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君劢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君劢1887—1969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 张君劢1887—1969民社党首领。原名嘉森,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江苏宝山人。清末秀才。190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入政闻社。1912年参与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后合并改称民主党、进步党)。1913年和1918年两次留学德国,学习唯心论哲学。1923年大肆宣扬玄学,反对科学,反对历史唯物主义,被称为“玄学鬼”。1924年任上海国立自治学院(后改名国立政治大学)院长。1932年4月,与张东荪等在北平筹建“国家社会党”,1934年4月,召开国社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该党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兼总秘书。抗战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破坏团结。刊行《立国之道》一书,鼓吹国家社会主义。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致函蒋介石、汪精卫,表示“对于国民政府一致拥护”。国社党于是公开活动。1939年代表国社党加入统一建国同志会,后与黄炎培等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为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8月将国社党改名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投靠国民党,并出席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中国民主同盟令其退盟。1947年4月,串通并伙同青年党头子曾琦与蒋介石签订所谓三党施政方针十二条,并向蒋提出民社党参加国民政府名单。7月,被选为民社党主席。1949年11月由澳门逃往印度,后去美国。1969年在旧金山病死。 张君劢
张君劢
张君劢 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原名嘉森,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以字行。光绪秀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后加入梁启超的政闻社。1909年(宣统元年)刊行《宪政新志》,宣传君主立宪。1910年归国。辛亥革命后,参与组织“民主党”。1913年留学德国。二次革命爆发后,力主袁世凯镇压革命。1915年回国任《时事新报》总编。袁世凯死后,曾投靠段祺瑞、冯国璋。1918年赴德国游历,崇拜康德唯心主义哲学。1923年挑起科学与玄学之争,被称为“玄学鬼”。次年出任上海国立自治学院院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撰文反苏反共,同时也指摘蒋介石的一党专政,为此于1929年遭国民党政府拘禁。后执教于德国耶那大学及燕京大学。1932年筹建国家社会党,当选为总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曾发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攻击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批驳。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常委。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同年国社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旋投靠蒋介石,被民盟开除。1949年去澳门。1969年2月23日在旧金山病死。 张君劢1887—1969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原名嘉森,号立斋。上海宝山人。1902年中秀才。1903年入上海震旦学院。1906年留学日本,获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09年创办《宪政新志》杂志,宣传君主立宪。1913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修政治学、经济学、国际法。1915年回国。1920年在德国从倭伊铿攻读哲学。1922年回国。1923年2月在清华大学作人生观演讲,引发了“玄学与科学”大论战。1924年至1929年任上海自治学院院长。1932年在北京创建“中国国家社会党”。曾任燕京大学、中山大学哲学教授。1940年在云南大理创办“中国民族文化书院”并任院长。1945年出席联合国会议,代表中国签署联合国宪章。1946年参与起草宪法草案。同年建立“中国民主社会党”。1949年讲学印度。1952年定居美国。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倡导儒学复兴,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主要著作有:《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1935年),《明日之中国文化》(1936年),《立国之道》(1938年),《新儒家哲学思想史》(1957年上册,1963年下册)等。张君劢的伦理思想是宋明理学与倭伊铿、柏格森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在二三十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他提出了“自由意志”的人生观。认为人生观即人对于自己以外的物与人的看法,不受客观因果律的支配,而以人类自由意志左右之。他说:“科学决不能支配人生,乃不能不舍科学而别求一种解释于哲学或玄学中。”(《人生观之论战》(上),泰东图书局 1923年版,第69页)这种哲学即儒家的宋明理学和倭伊铿、柏格森的唯心主义“新玄学”。四十年代宣扬个人主义人生观。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中缺少个人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的观念,“三纲”束缚了个人的主体性,因此“五四”运动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个人主义具体要求人格平等,公平竞争,不侵犯他人,独立,自己负责等等。五十年代以后,倡导新儒学的复兴,认为“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足可以为导致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方法。”(《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主张以吾国儒家思想为本位,采纳西方哲学中可与儒家相通者,互为比较,重建中国本位文化。 张君劢 108 张君劢1887—1968现代学者、政治活动家。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江苏宝山人。17岁(1902年)应乡试,中秀才。1906年东渡日本,初入高师理化部,后改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宪法等科目,并加入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辛亥革命后,曾任宝山县议会议长。1913年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回国后曾任北京政府“国际政务会”书记长、总统府秘书等职。1918年随梁启超去欧洲考察,并留在欧洲从倭伊铿学哲学。1921年底回国。1923年2月在清华大学作题为 《人生观》的演讲,宣扬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杜里舒的生机主义,提出人生观的特点为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自由意志的,科学无论怎样发达,“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由此引发了一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亦称“科玄论战”)。1932年与张东荪等创立中国国家社会党,并创办《再生》杂志。后曾历任国社党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兼总秘书、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常委、民社党主席等职。并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国立自治学院院长、燕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民族文化书院院长。1949年经澳门去印度。1952年去美国定居。后曾在欧美及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讲学,其主旨在于促进当代新儒家运动及使中国哲学与文化走向世界。主要学术论著有《人生观》、《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立国之道》、《新儒家思想史》(英文版)、《中国哲学家——王阳明》、《新儒家思想发展之大要》、《中西印哲学文集》等。 ☚ 王星拱 李大钊 ☛ 张君劢1887—1969中国民主社会党首领,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曾任民社党中央主席,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1949年去国外。后在美国旧金山病逝。 张君劢1887—1969原名嘉森,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早年留学日本。宣传君主立宪。1932年与张东荪等在北平筹建中国国家社会党,出版《再生》杂志,鼓吹“国家社会主义”。次年被选为“国社党”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兼总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应蒋介石邀请参加庐山谈话会及国防参议会。1938年7月参加国民参政会。同年底,发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要中共交出军队、放弃特区、搁置马克思主义。1939年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次年10月,在云南大理成立中国民族文化学院,任院长。1944年任改组后的民盟常委。1946年1月,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同年8月国社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为民社党,旋而退出民盟,出席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1947年任民社党中央主席。1949年逃亡国外,1969年2月因病死于美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