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庞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庞勋?—869唐末桂林戍卒起义首领。原在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军中任粮料判官。咸通九年(868年),戍卒欲回家乡,杀都头王仲甫,推他为将,直奔徐州城下。唐王朝令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往讨,他避开崔军主力,攻占宿州,有兵数千人,自称兵马留后。随后攻占彭城,活捉崔彦曾。旋大规模募兵,发兵围江淮要地泗州,大败淮南节度使令狐绹援军,擒其将李湘、郭厚本等。唐增派康承训为义成军节度使、徐州招讨使,王宴权为北面招讨使,戴可师为南面招讨使,前往镇压。他主动撤出都梁城,突袭唐军,杀戴可师,乘胜围寿州。咸通十年初,为康承训所引沙陀骑兵所败。四月,他发出“戮力同心,转败为功”的口号,被推为天册将军。后因守宿州的唐降将张玄稔叛变,宿州、徐州失守,他在蕲县(今宿县南)西涣水边作战牺牲。 庞勋?—869唐末徐泗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初任桂林戍卒粮料判官。咸通九年(868年)七月,桂林戍卒兵变,杀都将王仲甫,推其为首领,结队北归。经湖南、浙西,入淮南。因反抗官军镇压,发动起义。十月,攻克宿州(今安徽宿县)后,自称兵马留后。旋又攻克徐州,分遣诸将攻克州县多处。十年四月,被义军推为天册将军。不久在丰县击溃唐军数万,占有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广大地区。后因驻守宿州的唐降张玄稔叛变、宿州、徐州相继失守。是年九月,在蕲县(今宿县南)西涣水边作战牺牲。参见“庞勋起义”条。 庞勋? —869唐末桂林戍卒起义领袖。原任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军粮料判官。咸通九年(868年),桂林戍卒起义,拥他为首领,引兵北归,克宿州(今安徽宿县),称兵马留后。继又攻下徐州,并分路攻占多处州县。次年称天册将军。曾击溃唐魏博镇兵,一度据有今山东南部、江苏和皖北大片地区,后在蕲县(今宿县南)战死。 庞勋?~869唐末戍卒起义领袖。初在戍守的徐州、泗州军中任粮料判官。咸通九年(868年)戍守的都虞候许佶等发动兵变,他被推为领袖。次年,被推为天册将军。丰县(今属江苏)之战,击溃唐魏博镇兵。曾占有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广大地区。在蕲县(今宿县南)西涣水边战死。参见“庞勋起义”。 庞勋?—869唐末桂林戍军暴动首领。原任桂林戍军粮科判官。咸通九年(868)桂林戍军暴动,被推为首领。不久引众北归,经湖南、浙西入淮南,连克宿州(今安徽宿县)、徐州,占据淮南、淮北大片地区,众至二十万。次年为唐军所败,战死涣水 (今安徽宿县)。 庞勋?—869唐末桂林戍卒起义领袖。初在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军中任粮料判官。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戍守桂林的都虞侯许佶等发动兵变,他被推为领袖,经湖南、浙西,入淮南,攻克宿州(今安徽宿县),称兵马留后。继又攻克徐州,分遣部将攻克州县多处。次年,被推为天册将军。丰县(今属江苏)之战,击溃唐魏博镇兵。曾占有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广大地区。后唐派康承训率沙陀兵进逼宿州,他派徐州归将张玄稔拒守。玄稔叛变,宿、徐失守。他反攻失利,在蕲县(今宿县南)西涣水边战死。 庞勋?—869原为唐桂州(广西桂林)戍军的粮料判官。咸通九年(868),被起义戍卒推为都将,自行北归。十月,攻占宿州(安微宿县)与徐州(今属江苏),自称兵马留后,开府库募兵,发展至十余万人。占有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广大地区。十二月,在淮口大败唐军,断绝了江淮运漕水道,严重威胁唐廷。次年,唐廷派康承训等率诸道兵及沙陀、吐谷浑等族兵二十万前往镇压。四月,他在丰县击溃唐军后,日益骄傲,又屡向唐廷求节钺,幻想得官罢兵,不久,宿州守将张玄稔叛变投敌,徐州亦失守。九月,在涣水边英勇战死,余部仍坚持战斗,后参加黄巢起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