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廖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廖燕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今属广东)人。本为诸生。后厌弃科举,筑室曰二十七松堂,究心经史,专事论著。为文疏隽犀利,精悍泼辣,多能发前人所未发,表现出离经叛道精神。论诗与袁宏道相近,强调性情,不满前后七子的模拟堆砌之习。其诗多抒写怀抱,不事雕琢,以恣肆横奇见长。七古尤见特色,律诗亦有佳制。工草书,又善戏曲。作有杂剧《醉画图》、《诉琵琶》、《续诉琵琶》、《镜花亭》四种,均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合称《柴舟别集》。有《二十七松堂集》。 ☚ 吴雯 潘耒 ☛ 廖燕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人也,一字柴舟。广东曲江人。诸生,鄙薄科举,卜居武水西,榜其门曰“二十七松堂”,闭户读书,日事著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与修县志。工诗文草书,有《二十七松堂集》。善戏曲,所作杂剧有《镜花亭》、《醉画图》、《诉琵琶》、《续诉琵琶》,总名《柴舟别集》。光绪《曲江县志》有传。 ☚ 路术淳 裘琏 ☛ 廖燕 廖燕1644—1705本名燕生,弃诸生后更字梦醒,后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博学多才,自负经世之略,于古今是非,颇喜放言议论。燕倡言读“无字书”,而以天地万物为“无字书”;又批评明太祖主张“治天下可愚不可智”,言其以制艺取士,与秦皇焚书无异:皆可见其见识。一生穷困潦倒,与金堡、陈恭尹等明末遗民交好,专事著述。工戏曲,其所撰杂剧中常以自己为主角,将自己姓名写入剧本。其诗多以自己贫困潦倒生活为题材,并用以摅写愤懑不平。也有少量作品反映其民族意识,如《哀北徙者》:“战马南来血洗城,曾将人命换簪缨。至今刽手妻孥在,亦作哀鸿向北征。”“富贵冰消势莫支,王孙归路更凄其。欲将别泪山头洒,争奈当年已仆碑。”此组诗写“三藩”之一的尚可喜部为清军击败后被俘北上情景。他们当初曾作为清统治者走狗屠戮过岭南人民。还有一些诗篇表现诗人恬淡襟怀和对人生尘世冷静观察,如《饮酒》、《山居》等。燕诗新警雄逸,不重词藻,纯以气胜。工书法,尤擅草书。其古文小品佳作颇多。撰杂剧四种,即《醉画图》、《诉琵琶》、《续诉琵琶》、《镜花亭》。诗文收入《二十七松集》。《国朝耆献类徵》卷四三○有传。曾璟为作传、王源为撰墓志铭。 ☚ 吴雯 彭定求 ☛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清代文学家。本为诸生,后厌弃科举八股,遂绝意仕进,以布衣终。著有《二十七松堂集》十六卷及杂剧《醉画图》等。 廖燕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今广东韶关)人。诸生,后厌弃科举,专事著述。廖燕对程朱理学、科举制度及八股文多持异议。文学创作上主张抒写性灵与愤郁,反对模仿,力主独创,与明“公安派”有相通之处。但他要求文章的内容与艺术风格朴素而深刻,戛戛独造而丰富博洽,则高出于“公安”。其文挥洒自如,恣肆犀利,“自我别辟一天地”。亦能戏曲。有《二十七松堂集》。 ☚ 钮琇 魏世杰 ☛ 廖燕1644~1705Liao Yanlitterateur of the Qing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the Hall of Twenty-seven Pine Trees,etc. 廖燕(清·順治元年——清·康熙四十四年 1644~1705)廣東曲江人。原名燕生,號紫舟。生于明季國變之時,抗節不仕,以布衣終,氣骨棱棱。巧言辭,善屬文,私淑金聖嘆,并為之作傳。通書法,尤精草書。著有《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