言》第三:「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④形干净。闽语。福建宁德〖t'ak4〗、仙游〖t'a31〗。   彻che通达。《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固:固执。)《庄子·外物》:“目~为明,耳~为聪。” 彻徹chè通;透 △ ~底|透~。 【注意】中间是“”,不是“土”。 彻chè
彻徹贯通;深透:~底︱~骨︱~夜︱透~︱洞~︱通~︱~头~尾︱响~云霄。 彻chè通,透:彻骨|彻夜未眠|响彻云霄。 彻chè毁坏。《天问》:“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王逸注:“彻,坏也。社,土地之主也。言武王既诛纣,令坏邠岐之社,言己受天命而有殷国,因徙以为天下之太社也。”姜亮夫通故:“按《说文》:‘彻,通也。’朱熹用本义,故曰通岐周之社以为大社。《诗经·十月之交》:‘天命不彻。’《尔雅》训‘不彻,不道也’,亦此义也。而王逸以彻为坏,则与《诗经·鸱鸮》‘彻彼桑土’之‘彻’同。”金开诚校注:“彻:毁坏。”汤炳正今注:“彻:弃。” 彻che彻查1 彻底 彻骨 彻悟 彻夜 洞彻 贯彻 通彻 透彻彻里彻外2 彻上彻下 彻头彻尾3 彻心彻骨 大彻大悟 响彻云霄 彻chè通;透:(黛玉道)“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二二·499) 彻chè〖动词〗 一、用同“撤”。去掉,摘掉(1)。《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瑱。——[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 二、照彻(1)。《滕王阁序》:彩彻云衢。——灿烂的阳光照彻天空。
彻chè〖名词〗 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当时为避汉武帝讳,把“彻侯”改为“通侯”,“蒯彻”改为“蒯通”(1)。《讳辩》:汉讳武帝名“彻”为“通”。——汉朝为了避讳武帝的名,就将“彻”字改为“通”字。 彻徹chè❶ 撤去,撤除。《礼记·曾子问》:“~馔而扫。”(馔zhuàn:食物。)《战国策·齐策四》:“~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引申为撤退。《宋史·张浚传》:“及闻浚来,亟~兵归。” ❷ 拆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我墙屋,田卒污莱。” ❸ 周代的一种税制,十分抽一。《论语·颜渊》:“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也?”(二:指十分抽二。) ❹ 通,通达。《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 ❺ 治理,开垦。《诗经·大雅·公刘》:“度其原隰,~田为粮。”(隰xí:低而湿的地方。)又《江汉》:“式辟四方,~我疆土。” 彻*徹cheB3B9 ❶通;透:~夜/响~云霄/~头~尾。 ❷〈文〉通达;通晓:通天~地(通晓天文地理)。 ❸〈文〉车迹。后写作“辙”。 达到 达到到(到达) 至(至于;至乎;~到;企至) 达(进达) 臻 几 底(终~于成) 顶 登 践 跞逮(逮至;逮及) 萃 蔇 稽 涉 放 造 由 于 之 氐 徂 彻 戾 及(及至;迨及) 极 集 詹 能达到:克臻 距离近,达得到:望其项背 望其肩背 望其肩项 达到规定的标准:及格 极格 够格 过关 达到目的:上遂 得逞 得手着手 逞志实现 借助外物以达到某种目的:利用 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捷足先登 捷足先占 捷足先得 疾走先得 疾足先得 疾足先登 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勤奋做事,同样能达到目的: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达到限额:满(~员;~座) 达到某种职位:致位 升登,达到:跻 阶 出乎意料地达到:竟至 几乎达到:几几 几及 几乎 逐渐达到:驯至 驯致 一次就达到预定的目标:一步到位 一次到位 一下子就到位:一蹴而至 一蹴而造 一蹴即至 远远达到:遐被 远达 远暨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无所不及 穷天穷地 哪里能达到这种地步呢:曷可臻此 (到了某一阶段:达到)
另见:目的 目标 程度 境界 水平位置 达不到 ☚ 达到 达到某种程度 ☛
