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璪

唐苏州(今属江苏)人。一名藻,字文通。代宗(762—779 年在位)时为宰相刘晏、王缙赏知,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缘事贬衡州司马,移忠州司马。后还长安。建中四年(783 年)朱泚叛乱,避难不知所终。擅水墨山水,能用手蘸墨作画,不求巧饰,时为水墨山水画代表。亦精松石,能双手各执笔画松,有“双管齐下”之誉。创作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颇具影响。作品有《松石图》《松竹高僧图》等。著有《绘境》。

张璪

张璪

唐代画家。一作藻。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官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后贬衡州司马。擅写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相传能手握两支笔,双管齐下,一作生枝,则润含春泽;一为枯干,则惨同秋色。亦善用指头作画,故指画始于张璪,为一时名流。曾绘有《山堂琴会图》等。著有《绘境言画要诀》,其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 柳公权   戴嵩 ☛
张璪

张璪

唐代画家。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后贬衡、忠二州司马。擅长文学,工画山水树石。喜用秃笔作水墨山水,是王维之后在水墨画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画家之一。又被认为是指画的鼻祖。曾撰有《绘境》一书,阐述了中国画的创作理论,可惜原书已佚,仅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句,已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原则。

☚ 李湛然   韦鉴 ☛
张璪

张璪

唐代画家。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后贬衡、忠二州司马。擅长文学,工画山水树石。喜用秃笔作水墨山水,是王维之后在水墨画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画家之一。又被认为是指画的鼻祖。曾撰有《绘境》一书,阐述了中国画的创作理论,可惜原书已佚,仅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句,已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原则。

☚ 李湛然   韦鉴 ☛
张璪

393 张璪

一作藻,字文通。生卒年代不详。唐代画家。吴郡(今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画山水树石,高低秀绝,咫尺深重。承王维水墨技法,人谓“南宗摩诘传张璪”。张氏尤以画松特出古今,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则润含春泽,一为枯枝,则惨同秋色。毕宏亦以画松擅名于世,见璪用秃笔,或以手摸素绢作画,异之,问其所授,璪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搁笔。此说对中国画论和创作实践影响深远。

☚ 怀素   周昉 ☛
张璪

张璪生卒不详

唐画家。字文通,吴郡(今苏州)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后贬为衡州司马。善书画,尤工山水树石,画松最佳。建中三年(782年)曾来长安作画。张璪作画,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人问其故,答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千古名言。据当代人记载,张璪作画可同时握双管,一为生枝,一为枯枝,被赞美为“双管齐下”。撰《绘境》一篇,讲述绘画要诀,可惜已佚。

☚ 吴道子   韩干 ☛
张璪

张璪

字邃明。张瑰弟。未成年及第,授集贤校理,主谏院。王安石以其奏事不实罢官,后复职。任翰林学士,详定官制。宋元丰四年(1081)拜参知政事。哲宗时,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晋大学士知扬州。去世后,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 吴革   ">吴 ☛

张璪

唐著名画家。璪一作藻,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做过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和衡州司马。善画松石、山水,好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作画。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著名论点。著有《绘境》一书,今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