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40年代产生于英、法等国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蒲鲁东、路易·勃朗和英国的威廉·汤普逊等。宣扬分配决定论,认为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平均分配,使工人获得全部劳动产品的权利。把斗争目标和重点放在分配问题上。不懂消费资料的分配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分配,从而否定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庸俗社会主义
19世纪30—40年代产生于法、英等国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法国的蒲鲁东、路易·勃朗,英国的威廉·汤普逊是代表人物。蒲鲁东在其《什么是财产?》、《贫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的解决》等书中,全面阐述了这一反动思潮。
庸俗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工人阶级摆脱剥削和压迫的目标和重点放在分配问题上,鼓吹分配决定论,“把分配看做并解释为一种不依赖生产方式的东西”,把社会主义描写为是分配制度的改变而不是消灭私有制。如蒲鲁东渴望在所谓“永恒公平”的社会里,每个人应当用自己的产品换取“自己劳动的十足收入和十足价值”。路易·勃朗则幻想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工厂”里,在工人集体管理下,实行收入平均分配的原则。汤普逊也认为,只要改变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就能使工人获得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他们的观点和主张,代表了行将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愿望。其根本错误在于,庸俗社会主义者不懂得生产决定分配的道理,不懂得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决定的,从而否定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根本,否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起了维护资本主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