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溉利用黄河干、支流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富,自古就引用黄河干、支流水资源灌溉田亩,在上中下游形成了不少灌区,主要引黄灌区有:甘肃景泰抽黄灌区、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黄河灌区、山西汾河灌区、陕西关中灌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 甘肃景泰抽黄灌区 是甘肃省中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地跨景泰、古浪两县,设计提水流量28.5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82万亩,分两期建成。第一期工程灌溉范围位于景泰县中部,南北长32千米,东西宽18千米,设计流量10.5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0万亩。第一期工程运行以来,显示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林、牧业的发展。(2)为工、副业发展提供了水源。(3)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为改造沿黄旱台地提供了经验。第二期工程灌溉范围南依长岭山,北邻腾格里沙漠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西至大景河灌区,东接第一期灌区,设计提水能力1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347平方千米,干支渠总长340千米,总干渠全长100千米。 宁夏引黄灌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是中国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南界南山台子、牛首山,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依贺兰山及腾格里沙漠,北至石嘴山。灌溉面积2113平方千米。宁夏境内黄河两岸的平原川区,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稻田遍布,俗有 “塞上江南” 之称。引黄灌溉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就兴建了秦渠、汉渠等著名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区建设发展很大,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引水工程情况,区内分为卫宁灌区、青铜峡灌区和陶乐抽黄灌区3片。卫宁灌区地处卫宁盆地,灌溉面积50万亩,灌区共有5条干渠,总长345千米,分别从黄河无坝引水,设计引水能力149立方米/秒。青铜峡灌区早在秦汉时已引黄河水灌溉,于60年代中期修建了青铜峡水利枢纽,灌溉面积约1750平方千米,有东西两条总干渠,长58千米,分别从青铜峡枢纽上游取水。干渠有11条,总长805千米,设计引水能力699立方米/秒。本灌区以黄河为界又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农业产量高,为宁夏高产区。陶乐灌区位于宁夏平原北端黄河东岸的高阶地上,为新发展的电力抽黄灌溉区,有效灌溉面积约33平方千米。 内蒙古黄河灌区 是中国著名的大灌区之一。其范围西起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东至呼和浩特市东郊,北界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南倚鄂尔多斯台地,包括河套、土默川、黄河南岸3个灌区,灌溉面积6240平方千米。黄河是本灌区的主要水源。本灌区历史悠久,早在唐朝贞元年间曾在今五原一带开凿咸应、永靖两条渠道,引黄河水灌溉。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相继竣通八大干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区建设发展很快,修筑黄河防洪堤保护灌区生产,整修渠系工程,提高灌溉技术,统一灌区规划,进行排灌工程配套建设,兴建镫口、麻地壕、民族团结等大中型扬水工程,解决灌区排水问题。河套灌区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现有灌溉面积4480平方千米,均从三盛公水利枢纽引水。土默川灌区位于河套东部,灌溉面积约1253平方千米,引黄河水及其支流大黑河水灌溉。黄河南岸灌区位于黄河右岸的冲积平原和部分一级台地,由于受山洪沟和沙丘阻隔,灌区不连续,灌溉面积76万亩,主要由南岸总干渠自流引水灌溉。 山西汾河灌区 主要集中在晋中、晋南盆地,灌区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已开始引汾河水灌溉。汾河是黄河较大的支流,汾河流域内现有大、中型水库13座,有效灌溉面积约4767平方千米。 陕西关中灌区 位于渭河盆地,渭河横贯盆地中部,是黄河重要支流之一。本灌区历史悠久,远在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就兴建了郑国渠,经过汉、唐整修发展,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农田水利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8920平方千米。本灌区共有5 个大型灌区: 宝鸡峡引渭灌区、泾惠渠灌区、交口抽渭灌区、洛惠渠灌区、冯家山水库灌区。灌区渠系配套比较完善,管理体系也较健全。灌区的水源主要是靠黄河支流的渭河、泾河及北洛河。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 分布在黄河两岸平原上,由于河床高出地面,可以引流自灌。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的,1951年在河南省新乡地区兴建了引黄灌溉济卫(河)工程——人民胜利渠,这是下游平原地区引用黄河水资源的第一座工程。如今,黄河下游共建有引黄涵闸72座,虹吸管52处,直接从黄河提水的扬水站9座,利用黄河水灌溉面积约18466平方千米,涉及黄河下游沿黄地区58个县。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工程包括渠首工程和灌区工程两部分,渠首工程是在黄河大堤上修建涵闸、虹吸和扬水站; 灌区工程包括灌溉和排水两套系统。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在渠首和灌区工程的布置和运用上一般都采取了防沙和处理泥沙的措施。在发展引黄灌溉过程中,利用黄河多泥沙的特点,开展引黄放淤改土种稻取得成效,还为沿黄城市和中原、胜利油田等工业生产提供了水源。通过人民胜利渠、位山、潘庄引黄闸向天津市送水,可缓解天津干旱缺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