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的振动xian de zhendong
物体振动的理想模型之一。理想的振动弦系指具有一定长度、一定质量(横截面与质量线密度均为常数)的柔软(无刚性)的细丝或细绳拉紧并两端固定,以张力作为弹性恢复力进行振动的弹性体。当用手指轻弹弦即可激起弦的横振动,在小振幅情况下,弦上的张力T是均匀的,为一常数,略去重力,不计一切阻力,称为弦的自由振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弦上坐标为
的P点的振动动力学
程,式中y是点P垂直于弦的方向的位移,单位为米,t是时间,单位为秒,v是波动在弦上传播的速度,单位
的质量线密度,单位为千克/米。当弦长为l时,用分离变量法(或叫驻波法)求得波动方程满足边界条件yx=0=0,yx=l=0的解,即弦上各点振动位移是时间的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的线性叠加。弦振动的振动频率
…),即对于两端固定的弦,振动频率具有一系列特定的数值,fn=f1,f2,f3,…。且仅由弦本身的固有力学参量(l,T和ρ)决定,故称fn为弦的固有振动频率。注意,谐振子仅有一个固有频率,而弦的固有频率有n个,且必须满足fn=n/2l
,以n=1,2,3,…等次序离散变化,常称弦的这种固有频率为简正频率。n=1,f1=v/2l为弦的最低固有频率,称为弦的基频,n>1的各次频率称为泛频,如n=2,f2=v/l称为第一次泛频(相应地在声学中叫第一次泛音)。由于弦振动的各次泛频均为基频的整数倍,因此常称具有这种简单关系的固有频率为谐频。称基频为第一谐频(相应地在声学中叫基波和基音),f2为第二谐频(相应地在声学中叫2次谐波和2次谐音)。注意:基频n倍的音是第(n-1)次泛音,n次谐音。弦作自由振动时,一般同时有许多简正频率在振动,这一系列简正频率fn对应的振动位移为yn=Bnsinnπ/lxcos2πfnt-ᵠn。此式称为弦的频率为fn的第n次简正振动方式。其中ᵠn, Bn是第n次振动方式相应的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这种简正振动方式在弦上表现为波腹、波节固定分布的驻波振动形式。n次简正振动方式在弦上形成n次谐波,n次谐波连同弦两端固定无位移的节点一起共有(n+1)个节点,有n个波腹。每一个简正振动方式都是波动方程的一个特解。所以某一时刻弦振动是各种振动方式的叠加。因此波动方程的一般解为所有简正振动方式的线性迭加:
知,改变长度l或张力T或ρ都可以改变弦振动的固有频率,由此可改变弦乐器的音调和音色。弦乐器如胡琴、琵琶、提琴等都是根据弦的振动原理制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