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东北地区派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东北地区派 巴西小说流派。 1930年前后由巴西东北部地区作家形成。他们受拉丁美洲地区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作家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复苏的影响,试图在巴西各人种和种族的文化中寻找灵感。作品以描写巴西东北部农村和蛮荒的腹地为特色,敢于正视社会矛盾,关心民众疾苦,带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 M.R.deM.安德拉德的小说《马库奈伊玛》(1928)和阿尔梅达的《甘蔗渣》(1928)开这一流派小说的先河。 重要代表作家和作品还有林斯·多·雷戈的《甘蔗种植园的孩子》(1932)、《死火》(1943)、拉穆斯的《枯竭的生命》(1938)、克罗斯的《1915年》(1930)、亚马多的《可可》(1933)。其他代表作家还有维里西莫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