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溥1602—1641

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少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后朗诵一过,即焚烧,又抄,如此六七遍始罢,其书斋因名“七录”。与同里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崇祯初年集郡中名士组织复社,相与复古学,并及时政,品评人物,自称继东林之后。他生前死后,复社案牵涉极久,多次受朝廷盘查,直至周延儒执政时始了结。后来成为抗清的爱国社团。他有史识,能文章,是晚明的重要作家之一。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各集均有题辞。还曾为《宋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断。著有《七录斋集》等。他的《五人墓碑记》叙写为反对魏忠贤而死的颜佩韦等五人事迹,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张溥(1602—1641)

明太仓人。字乾度,更字天如,号西铭。崇祯四年(1631 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天启四年(1624 年)与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等结应社,力斥阉党,复与张采创复社,被推为领袖,倡导复古,评议时政,与名士砥砺节行,时号娄东二张。卒后私谥仁学先生。生平博通经史,兼长诗文,著述宏富。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等。著有《七录斋集》《西铭近集》《历代史论二编》《诗经注疏大全》《春秋三书》等。

张溥

张溥1602—1641

字乾度,后改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与同邑张采共学齐名,时号“娄东二张”。同情东林党。崇祯初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名震朝野。长于散文,风格亢爽。《五人墓碑记》是其代表作。有《七录斋集》。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又为《宋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断。

☚ 毛晋   祁彪佳 ☛

张溥1602—1641

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末文学家。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旋告归。崇祯二年组织复社,主张兴复古学,改良政治。同情东林党人。后里人告溥兴党祸,至溥死,案犹未结。有《七录斋诗文合集》、《七录斋近集》。另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编选《历代名臣奏议》等。
索引:张溥,乾度、天如,西铭,娄东;七录斋。

张溥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于崇祯初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各集都有题辞。
张溥通过编录《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和撰写全部题辞,具体反映出他的“兴复古学”的文学主张。他指出学习汉魏六朝文学,要吸取其“先质后文,吐华含实”的精华。他论诗说文多结合作者生平处世,特别推许孔融、阮籍、嵇康、陶潜的气节。其论阮籍诗云:“咏怀诸篇,文隐指远,定哀之间多微辞,盖指此也。”称许陆机是“冤结乱朝,文悬万载。”“北海以后,一人而已。”对于曹氏父子,虽也有所肯定,但责骂曹操“甘心做贼”,指斥曹丕“损德非一”,不无偏颇,又说孔融“诗文益非操所敢望”,曹氏父子较阮籍“犹轻尘于泰岱,岂特其人裈虱哉”,亦持论太过。

☚ 陆时雍   王夫之 ☛

张溥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苏州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末著名的散文家,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从小勤奋学习,所读书必抄录六七遍,以加深印象,其书斋以“七录”名之。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的传统,崇尚气节,富于正义感。主张改良政治,革除弊政,曾写过很多文章,批评时政,抨击明末宦官专擅,一时声震朝野。精通文学、史学,在文学上,针对明末空疏的学风,提出“兴复古学”的口号,又同时强调要“为今之言”。散文写得很好,内容充实,风格质朴,凝重刚健。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等。


张溥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张溥

 明代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进士,曾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极大。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并撰写全部《题辞》。
张溥

张溥1602—1641

明代文学家、文学理论家。《明史》有传。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自幼嗜学,凡所读书必手抄,抄后,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次始已。后名其读书斋为“七录”,即以此意。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曰“娄东二张”。崇祯元年(1628),以选贡生入都,归后集合郡中名士,相与复兴古学,创为文社,名曰“复社”。崇祯四年成进士,交友日广,自谓以嗣东林党人,为执政所恶,遭阉党迫害。崇祯十四年卒,年仅40岁。在文学上主张复兴古学为现实服务。编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并撰写全部“题辞”,具体反映了他“兴复古学”的文学思想。提出要吸收汉魏六朝文学“先质后文、吐华含实”的观点,也指出“陈季之浮薄,周隋之骈衍”之弊病。对百三家各集所作题辞,评论其人其作,分之则为作家专论,合之则为文学简史。其中对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王延寿、孙绰、陶渊明、庾信等著名赋家,均有颇为深入的评论,是古代辞赋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著有《七录斋集》12卷、诗3卷等,并传于世。

☚ 张宁   张澍 ☛
张溥

张溥1602—1641Zhang Pu

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崇祯四年中进士,后改庶吉士。后以葬亲乞归,不再出仕。曾和同里张采组织复社,自称继承东林,敢于评议时政,影响甚广,为权贵所恶。
在文学上,他维护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但与他们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并不相同。他针对明末文坛上空疏不实的时弊,提出“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的主张,要求学古为现实服务,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张溥的散文成就比较突出,《明史》本传说他“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他的散文多能直抒胸臆,明快豪放,风格质朴。如《五人墓碑记》语言明快遒劲,激昂慷慨,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传诵名篇。
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 魏学洢   陈子龙 ☛

张溥1602—1641

明末文学家。初字乾度,后改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于崇祯初组织复社,进行文学与社会、政治活动。散文名重当时,风格质朴,激昂明快。其《五人墓碑记》为传世名篇。有《七录斋集》十五卷。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百一十八卷,各集均有题辞。

七录斋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注

☚ 陶庵梦忆   七录斋集 ☛

张溥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与同里张采齐名,号称“娄东二张”。崇祯初,组织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他的散文,风格质朴,文笔明快爽放,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在当时即以文名于世。其代表作品《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叙议相间,以对比反衬手法叙写,被传诵至今。其创作推崇前、后七子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只描写山水或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但又主张“务为有用”,表明他对古人不是亦步亦趋,而是要于现实“有用”。著有《七录斋集》,并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张岱   祁彪佳 ☛

娄东二张

☚ 创钟谭体   娄东二张 ☛

张溥1602~1641Zhang Pu

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张溥1602—1641

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改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于崇祯初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并加评述。著有《七录斋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