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子全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子全书 又名《张载集》。诗文集。十四卷。北宋张载撰。(撰者事迹参见“《张子正蒙》”条) 《张子全书》第一至三卷为《东铭》、《西铭》、《正蒙》。第四至八卷为《经学理窟》。第九至十一卷为《易说》。第十二卷是语录。第十三卷为文集。后有《附录》十四卷。其体例以论文形式为主。 一、正蒙。撰者在该篇中论述了“太虚”与“气”的关系;“现象(形、物)”和“本体(性、虚)”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政治上论述了限制土地兼并等多项内容。(详见《张子正蒙》条)。 二、《经学理窟》共十二篇。《周礼》篇认为,《周礼》之道止是“均平”。借以阐述“复井田”之必要性。如:“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书中具体论述了分封土地的措施和与之相应的政策。他反对土地兼并,主张把耕地分封给农民,然后让他们向国家交租、交税。这样就可以使农民安居乐业。对于已经兼并的土地,归国家所有,给原土地所有者予一定的实惠,并认命他们为土地的管理者。其目的是使富者不过于富,穷者不过于穷,避免矛盾激化。而若实行好此制度,则“人主能行井田者,须有仁心,又更强果敢及宰相之有才者”。《诗书》篇主要从仁、德的角度品评其中的历史人物。《宗法》篇主论“宗法”的重要性,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之法不立,则朝庭无世臣”。《礼乐》篇先论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后论述礼与义之德。书中说:“郑、卫之音,自古以为邪淫之乐,何也?盖郑、卫之地滨大河,沙地土不厚,其间人自然气轻浮,其地土苦,不费耕耨,物亦能生,故其人偷脱怠惰,弛慢颓靡。其人情如此,其声音同之,故闻其乐,使人如此懈慢。”《气质》篇论人之心怀、气质。书中较朴实地论述了“气质”的高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如气质恶者学即能移,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为不知学。”该书还说到:“求养之道,心只求是而已。盖心弘则是,不弘则不是,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借此告诫人们,心胸不要狭窄。《义理》篇就日常生活中所闻、所见之事讲明其道理。如“道德”、“仁义”、“读书”、“求学”等。《学大原》两篇,主讲“为学”之道。其中有修“德”、学习方法、进少年志、劝人节治利欲等。如“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正相背驰。”书中还指出许多“为学”中之弊病,如:“学者只是于义理中求,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在饥馑,必有丰年,盖求之则须有所得。”“人言必善听乃能取益,知德斯知言。”《自道》告诫人们学习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深入实际生活,不能只听旁人之论。《祭祀》、《月令统》和《丧记》讲民事风俗。 三、《易说》篇中,撰者对《易》书中的卦象和系辞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段句而解释之,只求通义,不加校勘和考证。次序分为《上经》、《下经》、《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佚文》等。 《语录》是撰者平时记下的读书心得,涉及内容较广,上卷论有“上智下愚”、“身先而劳”、“信近于义”、“形色”、“存心养性”及“富贵贫贱”、“德”、“理”等内容。中卷论述有“温、良、恭、俭、让”、“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者立志、利、欲等内容。下卷论五帝、黄帝;“八蜡”;“礼”、“养正”、“自诚明”与“自明诚”之关系;“性美”与“好学”之关系等。篇后有语录抄七则和《后录》两篇。 四、《文集佚存》篇录入杂文十三篇,有答书,有贺启,有题词,有张天祺墓志铭及杂诗十二首。 五、《拾遗》篇包括《性理拾遗》和《近思录拾遗》 六、附录中有横渠行状、宋史张载传、司马光论谥书和《又哀横渠诗》,但多数为各版本的《张子全书》序和书目提要。 《张子全书》的哲学思想有许多精到之处,在政治上,能够结合本社会现实的情况,阐述自己的治国方法,许多思想观点经过王廷相和王夫之使之光大并有所发展。 《张子全书》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沈自彰凤翔府官刻本;明徐必达刻本;清初翻刻本;还有清顺治十年(1653年)喻三畏刻本,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月桂刻本,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民国间有三种版本。一九七八年中华书局以明万历四十八年《张子全书》官刻本清初翻刻本为底本,用郿县本、朱轼刻本《正谊堂丛书》本及《张子抄释》等互校,同时以《周易系辞精义》(古逸丛书本)参校出版了新版《张载集》,将《东铭》、《西铭》合入《正蒙》序为第十七篇,把《易说》列为《正蒙》之后,个别篇名易称,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 张子全书文别集。北宋张载(1020—1077)撰。十五卷。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家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嘉祐进士。为云岩令。神宗间授崇文院校书,晚年任知太常礼院。为北宋理学家。此编收《西铭》、《东铭》成一卷,朱熹为之注,《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易说》三卷,《语录抄》一卷,《文集抄》一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其书有些具有唯物主义观点,有别于其他理学家,可资参考。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郿县故里刊本,光绪三年(1877)夏州李氏刊本。 《张子全书》北宋张载撰。14卷,附录1卷。本书为明万历间沈自彰编,收入张载《西铭》、《礼说》、《学大原》、《易说》、《语录》等著作。