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
邓小平非常重视国防科技工业,不仅对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及时果断地作出了决策,而且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1)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一要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自觉地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100页)这就是说,国防科技工业既不能削弱,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在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下面行动。二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地协调发展。三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走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道路。四是要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技术力量转到急需的方面上来,要精选几件必须办的,一步一步地来,项目不能太多太宽。花钱要适当,要花在点子上。五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高层次决策,做到全国一盘棋,大力协调,联合攻关。
(2) 邓小平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双向需要,提出了国防工业体制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要求。他提出: “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页)根据邓小平这个思想,党中央制定了国防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的方针。军民结合,即军品与民品生产兼顾。平战结合,即兼顾平时和战时的需要。这时国防工业安排真正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起来。国防工业本身,军民结合生产也就是平战结合的一种体现,形成平时军转民用,多产民品,而在战时又可以迅速变民转军用,大量生产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
(3) 在国防科技发展上,有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一种是依赖外援,迷信外国。排外者否定先进技术的引进; 迷信外国者主张完全依赖外引去买武器。邓小平坚持我党自力更生为主的传统方针,并同时倡导对外开放,吸引外来先进技术。他说: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79页)所以只有以自力更生为主,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在先进性与适应性的结合点上找到最佳优选点,提高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引起与自我创造相结合,本身就是自力更生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