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廪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廪君 廪君先秦神话小说。撰人不详。原载《世本》。今见秦嘉谟《世本辑补》。袁珂 《古神话选释》录入。廪君,据《路史》和 《世本》说则为伏羲的后裔,姓巴氏,居于以蛇为图腾的伏羲的后裔后照所建立的部落或邦国的西南巴国之地。神话描述:廪君之先,出于巫诞。巫诞为巴氏一宗,生活于巴地。这一族人,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叫务相,他们巴氏这一宗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争神”,而奉立君长。五氏相约,“共掷剑于石,能中者,奉以为君”。结果巴氏子务相独自一人投剑中石,众皆赞叹。又相约,能于水中乘雕纹土船浮行者,“当以为君”。结果,其他四姓土船皆沉,“唯务相独浮”。于是,务相被五姓立为廪君。后来,廪君率领众人乘土船从夷水来到盐阳。盐水女神爱上了廪君,希望他能留下来共居。廪君为了找到理想的居住地,不愿在此久留。盐水女神遂“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使“天地晦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滞留七日七夜。他只得射死盐水女神,天日才见。廪君神话反映了古代民族从穴居野处的蒙昧状态中觉醒过来,而要求进步的心理状态。廪君的形象,正是这种心理状态的生动体现。这个人物,本身就有充分的神性,所以他能“掷剑中于石”,并乘“雕文”土船,而能“浮水中”,足以为五氏之君长。廪君当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酋长而兼巫师。“廪君之先,故出巫诞”,他出身于业巫世家。掷剑中石、乘土船而浮等,就是他巫术行为的神话描述。但作品中并没有把这个英雄的神性或巫术作为重点来写,而着重描写的是这位英雄引导群众去寻觅新居地的途中,遇见盐水女神的阻留而不变其初衷这件事。对于一个容易苟且偷安,把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把群众利益看得较轻,而留恋女色的人来说,则是经不起这种考验的。盐水女神已经表白: “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女神很爱他,他也爱女神,但他看到盐阳一带并不是理想的生活住地,而不愿苟安,要领着群众另觅新居地。行文描写,痴心的女神用 “化飞虫蔽日光”的办法,极力挽留廪君。但这也不能改变廪君的志向。盐水女神为爱情而牺牲了,廪君和他统领的人民却终于找到适于向着进步途程迈进的理想的居地。整个神话,故事性强,情节曲折,优美动人。文中描写的“盐水女神之恋”,是我国古代神话中较早的爱情篇章。盐水女神阻留情人,先礼后兵,“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写来新颖别致,把一个痴情女神的形象特征展现得相当生动、鲜明。虽然说她的行动违背了廪君所代表的人民要求进步的意愿,但就她对廪君的钟情来说,她的形象还是优美而感人的。 ☚ 佚名氏 墨翟 ☛ 廪君 廪君中国古代关于廪君与盐水女神的神话。《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世本·氏姓篇》:“廪君之先,故出巫涎。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中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禀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足,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且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晋书·李特载记》:“廪君复乘土船,下及夷城。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望之如穴状。叹曰:‘我新从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为崩,广三丈余,而阶陛相乘。廪君登之。岸上有平石,方一丈,长五尺。廪君休其上,投策计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而居之。其后种类遂繁。” ☚ 鲲鹏 懒妇鱼 ☛ 廪君见廪君化虎。 廪君传说中的古代巴人首领。名务相。相传其地有五姓:巴、樊、瞫、相、郑,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其山有赤黑2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余四姓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相约能中者,奉为君。巴氏子务相独中之。又命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沈,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时盐水地有神女,愿居盐阳,因遭拒,遂变飞虫掩日,天地昏暗,廪君射杀盐神,天光大开。后都于夷城(今湖北宜都县),四姓皆臣服之。死后,魂魄世为白虎。巴氏奉白虎为祖先。因虎饮人血,遂以人祭祀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