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归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归藏

归庄(一作归祚明),清昆山人。见“恒轩”条。

归藏

归藏

战国“体杂小说”(有的学者称为“准志怪小说”)。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易类小序》: “《归藏》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崇文总目》: “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多阙乱不可详解。”《宋史·艺文志》著录薛贞注《归藏》三卷,即《初经》等三篇。但元后其书全亡。清人王谟、洪颐煊、严可均、马国翰等取《山海经》注、《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路史》等书中之遗文,成辑本,行于世,以洪颐煊《经典集林》本较佳。《周礼·春官宗伯下》郑玄注: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贾公彦说: “此《归藏易》 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于中,故名为《归藏》也。” 《归藏》原篇目可考者有《启筮》、《郑母经》、《齐母经》、《初经》、《本蓍》等;其内容,《隋志》称“唯载卜筮”。检其遗文,有些是论说性文辞,如 “乾为天……为血卦”条等; 有些是繇词,如“《剥》,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条等。凡此,则类似《周易》。但和《周易》不同之处,则是它记录了非常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其它怪异之事。这些神话和怪异传说,有的可能是繇词,有的则为叙述性文字。如:“共工人面,蛇身朱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昔者羿善射,弹十日,果毕之。”“丽山之子鼓,青羽人面马身。”“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之羽民,是生百鸟。”以上大多为上古神话和传说,还有的是地理博物传说。此外,一些有关卜筮的故事,亦多取古神话材料,反映出神话之迷信化。如:“昔女娲筮,张云幕而枚占,神明占之曰: ‘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 ‘果哉而有咎。’”“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征,不吉,曰: ‘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 《归藏》 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嫦娥”神话。原引文“昔常(嫦)娥以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甚简,张衡《灵宪》所记则较详,学者们多疑为《归藏》原文 (详见 《嫦娥》条)。“嫦娥”神话是在战国兴起西王母神话之后产生的,当在战国中期之后,由 “不死之药”可知。“嫦娥奔月”的神话,对后代影响很大。汉时此神话盛传,马王堆西汉古墓所出帛画,即有“嫦娥奔月”。沙坪坝出土之汉代石棺画像,刻有两足蟾人立而持杵下捣,袁珂则谓两足人立之蟾即变形以后的嫦娥,所捣者当是“不死药”。后来,在神仙家那里,月中嫦娥是十分理想的仙话材料,于是由难看的癞蛤蟆,一变而为翩翩仙女,竟有人说她为“虚上夫人”(《文选·游仙诗》李善注),至唐代,月中又添出 “吴刚伐桂” (见《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归藏》虽多归为筮家之书,但其中多言神灵怪异,诚如《文心雕龙·诸子》所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弊十日,嫦娥奔月。”

☚ 佚名氏   佚名氏 ☛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圖籍 > 歸藏
歸藏  guīcáng

相傳爲商朝之占筮經典。已佚。《歸藏》以坤卦爲六十四卦之首,坤爲純陰之卦,陰時萬物閉藏。《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注:“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其中。”參見本類“連山”。

安葬

安葬

安厝 厝兆 抚藏 翳藏 成圹 窆措
下诏安葬:诏葬
出殡安葬:迁舟
将尸骨运回家乡安葬:归藏 归葬 归骨归骸 归茔 归窆 返葬 还葬 归正首丘
 送灵柩归葬:归轊 归櫘
迁往别处安葬:迁坟 迁墓 迁冢 迁座迁殡 迁葬 移葬 改葬 改殡 改窆
 迁移灵柩或遗体:迁神
 奉侍灵柩迁葬:迁奉 迁厝 迁窆
用隆重的仪式安葬:厚奉 厚葬 盛葬 靡葬
(郑重地埋葬:安葬)

☚ 下葬   做其他事 ☛

归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学部》引桓谭《新论》称: “《归藏》四千三百言”,又 《北堂书抄·艺文部》 引 《新论》:“《归藏》藏于太卜”。据此,该书汉时尚存,独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中。今传《三坟书》中有《归藏》,已证其伪。此《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未知作者,晋《中经簿》已见,说明成书较早。《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晋薛贞注,后散佚。宋《中兴书目》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宋以后此三篇亦佚。欧阳修以为宋时所存三篇疑非古经,马端临疑并出刘炫伪作。《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有《归藏》文一条,王国维据殷墟卜辞证其为殷代古《易》。马国翰辑本大体本之朱彝尊《经义考》,或有补遗。日本藏唐写本《秘府略》卷八百六十四及日本写本《释遍照文镜秘府论》中各引一条,不见于马氏辑本。据《丛书综录》知,清人王谟、洪颐煊、马国翰各有辑一卷。唐人司马膺亦注《归藏》十三卷,早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