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文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文仲7世纪

唐代医学家。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时奉命与当时名医共同撰写治疗风气诸疾的医书,由王方庆监修。在张文仲的主持下,撰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又撰《随身备急方》三卷等。强调风疾病因大体相同,但病人的体质有很大差异,季节气候的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等职。8世纪,唐代医家推崇张文仲、李虔纵、韦慈藏为当时三大名医。他的医著虽然早已散佚,但在稍后成书的《外台秘要》引用了一百多条,可供参考。

张文仲

张文仲约620—700

唐代医学家。洛州洛阳 (今河南洛阳) 人。武则天时任侍御医,尚药奉御。时诸医推崇张文仲、韦慈藏、李虔纵为三大名医。文仲治病有丰富的经验,苏良嗣上朝疾作昏厥,武后令文仲、慈藏随之至宅诊视。文仲诊断为: “此因忧愤,邪气激也。若痛冲胁,则剧难救。”未几果然冲胁绞痛。又断曰: “若入心,则不可疗。”俄顷病人心痛不复入药而死。张文仲对心绞痛及其预后已有所认识。他擅治风、气诸病。武后令其集当时名医,共撰治疗风气诸疾的医书,诏麟台监王方庆任监修官。文仲奏曰: “风有一百二十种,气有八十种,大体医药虽同,人性各异,庸医不达药之行使,冬夏失节,因此杀人。惟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绝,自余则随其发动,临时消息之。但有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剧。” 强调风疾与人的体质,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主张常服药以预防疾病的发作。近年医家治疗慢性气管炎病用冬病夏治很有成效,证实了张氏的见解是有道理的,在文仲的主持下,授成《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以上朝廷。又自撰《随身备急方》3卷、《法象论》一卷均佚。在稍后成书的《外台秘要》 中,引用了一百多条。

☚ 李嗣真   严善思 ☛

张文仲?-700zhāng wén zhòng

《本草纲目》谷部第24 卷大豆(47)。人名。唐著名医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与韦慈藏、虔纵为当时三大名医,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著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随身备急方》。

张文仲(7 世纪)zhāngwénzhòng

唐代医学家。河南洛阳人。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等。武则天时奉命撰写医书, 主持撰写《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18首, 又撰《随身务急方》3 卷等。原书已佚,在稍后成书的《外台秘要》中被引用了100多条, 可作参考。

张文仲

张文仲

张文仲(约620~700年),唐代医学家。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公元690年,任武则天的侍御医、尚药奉御。对风、气诸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公元八世纪初,诸医咸推张文仲、韦慈藏、李虔纵三人为首。苏良嗣朝拜武则天,疾作而昏绝。文仲诊断为: “此因忧愤,邪气激也。若痛冲胁,则剧难救”。未及果然冲胁绞痛。又指出:“若入心,则不可疗”。不一会,病人心痛发作而死。可见张文仲对心绞痛及其预后已有所认识。他对头风、脚气、上气之类的疾病尤为善长,主张对这类慢性病要重视季节气候之变化,常服药以预防其发作,待发作时只临时稍息之即可。近年医家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上气”病用“冬病夏治”很有成效,证实了张氏的见解是有道理的。武则天令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文仲又自撰《随身备急方》三卷,行于世,惜均佚。《外台秘要》可见其部分内容。

☚ 崔知悌   孟诜 ☛
00013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