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府Fǔ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景谷,福建之邵武,山西之太原、运城、灵石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周官》有内府、外府,世其官者以为氏。” 《姓氏词典》据《姓解》亦注: “以官名为姓氏。古代掌管财币之官都称 ‘府’,周有内府、外府、大府、玉府、泉府、天府等官名,世代继承此官的后代有此姓。”
汉代有府悝,为司徒掾。

府fǔ

❶國家儲藏財物或文書的地方。班固《西都賦》:“又有天祿石渠。典籍之府。”也借指重要的地區。徐幹《齊都賦》:“齊國實坤德之膏腴,而神州之奧府。”
❷官署的通稱。見“府庫”。

 宋代的府皆隶属于路,元代却将府直隶于省,与路居同等地位;但也有不升格而仍属于路的,谓之散府。直隶府与散府皆设蒙人正四品的达鲁花赤一员,回族人同知一员,汉人知府或府尹一员,其余判官教授各一人。知府为带京官而司府事,与宋代制度相同,其名称虽与府尹有别,但权力职务却与府尹一样。元代有府33。此外安抚司、招讨司大致相当于州、府。

府 - 古代制度 - 可可诗词网

 府与州或郡都为同一级,不过是为提高其地位而改称。其地或为帝都或行都所在,称为京都府;或为国内重要卫戍区域,称都督府;或为边疆要衡,称为都护府。分述如下:京都府始于开元年间。终唐之世,此种府共有十处,它们分别为:京兆府(原系雍州);凤翔府(原系岐州);兴唐府(原系陕州);太原府(原系并州);兴原府(原系梁州);兴德府(原系华州);河南府(原系洛州);河中府(原系蒲州);江陵府(原系荆州);成都府(原系益州)。都督府始于武德年间。都督除辖其所在州以外,兼管邻近各州;其所在的州称为都督府,兼管的州都号称为支郡。因辖州多少的不同,所以都督府有上、中、下三等的区别。据开元年间的统计,全国共有都督府40处:上都督府有:潞、益、并、荆、扬5州。中都督府有:凉、秦、灵、廷、代、衮、梁、安、越、洪、潭、桂、广、戎、福15州。下都督府有:夏、原、庆、丰、胜、荣、松、洮、鄯、西、雅、泸、茂、雋、姚、夔、黔、辰、容、邕20州。此外还有因征服蛮夷而取得的地方,也有都护府的建置。这种都护府与上面所述因系国内重要卫戎区划而建置为都督府的完全不同。因这种蛮夷都督府所辖各州县的刺史与县令,都以当地的部落酋长充任;而且其内部的行政,中央也很少过问,与后代的土司制度相仿佛。都护府始于贞观年间。到中宗时候,共有六都护府,即安西、北庭、安东、安北、单于、安南等。根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关内道别有镇北都护府,剑南道有保宁都护府,都不在六都护府之列。各京都府及各种督府都置尹,以治其事。府尹的佐官,有别驾、长史、司马各1人,是由秦汉时代的郡丞演变来的,为府尹的佐弍;另有司录参军2人,掌总录各曹文书,举弹善恶;功、仓、户、兵、法、士等六曹各2人,分掌教育、财政、民政、军政、司法、建设各事;参军事6人,掌常侍府尹,无常职,有事则出使;此外尚有经学博士及医博士各1人。各都护府置都护1人,副都护2人(安北、单于两府仅各1人)。佐官有长史、司马、录事、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等参军各1人,参军事3人;但安北、单于两府仅有司马、仓曹、兵曹各1人,其余都不设。
 府与道一样,都是唐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单位,依其形势和地位可分三种类型:①京都府及三在府;②国内重要地区设都督府;③边远重镇设都护府。

府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金地方建置。金设五京、十四总管府,凡十九路,路治所在皆置府称为总管府,以留守或兵马都总管兼任总管府的府尹。另有九个散府,以尹、同知、少尹各一名领之。下设有府判、推官、府教授、知法等官吏各一名。府下辖州、县。

