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兵大会春称后期晋、楚两国为平分霸权而举行之重大盟会。春秋时期,战争频仍,诸侯国皆不堪重负。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晋国卿赵武执政,始酝酿弥兵之事。周灵王二十六年,宋国执政向戍与晋赵武、楚令尹子木均有交谊,故欲促成弥兵以邀誉。遂奔走于晋、楚、齐、秦四大国间。四国皆许之,并通告各所属之盟国。是年六月,晋卿赵武、郑卿良霄、鲁卿叔孙豹、齐执政庆封、陈须元、卫大夫石恶、邾悼公、楚令尹子木、滕成公、陈卿孔奂、蔡大夫公孙归生、秦、许、曹国之使先后至宋国。各国之师以篱笆作为分界,晋居北,楚居南。楚人在外衣里著上战甲,以恫吓晋人。盟会间,晋、楚争执歃盟之先后次序,晋让楚在前。七月九日,宋平公与各诸侯国大夫于宋都城东北之“蒙门”外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外,各诸侯国都得向晋、楚同时朝聘、纳贡,以之霸权平分。“弥兵大会”后,各国间战争相对减少,春秋之历史进入发展新阶段。 弥兵大会春秋后期晋、楚两国为平分霸权而举行的重大盟会。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平公与各诸侯国大夫于宋都城东北之“蒙门”外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外,各诸侯国都得向晋、楚同时朝聘、纳贡,为之霸权平分。 “弥兵大会”后,各国间战争相对减少,春秋之历史进入发展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