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庶吉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庶吉士

 是明代翰林院所属的一种观政进士的官名。它源出于《尚书》的“庶常吉士”,原指用朝官府中办理日常政务的士。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新科进士先到六科、承敕监、翰林院见习观政,然后授官,称之为庶吉士。明成祖时,庶吉士只设在翰林院,且要通过考试取优于文章和书法的新科进士充当。明武宗正德年间,在翰林院还为庶吉士设了由学士或礼吏二部侍郎担任的教习。庶吉士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三年期满,成绩优异者,就留在翰林院任编修、检讨,次一等则授以给事中、御史等职。从明英宗开始,入阁必须是翰林,翰林必须来自进士,所以庶吉士虽比其他进士晚三年正式任官,但和一甲三名一样,可能是未来的宰相人选而被士人重视。清朝的庶吉士的地位,大体和明朝一致。

庶吉士【同义】总目录


庶吉士庶常

庶吉士

又称“庶常”。明清时由新进士中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者。始设于明洪武年间,择进士俾观政于诸衙门,学习办事。六科及府部、翰林院均置。永乐二年(1404)专设于翰林院庶常馆,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写者入馆进学,称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名取《书经》“庶常吉士”之义。其后进士选庶吉士,或每科一选,或间科一选,或数科不选,无定制,无定额。在馆学习期间,无禄入,仅给酒馔房舍及纸笔膏烛之资。三年期满考试,优者留翰林院为编修、检讨等官,谓之“留馆”;次者出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清沿明制,每科一选。初于殿试后举行,雍正元年(1723)起改在朝考之后进行。光绪末停科举,以留学及本国大学毕业者廷试后选取,食七品俸,或径授编修、检讨,与旧制不同。

庶吉士

庶吉士

进士后未授职而在翰林院任事者称庶吉士。此为明、清制度。《明史·职官志二》: “庶吉士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 (公元1385年) 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 (公元1404年) 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 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

☚ 塾   税务官升转 ☛
庶吉士

庶吉士

亦称“庶常”。明、清科举考试中,新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者,称为“庶吉士”。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为了提高进士的办事能力,遂选拔新进士分赴翰林院、六科及中书等衙门观政见习,取《书经》“庶常吉士”之义,称之为 “庶吉士”。永乐二年(1404年)之后,专属翰林院。司礼监按月发给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光禄寺供给膳食,礼部每人每月发给三锭膏烛钞。由翰林院或詹事府官高资深者任教习。学习内容以经义词章为主,并兼习书法。肄业三年期满,其优秀者留在翰林院任编修、检讨,次者出任给事中、御史或部属官等,称为“散馆”。清承明制,每科殿试之后,皆选庶吉士。初先选后试,雍正元年 (1727年)后,殿试传胪后三日,于保和殿举行朝考,然后再简选庶吉士。庶吉士肄业于翰林院所设之庶常馆,由户部月给廪食,工部供给杂物。由皇帝钦派翰林掌院学士、内阁学士或大学士、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人,为大教习; 另由翰林院掌院学士选派侍读学士以下学问优长者若干人,为小教习。肄业期限仍为三年。三年期满,于保和殿举行散馆考试,初为五言试帖诗一首及论一篇,或时文一篇;雍正元年(1723年)为诗、赋、时文、论四题; 乾隆元年(1736年),专试一诗一赋,后沿为例。钦派阅卷大臣评定为一、二、三等,进呈皇帝,引见授职。优等者授翰林院编修、检讨,其余授六部属官或出为知县等。

☚ 朝元   散馆 ☛

庶吉士

官名。明初置,始分设于六科,永乐以后专属翰林院。先进士中文学、书法兼优者为之。清沿其制,顺治三年(1646)定制,每科新进士殿试后,由内三院题请皇帝从中选文学兼优、年富力强者为之。入翰林庶常馆学习,称翰林院庶士,又称庶常。学期3年,学习内容为满文、汉文及经、史、诗、词等,期满,择选授以编修、检讨等官,或分发各部任职。

庶吉士

官名。明洪武初始设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1385)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近侍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1404)始定为翰林庶吉士。满三年举行考试,成绩优秀者留之,授编修、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宣德时,始命学士教习。万历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二人为之。清沿明制,无大变化。

庶吉士

官名。明初采《尚书·立政》“庶常吉士”之义,置六科庶吉士,以安排新进之人使之历练职事,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专设于翰林院。在新进士中选文学书法均优长者入翰林院学习,以学士、侍郎等官充任教习,称为翰林院庶吉士。是储备于翰林院的预备官。清沿其制于翰林院置庶常馆,每届会试之年,殿试唱名后,再在保和殿举行朝考,然后综合会试、殿试、朝考三项名次等第,选名次较高、年龄较轻者不授他职而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名义上令其肄习学问,特派大臣为庶常馆教习,以侍读、侍讲为小教习,三年期满(若遇恩科,则不待三年)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原系二甲进士则授编修,三甲进士则授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进士中一甲三人则已授修撰、编修,不须经过庶吉士阶段,但亦须参加散馆考试。因庶吉士学习之馆为庶常馆,故简称庶吉士为庶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