府 - 古代制度 - 可可诗词网

 府设知府一人。知正一、二人,或三、四人(分理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清军、理事、抚苗、水利、诸务。量地置员,事简之府不设。)通判一、二人,或三、四人,(管粮、督捕、水利、理事、诸务、量地置员,事简之府不设。)至于经历、卫经历、都事、照磨、司狱、茶马司大使、宣课司大使、税课司大使、仓大使、库大使、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递运所大使、检校、以及长官司吏目等官,均因应省区之需要而设,无定员。知府统辖管内一切职务,并且指挥下级官厅事务,但是与督抚司道不同,督抚司道,专在监督下级官厅,对于人民无直接的关系,知府则系牧民之官,亲自任教养的责任,其它征收租税,裁判案件,赈恤灾荒,举行典礼旌表,都为知府职内的事。另外,顺天,奉天两府为首都、陪都重地,别置府尹,以示区别。

府 - 古代制度 - 可可诗词网

 宋代的府,其设置意义与唐代相仿佛。宋初因袭后周的制度,分建东西两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而以开封府为首都。以后又分建南北两京,合为四京。北京大名府,为五代时旧制;南京应天府,本称宋州,因为太祖设节度使于此,乃兴王发祥的地方,所以也建为陪都,以表示不忘本的意思。此外还有颖昌、真定、太原、京兆、河中、凤翔、江宁、江陵、成都、兴元等府。宋以前的府皆设尹,初太宗曾为京尹,诸臣遂不敢再居其位,而设置权知府事以司其事;以后京师虽然也间或设置府尹,但领其事的人不是亲王便是太子。其他各府仍都设置权知府事以治理,不称府尹。宋代各府等第,最上的为辅,其次为望、紧、上、中、中下、下等级。宋代设府的地方,或是一定地区的经济中心,或为路治,或系地理位置重要者,至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共设9府,其后不断增加,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达14府,及北宋末叶的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增加到38府。

府 - 古代制度 - 可可诗词网

 布政使司以下为府。按照洪武六年(1373年)的规定,府分为三等:纳粮20万石以上的为上府,20万石以下的为中府,10万石以下的为下府。明代以前州、县等第多由人口的增减而定,到明代改以所纳粮米多少为标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改革。各府设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无定员(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所照磨一人(从九品),检校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京府则称府尹。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明代当时全国有府共计159。

读音f·u(ˇ),为u韵目,属u—ü韵部。方矩切,上,麌韵。
❶政府;国家政权机关。
❷旧时称贵族的住宅为府。
❸敬词,称对方的家。
❹行政区划。

上一条: 下一条:

〔fu〕 fut: 政~。zhenb fut.
府绸〔fuchou〕futzoul.

{}3574染;涂。闽语。广东揭阳〖〗。伊个手指~着墨汁他的手指染到了墨汁‖伊□(〖〗)块药膏~在脚块他挖一点药膏涂在脚上。

〈隐〉北京流氓团伙指阴户。

府fǔ

❶国家机关
 △ 政~。
❷旧指高级官员或贵族的住所,现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
 △ 王~|总统~。
❸敬词,称对方的家
 △ ~上|贵~。
❹姓。

府fǔ


❶旧时官方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
❷官署的通称。现在称国家政权机关:官~︱政~︱幕~︱乐(yue)~︱地~︱冥~。
❸大而豪华的住宅:~第︱~邸(di)︱王~︱洞~。
❹尊称别人的住宅、家庭或籍贯:~上︱尊~︱贵~︱造~。
❺指事物或人物汇集的地方:怨~︱学~。
❻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城︱~治︱~丞︱~志︱~库︱知~︱济南~。
○城~(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胸无城~。

府fǔ

❶ 官员办公的场所:政府│官府。
❷ 旧时指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府库。
❸ 旧时指大官或贵族的宅第,现在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张府│总统府│首相府。
❹ 敬称对方的家:贵府。
❺ 我国古代从唐朝到清朝的一级行政区划:开封府│大名府。
❻ 姓。

府fu

府城 府绸 府邸1(di) 府第2 府库3 府上 府址 府志 城府 地府 洞府 官府 孔府4 冥府5 幕府 首府 王府 学府 怨府6 乐府7 造府8 政府 知府 总统府 天府之国 胸无城府

