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延安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延安颂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这首歌把抒情性与战斗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但由于采用了首尾和中间的速度对比 (稍慢、稍快、稍慢) 也可看成是带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歌曲开始时,绰约多姿的优美曲调,在妩媚之中蕴含着豪迈的激情; 中段转入铿锵有力有进行曲,同前后抒发性的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两者又同具雄健奔放的气势,使全曲浑成一体。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是在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起首的部分,在这里,倾注着对革命圣地无比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特别是在歌曲进入结束段落,颂赞性音调再现时,加入了二部合唱,使全曲达到高潮,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歌声四起的宝塔山下。 ☚ 到敌人后方去 梅娘曲 ☛ 延安颂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这首歌把抒情性与战斗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但由于采用了首尾和中间的速度对比(稍慢、稍快、稍慢)也可看成是带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歌曲开始时,绰约多姿的优美曲调,在妩媚之中蕴含着豪迈的激情; 中段转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同前后抒发性的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两者又同具雄健奔放的气势,使全曲浑成一体。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是在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起首的部分,在这里,倾注着对革命圣地无比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特别是在歌曲进入结束段落,颂赞性音调再现时,加入了二部合唱,使全曲达到高潮,仿佛把人们带到了歌声四起的宝塔山下。 ☚ 到敌人后方去 梅娘曲 ☛ 《延安颂》歌曲。郑律成(1918~1976)曲,莫耶词。1938年4月作于延安。歌曲热情地讴歌了中国的抗日中心、革命圣地——延安,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热爱。歌曲前部分用颂扬的音调,具有崇高的抒情性。后部分曲调坚定有力,富有战斗气息。全曲风格清新,明朗而深情,具有时代意义和战斗性,是现代颂歌的代表作。此曲一出,迅速传遍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甚至南洋,东南亚一带。1940年曾被改名为《古城颂》,在重庆的“新音乐社”社刊《新音乐》第二卷第三期上发表,对许多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投身于革命,起了直接的鼓动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