达到某种程度 达到某种程度至(至于) 够(够得上;~结实) 上(~年纪) 入(~神;~骨;~迷) 表示够得上:足以 达到一定程度:相当 一定 像样(像样子) 够意思 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刚(~~) 达到充分程度:透 达到完备的程度:臻备 逐渐达到完备美好的程度:日臻完善 在知识、事业上不断求索积累,终会达到所期望的程度:百川学海 行为或情况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至于此 遂至于此 乃至于此 一至于是 一至于斯 达到精妙的程度:造微 达到极端程度:绝(绝顶;卓~) 关门落闩 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贼死 达到终点:到底 到头 到顶 干净 达到极点:至(至极;特至;臻至;荣幸之~) 透底(坏~) 达到极限:尽(竭尽;~善;~兴;~美;绝~;做~;想~) 彻 穷(~尽;~追) 满贯 顶天 起顶 透顶 表示到了极限:再也(~不来) 努力深钻细研,力求达到高水平:钻坚仰高 仰高钻坚 ☚ 达到 达到某种高度 ☛
撤除 撤除彻 撤去食物:彻馔 撤去食案:彻案 撤去餐具:撤案 撤除防务:撤防 辍防 撤除防备的军队和工事:撤防 (除去;取消:撤除)
另见:除去 取消 障碍物 ☚ 免除 废除 ☛ 彻徹chè丑列切,入屑。 ❶通彻,贯通。《庄子·外物》:“目~为明,耳~为聪。” ❷深透,透彻。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悠扬喷鼻宿醒散,清峭~骨烦襟开。” ❸通“撤”。撤去;撤除。《左传·宣公十二年》:“诸侯相见,军卫不~。” ❸通达,显达。《庄子·庚桑楚》:“以~为名,以穷为辱。” ❹清澄,明澈。见“澄彻”。 彻徹chè通,透。如:彻夜(通宵),彻骨,响彻云霄。 彻 彻西周时期对在井田上劳动的奴隶的剥削方式。即在井田上劳动的奴隶除耕种自己所经营的“私田”外,还要无偿地为各级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其收获物完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故是一种劳役地租形式。 ☚ 10.赋役 初租禾 ☛ 彻(徹)chèⅠ [书] ❶ (撤除,撤去) remove;dismantle;take away ❷ (拆毁;拆下) demolish;pull down;tear down ❸ (剥) shell;peel ❹ (取) take;get ❺ (达,到) arrive;get to;reach ❻ (治;治理) rule;govern;administer;manage ❼ (动,触动) touch ❽ (列;排列) arrange;range;put in order Ⅱ ❶ (通;透) thorough;penetrating: ~ 夜工作 work all night; 透 ~ 了解 thorough understanding; 响 ~ 云霄 resounding across the skies ❷ [书](明;显明) obvious; manifest; marked ❸ [书] (紧密) close;tight;taut ❹ [书] (清澄) limpid;clear ◆彻底 thorough;thoroughgoing; 彻底性 (degree of) thoroughness; 彻骨 to the bone; 彻头彻尾 dyed-in- the-wool;downright;from beginning to end;from first to last;from head to foot;out and out;pure and simple;through and through; 彻夜 all night;all through the night;throughout the night; 彻夜未眠 have not slept all night 彻chè❶彻头彻尾|彻首彻尾|彻夜不眠
❷大彻大悟|痛彻骨髓|响彻云霄
❸通天彻地|漫天彻地
❹固不可彻|意境融彻 彻徹chè(7画)
  【提示】切,左边是七的变形,不是土; 七,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竖弯钩改竖提,旧字形无此变化。 *彻(徹)chè7画 彳部 通;透: ~夜|~底|透~|响~云霄。 彻徹chè甲骨文从又(手)从鬲(lì)会意,象撤去状。是撤除义。即“撤”的本字。春秋金文改从攵(攴pū)。战国时的《说文》“古文”又增“彳”表义。 小篆和隶楷讹作“徹”,即“鬲”讹作“育”。现代群众创造“彻”,从彳,切声,形声结构,现为规范字。见《总表》。《说文》说是“通”义。现用作通、透义。如:冷风彻骨|彻头彻尾|彻夜。又组词如:彻底。 彻徹★繁◎常★常
chè表意,甲骨文、金文从鬲从又,又为手,象吃完了食物后以手撤去食具之形,《说文》古文和小篆字形增彳,隶定为“徹”。本义表示撤去、撤除(与“撤”同)。(一说“徹”为形声,从彳,其余部分为音符,本义为道路畅通无阻。)引申为拆除、撤退、通透等。近代俗字、《简化字表》简作“彻”,形声,从彳,切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