府fǔ

❶行政区划名,比县高一级。也指府的治所: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一·24)
❷称大官或皇亲国戚的住宅: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父见了太太就往于老爷~内去了。”(七·157)(贾政)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里有人来,要见老爷。”(三三·752)
❸尊称对方的家:临上轿,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中?”(十三·277)贾珍感谢不尽,只说待服满后亲带小犬到~叩谢。(十三·278)


府fǔ

❶治藏。《周禮·天官·冢宰》: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鄭玄注: “府,治藏; 史,掌書者。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❷百官所居曰府。《周禮·天官·大宰》: “以八法治官府。” 鄭玄注: “百官所居曰府。”
❸藏寶貨之處。《禮記·曲禮下》: “在府言府。” 鄭玄注: “府,謂寶藏貨賄之處也。” 《論語·先進》: “魯人爲長府。” 鄭玄注: “長府,藏名也。藏財貨曰府。” ( 《通德堂經解》) 《論語·先進》:“魯人爲長府。” 鄭玄注: “長府,藏名也。藏財貨曰府。” (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廷署部 > 府署 > 府2
2  fǔ

官府;官署。《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鄭玄注:“百官所居曰府。”《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唐·韋應物《答崔都水》詩:“久嫌官府勞,初喜罷秩閒。”《説岳全傳》第五十回:“王佐只得依允,坐船來至潭州城下,對守城軍事說知,進了城,來到帥府。”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書閣部 > 通稱 > 府
府  fǔ

古代國家儲藏文書之所。《漢書·郊祀志上》:“史書而臧之府。”顏師古注:“府,臧書之處。”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典籍》:“周武平齊,先封書府。”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院宅部 > 宅第 > 府1
1  fǔ

古時達官貴人的住宅。《史記·曹相國世家》:“參(曹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誅茅宋玉之宅,穿徑臨江之府。”唐·白居易《分司初到洛中偶題六韻兼戲呈馮尹》詩:“相府念多病,春宫容不才。”《紅樓夢》第二回:“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占了。”

府fǔ

北京地区市井谓阴户。

府fǔ

〖名词〗
一、府库,仓库(2)。《子产坏晋馆垣》: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如果送上礼物,就成了君王府库的财物了。《庄辛论幸臣》: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吃着封地的粮食,又载着四方贡入府库的金钱,同他们在云梦泽一带纵马疾驰。
二、官署的通称(3)。《襄王不许请隧》: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现在上天给周王室降下灾祸,我个人也只是守着先王的故府罢了。《诸葛亮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宫廷和丞相府,都是一个整体。《梓人传》: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在朝堂上喋喋不休地争论,却忘记了那些重大、深远的国家政事。

府fǔ

❶ 古时国家收藏财物或文书的地方。《吕氏春秋·士节》:“晏子使人分仓粟、分~金而遗之。”《汉书·郊祀志上》:“史书而藏之~。”(史书:指史官所记。)
❷ 官府,官署。《孔雀东南飞》:“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诸葛亮《出师表》:“宫中~中,俱为一体。”
❸ 公卿显贵的住宅,府第。庾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世说新语·忿狷》:“(王)恭~近千人,悉呼入斋。”后用为对别人住宅的尊称。《镜花缘》第十三回:“请问小姐,贵~离此多远?”
❹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方苞《狱中杂记》:“谪戍者顺天~羁候。”
❺ 脏腑。后来写作“腑”。《吕氏春秋·达郁》:“九窍五藏六~。”(藏:同“脏”。)

*fu

B8AE
❶旧时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指国家政权机关:官~/政~。
❷旧时储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天~。
❸旧时称达官贵人的住宅,现也称某些国家元首居住或办公的地方:相~/王~/元帅~/总统~。
❹对别人住宅的尊称:贵~/~上(尊称对方的家庭、籍贯)。
❺旧时行政区划名,唐朝至清朝设,级别在县以上:京兆~/开封~/临安~/~学/~治。
❻指事物或人物汇聚之处:学~。
❼〈文〉中医指人体内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器官。后来写作“腑”:五脏六~。
❽姓。