有明万历刊本、清顺治刊本、清乾隆刊本、《国学基本丛书》本。 张子全书北宋张载著。计十五卷(含附录一卷)。内容包括《西铭》、《正蒙》、《经学理窟》、《易说》、《语录钞》等。明万历年间沈自彰编刻。题名《全书》,实非全本,与《宋书·艺文志》所载卷数不符。中华书局于1978年据沈刻本及清初翻刻本,参校《正谊堂丛书》中的《张横渠集》等,出版校勘本《张载集》,为现存较为详备的版本。 张子全书十四卷。北宋张载(1020—1077)撰。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学者称横渠先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因是关中人,其学派称“关学”。为宋理学四大学派之一,与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并称“周、张、程、朱”。张载在政治上主张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以缓和土地问题的矛盾,均贫富有利于民。在哲学上,张载提出“太虚”为万物之本的观点。他说:“气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庄生所谓 ‘生物以息相吹’ ‘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正蒙·太和篇》)。又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和》)。载所谓的“太虚”就是气,世界没有“虚无”的本体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以为“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又认为“万物皆有理”,“理只天道”,“事无大小,皆有道在期间”,并以“众人之心同一”为义理,而“天下义理,只容有一个是,无两个是”(参见《太和》)。在社会观上,主张通变,“变而通之以尽利”,“功业见乎变”。在认识论上,主张穷理尽性,以为“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又以客观事物作为认识的来源,主张“人本无心。因物为心”。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同程、朱唯心主义理学在思想体系上截然不同。他的学派,是宋代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的学派,对后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后人将其《西蒙》、《正蒙》、《礼说》、《易说》、《语录》等编为 《张子全书》,《附录》一卷。通行的 《张子全书》 中 《东铭》、《西铭》、《正蒙》 为一至三卷,《经学理窟》为四至八卷,《易说》,为九至十一卷,《语录》为十二卷,《文集》为十三卷。《正蒙》是张载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原来只是数万言,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这是一部哲学著作,它与《西铭》、《易说》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经学理窟》,是反映张载社会思想的著作,他不讲理学而讲《周礼》,把井田、宗法等改良思想都写在这部书中。《张子语录》是他讲学的语录,其中哲学、政治、伦理思想都有反映。张载的著作在流传中有存有佚。《诗说》、《孟子解》、《春秋说》等,史志皆有著录,其中的《孟子解》、《春秋说》宋代的晁公武曾亲自读过,现巳佚传。据朱熹《近思录》所引用张载的书目有《正蒙》、《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语录》七种,其中史志没有著录的有《礼乐说》、《论语说》二种,说明这二部著作早在南宋末已经佚亡不传。《易说》、《经学理窟》、《祭礼》、《孟子解》四部书,诸志著录卷数不尽相同。这说明张载的著作版本不同,流传得也广。如《易说》,《宋史·艺文志》著录十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三卷,可见,宋代社会上就流传着《易说》的十卷或三卷的两种本子。现存的张载著作的卷数除个别的《正蒙》有单行八卷本之外,其余的皆为《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中的卷、篇数。张载的著作,有的是自己写的,有的是后人搜集的,有的是后人编纂的。《横渠先生语录》就是宋人搜集并刊刻。《经学理窟》据晁公武所见本有题金华先生,以及内容似语录,并混有程颐语录,可见也是宋人搜集的。《张子全书》通行本是何时、何人编辑问题,《四库提要》曾记载:“此本不知何人所编。”张岱年考证为明万历间沈自彰编纂的,此说可信。但后来《张子全书》诸本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尊沈本,有的则把朱熹注的《西铭》《正蒙》编入全集,通称朱熹本。至于开始搜集《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的是元吴澄,因为元虞集作吴澄《行状》时曾说过:澄“校张子之书,契《东西铭》于篇首,而《正蒙》次之。”这种编次既与《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相似,说明《张子全书》或《张子抄释》早在元代就有人编纂,并非起自明代沈自彰或吕楠,可惜吴澄本诸志皆未著录,早已佚失。其版本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凤翔府官刻本为最早刻本《国学基本丛书》排印本。清康熙元年(1662)李月桂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书局排印、缩印《四部备要》本。其中明万历本,清初宫刻本,康熙本皆为善本。 《张子全书》北宋哲学家张载著。共15卷。包括《西铭》、《正蒙》、《经学理窟》、《易说》、《语录钞》等。明万历年间沈自彰编刻,题名《全书》。实与《宋书·艺文志》所载卷数不符,已多散佚,并非全本。1978年中华书局以此本及清初翻刻本为底本,参校《正谊堂丛书》中的《张横渠集》等,出版《张载集》。校勘搜集,较为详备。 《张子全书》zhang zi quan shuComplete Collection of Zhang Zi→张载 (Zhang Za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