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弥漫性外耳道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inflammation of external auditory eanal

系多发于小儿的常见的外耳道感染性疾病。多因外耳道浸入水、分泌物引流不畅、搔抓等而造成感染。病人外耳道充血、水肿、皮肤紧张、疼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等。治疗:应用抗生素;局部清拭并涂消炎药等。

弥漫性外耳道炎

弥漫性外耳道炎

本病为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分急、慢性两类,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发病原因系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异物或药物等刺激,使外耳道皮肤发生弥漫性炎症。外耳湿疹、瘙痒,掏取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时的损伤,游泳或冲洗外耳道后,外耳道皮肤受到浸渍等均易诱发本病。常见致病菌以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为主,霉菌感染则少见。
本病的急性期症状与外耳道疖相同,早期较轻,仅见外耳道深部皮肤轻度充血,以后渐呈弥漫性红肿,并可伴皮肤溃烂,致外耳道变窄,甚致完全闭塞并有疼痛,此时,虽小号耳镜亦难放入,故不易检查深部。外耳道有粘稠分泌物及白色上皮脱屑等污物堆积,故可有轻度传音性聋及耳鸣。炎症较重者,耳前及耳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全身症状亦较重,可有发热。但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患者多无显著症状,仅觉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检查时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脓痂,痂下有少量脓液和碎屑,外耳道常较狭窄,鼓膜混浊、增厚、标志不清,有时外耳道后上部近鼓膜处的皮肤或鼓膜表面有小肉芽。
急性者诊断较易,有条件时应作细菌培养,以便选用有效药物。慢性者应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霉菌病鉴别。
在预防上,要加强卫生宣传,戒除挖耳习惯。治疗上应注意局部清洁,并使用消炎药物,全身及局部治疗大致与外耳道疖相同,通常先用双氧水洗净,并清除外耳道痂皮及脱屑上皮,然后用抗生素 (如链霉素、多粘菌素等) 溶液,或含有可的松的复方氯霉素溶液滴耳。如外耳道的表面过于潮湿,可于拭干后用氯霉素、硼酸、强的松龙混合粉剂吹入。绿脓杆菌感染者,可用2%醋酸液涂外耳道。

☚ 外耳道疖   坏死性外耳道炎 ☛

弥漫性外耳道炎

diffused otitis extern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