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当初我们俩分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初我们俩分别
〔英国〕 拜伦 当初我们俩分别, 只有沉默和眼泪, 心儿几乎要碎裂, 得分隔多少年岁! 你的脸发白发冷, 你的吻更是冰凉; 确实啊,那个时辰 预兆了今日的悲伤! 清晨滴落的露珠 浸入我眉头,好冷—— 对我今天的感触 仿佛是预先示警。 你毁了所有的盟誓, 你得了轻浮的名声; 听别人说你的名字, 连我也羞愧难禁。 他们当着我说你, 像丧钟响我耳旁; 我周身止不住战栗—— 对你怎这样情长? 他们不知我熟悉你—— 只怕是熟悉过度! 我将久久惋惜你, 深挚得难以陈诉。 想当初幽期密约; 到如今默默哀怨: 你的心儿会忘却, 你的灵魂会欺骗。 如果我又邂逅你—— 经过了多少年岁, 我用什么迎候你? 只有沉默和眼泪。 (杨德豫 译) 拜伦(1788—1824)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贵族,却是一位热爱自由、同情人民、具有反抗精神的“摩罗诗人”。1812年拜伦因发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而蜚声诗坛,晚年作品诗体小说《唐璜》更是猛烈地抨击了神圣同盟诸国的反动封建势力。1816年拜伦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1823年参加希腊人民的解放斗争,次年病死于希腊军中。 这是拜伦的一首名诗,写于1813年。那时拜伦正25岁。 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恋少女对于往日情人的深挚感情。他们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浪漫史。那时,他们俩海誓山盟,难舍难分。但是离别后,那情人竟毁弃了所有盟誓,变得轻浮放浪,遭人唾骂,听到人们对他的种种非议,少女的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她仍然割不断自己对情人的感情,就象当初一样地怀恋着他。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回忆当年离别时的情景。写离别,并无缠绵的感情,唯有沉默和眼泪。这并非冷漠,其间交织着深沉的痛楚和无限的信赖。一想到此次别离,不知何时重逢,心儿几乎要碎裂,然而许多情意缠绵的话语,早已说过千遍,谁都相信对方将信守盟誓,此时再重复那些,似乎已是多余。 写离别,诗中抓住了一种特殊的感受——“冷”。情人的脸发白发冷,他的吻更是冰冷。这感受,在当时少女的心中并没有产生不好的联想。在她看来,那也许是清晨的凉意,也许是亲人过于痛心,过于伤怀,过于激动。但是那冷的印象如此深刻,一直保留在她的记忆之中。到今天,她才明白,那一刻正好是今日悲伤的预兆。 这一节既写出当初爱情之深,又烘托出悲剧性的气氛,感情藏而不露,为全诗所要描写的那种深挚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第二、三两节,写少女得知情人变心时的心情。情人毁誓,变得轻浮,得了坏名声,她感到羞愧;人们当着她责骂负心之人,她听了如闻丧钟,周身颤栗;她久久地为之惋惜,又无法向别人陈诉。这种种感情,实际上都是站在那个负心人一边的。情人已经变心,已经变坏,少女都原谅他,惋惜他,同情他,唯独没有责备和鄙弃,仍然保留着对于情人的信任和眷恋。这里包含着多少至深至诚的感情! 这两节的诗句,采用套联式的层层递进的写法。第二节开头四句从第一节所写的“冷”意和警兆承接下来,引出今日情人毁誓变坏的内容和自己内心的感受。第三节开头,又从第二节的人们的非议承接下来,更深一层写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惋惜之情。这种诗节之间隔而不断的写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少女心中对于情人那种难以割舍、缠绵悱恻的感情! 诗的第四节,与第一节呼应,从当初幽期密约写起,想象若干年后重逢时的情景,最后一句又与第一节的“只有沉默和眼泪”重复。这种写法不仅使全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而且使诗篇更耐人寻味。情人的变心和他的欺骗行为,使得少女默默地痛苦、哀怨。即使这样,少女仍然想象他们有一天会相逢,那时,爱与怨,喜与恨会交织在一起,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于是,又“只有沉默和眼泪”。少女这样执着纯真的痴情,使读者不由得要加倍地责备那个薄情而卑劣的负心人。 《当初我们俩分别》《当初我们俩分别》
拜伦 当初我们俩分别, 只有沉默和眼泪, 心儿几乎要碎裂, 得分隔多少年岁! 你的脸发白发冷, 你的吻更是冰凉; 确实呵,那个时辰 预兆了今日的悲伤! 清晨滴落的露珠 浸入我眉头,好冷—— 对我今天的感触 仿佛是预先示警。 你毁了所有的盟誓, 你得了轻浮的名声; 听别人说你的名字, 连我也羞愧难禁。 他们当着我说你, 像丧钟响我耳旁; 我周身止不住颤栗—— 对你怎这样情长? 他们不知我熟悉你—— 只怕是熟悉过度! 我会久久惋惜你, 深挚得难以陈诉。 想当初幽期密约, 到如今默默哀怨: 你的心儿会忘却, 你的灵魂会欺骗。 如果我和你重逢—— 经过了多少年岁, 我用什么来相迎? 只有沉默和眼泪。 (杨德豫 译) 【赏析】 当初自己曾热恋过的女子,后来竟变得放荡起来,成了人人嘲骂的对象,这对于诗人该是怎样的打击!诗人蘸着心中滴落的血,写下了本诗,以抒哀怨。 当初分别的时候,诗人和他的恋人都没有想到会从此永远分手,两颗相爱的心只为此后难耐的岁月而悲伤,甚至 “几乎要碎裂”。然而现在,“你毁了所有的盟誓,你得了轻浮的名声。”这对于诗人是多么残酷! 诗人不得不怀疑当初分别时情人的发白发冷的脸,以及冰冷的吻就是今日悲剧的预兆。还有那当诗人在不眠之夜散步在庭院时滴落眉头的露珠,似乎也是在“预先示警”。而现在,那预兆已成了可怕的现实。“他们当着我说你,像丧钟响我耳旁。” 那个自己日夜默念的名字,当它由别人的口中说出来时,在诗人听来竟如丧钟! 情人堕落,诗人的幻想跟着破灭,而诗人又始终断不了对她的恋情,这就更加剧了诗人的痛苦。痛苦中既有惋惜,也有怨恨,甚至还存有幻想——潜意识里渴望与她相见,尽管诗人无法想象一旦重逢会是什么样子。诗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矛盾的,他不但要独自忍受失恋的痛苦,而且还要在爱的理想与堕落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他既爱又恨,既哀又怨,而这一切又都让诗人无可奈何。情感的复杂性是这首诗耐人回味的重要因素。 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新巧而完美。全诗四小节呈现出情感上的递进关系,而每小节又分为两层,形成前后鲜明的对照,如第一小节分别时的痴情与脸的发白发冷,第二小节清晨的冷的感觉与内心的冷而烦乱,第三小节听别人说的感觉与自己内心的挚爱,第四小节无奈的谴责与幻想。这首诗每两个诗行为一个意组,构成低沉而又鲜明的内在情感节奏。整首诗给人以沉冷的感觉,发白发冷的脸、冰凉的吻、露珠、丧钟等意象也都加强了这种感觉。诗的结尾以“沉默和眼泪”来回应开头的“沉默和眼泪”,让人在对比中沉思,在反省中产生较强的感情体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