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柳条边图清末绘本。图面纵高87、宽144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这是一幅绘于清末的辽东柳条边图。所绘部分为柳条边从辽河东岸开原威远堡东南至鸭绿江边江沿台一线的辽东边墙。全图以写实绘法,展示边墙走向和地理、地貌及边门等站台分布。全图不讲分率和准望,而以辽东边墙的自然走向,沿边墙横向展开。定向方位为上东、下西、左北、右东。图面边墙方位,从开原西北的“蒙古边”开始,自威远堡向东南延伸。所经有威远门、英额门、汪清门、碱厂门、叆阳门、凤凰门,直趋鸭绿江右岸的江沿台。一路所经有边门六座,大、小地名五十余处,河流二十余条。河流部分集中于辽河及鸭绿江西岸诸支流。清代柳条边是在明边墙的若干段基础上修筑的一条为保障清朝“龙兴重地”和 “祖宗肇迹兴亡之所”封禁的民族区域界限。柳边全线分辽东、辽西“老边”和从开原威远堡东北到吉林市法特哈亮子山一段的“新边”。老边和新边实际上是盛京和吉林将军辖区,以及内地和西北蒙古科尔沁诸部牧区的行政分界线。关于清代柳条边的著录很多,但传世的绘本地图并不多见。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辽东部分柳条边图,其边墙从崇德三年 (公元1638年)开始,到顺治十八年陆续修筑。边内包括兴京和永陵在内,是清朝最早修筑的一道老边,亦称“盛京边墙”。对研究清代柳条边走向及其沿边建置地理等,具有学术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