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戏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伎乐”记宋代杂剧脚色,称“引戏色分付”。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四记宫中杂剧色,引戏有吴兴祐、潘浪贤、郭名显等,“引戏”又可省作“引”。王国维《古剧脚色考》谓“引戏”之来源:“《宋史·乐志》大乐有舞头、引舞,戏头、引戏殆仿大乐为之。”如此说,引戏即是引导戏剧演出的职使名称。直至明代,陈与郊《鹦鹉洲》剧第六出,戏中戏演傀儡,“引戏”上开场,念〔如梦令〕介绍楚襄王云雨梦故事。此例仍是“引戏色分付”本职。若在戏中扮演人物,他既可装旦脚,也可饰演他脚,故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解释引戏为“院本中狚也”。“狚”即“旦”。而明汤舜民《笔花集·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二煞〕则说“引戏每叶宫商解礼仪”,显然与旦色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