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庠xiáng古代學校名。班固《東都賦》:“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庠读音x·iang(ˊ),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似羊切,平,阳韵。 上一条: 翔 下一条: 降 庠xiáng古代的学校 庠古代乡学的名称:~序。 庠❶鄉學也。《禮記·王制》: “耆老皆朝於庠。” 鄭玄注: “此庠謂鄉學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庠音祥。” 《禮記·鄉飲酒義》: “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 鄭玄注: “庠,鄉學也。州、黨曰序。”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庠音詳。《學記》 云: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國家大學 > 庠 庠 xiáng 學校名。先秦之庠兼爲養老之所。明清時亦稱府學爲郡庠,縣學爲邑庠,稱在學生員爲庠生。《孟子·滕文公上》:“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周曰庠。”“《說文·广部》:“庠,禮官養老……殷曰庠。”《禮記·王制》:“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鄭玄注:“上庠、右學、大學也,在西郊;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宫之東。”又:“耆老皆朝於庠。”鄭玄注:“此庠,謂鄉學也。”又《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周代民户編制,五百家爲黨。)後世之庠主要指地方官學。《漢書·平帝紀》:“立學稷及學官……鄉曰庠。”《梁書·武帝紀中》:“建國君民,立教爲首……宜大啓庠斅,博延胄子。”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月夜彈琴記》:“洪武初,[烏斯道]除吉安永新知縣,到任三日,祇謁先聖於邑庠。”參見本類“學”。 庠xiáng〖名词〗 庠xiáng古代地方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学则三代共之。”《寡人之于国也》:“谨~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 庠*xiangE2D4 古代的学校 古代的学校泮(泮乡;泮宫) 黉(黉学;黉序;黉舍;黉门;黉室;黉宫;黉校;黉堂;黉塾) 庠 党序 锱坛之宫 ☚ 讲学之所 考场 ☛ 庠xiáng似羊切,平阳。古代的学校。《礼记·学记》:“家有塾,党有~,术有序,国有学。” 〖庠〗 粵 coeng4〔場〕普 xiáng 古代地方學校。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謹〜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序:古代地方學校。)庠古代学校名。《汉书·儒林传序》:“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参见“庠序”。 庠 庠见“西周乡学”和“汉代郡国学”。 ☚ 西周乡学 序 ☛ 庠 庠学校。《汉书·食货志》: “于是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礼化焉。” “八岁人小学,学6甲5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人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 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3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乡元 小学 ☛ 庠xiánɡⅠ (古代的学校) ancient term for country school Ⅱ [书] (教养; 教导) bring up; train; educate Ⅲ [书] (安详) serene; composed; unruffled 庠虞舜时创设的学校名。《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氏族社会中掌教化的是长老,对氏族成员普遍地进行礼、乐、射等教育。虞舜时氏族已分化为阶级,部落联盟议事会已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关,于是学校也分为贵族子弟学校——上庠与平民子弟学校——下庠两种。前者执教者称为国老,后者执教者称为庶老。 △庠xiáng9画 广部 〈书〉 地方学校: ~序之教。 庠 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