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归马放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驾》: “时国家复河湟,故地有归马放牛之象。” 归马放牛放还马牛。比喻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老百姓积极响应,武王在牧野这个地方把纣王军队打得大败。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了。周朝建立后,武王发展生产,提倡文教,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人民从此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见《尚书·武成》) 归马放牛 归马放牛把马牛放归山林田野。比喻停止战争,不再用兵。 ☚ 孤立无援 号令如山 ☛ 停战 停战罢兵 黜兵 息甲 缩甲 罢战 另见:停止1 作战 战争 太平 ☚ 努力作战 讨伐 ☛ 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星晖 四海波静 四海升平 四海承平 千里同风 文修武偃 武偃文修 风调雨顺 风调雨节 风调雨穆 风雨不愆 风雨无愆 风雨时若 海晏河清 海晏河澄 河清海晏 河清海宴 河海清晏 河溓海晏 时和海晏 河溓海夷 黄人守日 黄人捧日 六合时邕 ☚ 太平 不安定 ☛ 归马放牛成语。把战争中役用的牲畜全都放回田野中。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唐·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归马放牛把战争中役用的牲畜全都放回田野中。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send back the horses and let loose the oxen [used to describe the beginning of times of peace]/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尚书·武成》) He hushed all the movements of war,and attended to the cultivations of peace. He sent back his horses to the south of Mount Hua,and let loose his oxen in the open country of Taolin,showing the empire that he would not use them again.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解义】归马于山,放牛于野。表示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把战时所用的牛马放牧到田野上。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归马放牛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起周朝。 归马放牛guīmǎ-fàngni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弗服:不再乘用。后以“归马放牛”指战争结束,天下太平。参见“偃武修文”。 归马放牛ɡuī mǎ fànɡ niú见“放牛归马”。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解义】 归马于山,放牛于野。表示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归马放牛 偃武修文guī mǎ fàng niú;yǎn wǔ xiū wén偃武:放下武器;喻停战;修文: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指战争宣告结束,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兴办文化教育事业。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二十一回:“那时八龄天子,坐享承平,~。” 归马放牛guīmǎ-fàngniú〔并列〕 将战时所用的牛、马放牧在田野原野之中。比喻停止战争,不再用兵。语本《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驾》:“时国家复河、湟,故地,有~之象。” 归马放牛guī mǎ fàng niú归、放: 归回,放回。《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即打仗时用的马牛归养于原处。比喻天下安定,不再备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