旧政府机关

旧政府机关

辕(辕垣;辕门) 署(署府;云署;解署;节署;曹署) 衙(衙门;衙府;衙署;官衙) 牙(牙门;牙署;牙阖) 庭(庭阁)府(~司;府朝;府署;府室;府馆;府廨) 局(局子;局署;官局;曹局) 廨(廨署;官廨;公廨) 司 邸 官(官署;官府;官厅;官司;官家;官衙;官寺;官室;官廷;授~厅) (署)理所 馆舍 门馆 讼阁
古代官署名称:监(国子~) 院 台(~阁) 省(尚书~) 礼部 青官 春官 柏署 柏府 栢府 御史台御史府 四方馆
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枢幄 枢密院
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 枢掖
衙门里,官府里:官里
各官署:庶司
军司马的官署:霜府
中央权力机关:枢轴
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 议幕 宾幕
营帐,幕府:露幕
起草文书、参与谋议的幕府:计幕
官吏办事机关:官曹
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机关:铅部
清末内阁及各部所设掌理政务之机关: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的官署:计司
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计曹
宋代管理财经事务机关的别称:计省 计台 计枢
古代地方上将帅的官衙:
将帅的府署:军府
古代将帅的府署:幕(幕府;阃幕)
地方长官的官衙:阃署
郡守的官署:郡府 郡廨
词臣的官署:词垣
机要的官署:机衡
警察机关:警所
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
古代司法官署:法曹
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刑部 宪部
明代特务机关:厂(厂卫;西厂)
无足轻重的清闲的官署:闲曹冷局

☚ 国家行政机关   朝廷 ☛

文官

文官

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史官 史臣
优秀的史官:良史
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
主持历法的官员:宪官
管理文书或财货的官:府(~史;~君)
古代对书记﹑记室参军等文翰职官的通称:管记
撰写公文或状词的官吏:刀笔之吏
专事誊写的胥吏﹑书手:抄胥 钞胥
有品级的文官:袍笏
对贪脏枉法文官的蔑称:刀笔贾竖

☚ 事官   乐官 ☛

各种家庭

各种家庭

称自己的家:本家 家门 穷闺
僧人出家前的本家:俗家
女子出嫁前的家:娘家 母家
母亲或妻子的娘家:外家
旧时对舅家或妻家的代称:谢庭
对人谦称自己的家:舍(舍下;舍间;寒舍;贫舍) 贫家 贫宅 贫栖寒家 寒门 柴关
谦称自己的家庭、自己家中:家下
敬称对方的家:贵门 宅上
尊称别人的家:府(府上;贵府;尊府)台屏
故乡的家庭:老家
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书香门第
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书香人家
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名门望族

☚ 家庭   住户 ☛

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

议事之室:议室
高级官员办公之所:行辕
宰相处理朝政的地方:黄扉 黄阁
将帅办公的地方:军府 铃阁 宾署 宾帱 议幙
官吏办事处所:官曹
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衙门
府一级的衙门:府治 府衙
地方长官的衙门:阃台
高大的衙门:高衙
简陋的衙门:鸠署
古代官员办公的处所:公署
专员公署的简称:专署
行政公署的简称:行署
地方的办公场所:邑厅
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铃阁
县官办事的地方:琴堂 县衙 县堂 邑庭
古称县官行使政令的处所:县廷
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馆(领事~)
外交使节在所驻国的办公机关:使馆
古时街坊巡逻军卒驻扎、办公之所:铺舍铺屋
其他办公场所:所(派出~;招待~) 曹(计曹) 府 部 院 局 司台 省

另见:办事 工作 管理 官员

☚ 办公场所   办公的大厅 ☛

储存场所

储存场所

古代国家收藏财货或文书的地方:府(藏府)
储存东西的地方:
储存东西的洞或坑:窖(地窖;窟窖;酒~) 窨 窌
藏谷物的窖:窦窖 窦窌
藏冰的地窖:冰窖
古代藏冰之室:凌室 凌阴
古代椭形的地窖:
积雪覆盖下的地窖:雪窖
堆存货物的处所:栈(货栈;堆栈)
储存档案之所:宬室
保管和出纳国家预算资金的机构:金库 国库

另见:储存 储藏 放置

☚ 储存场所   仓库 ☛

府第

府第

府(府舍;府邸;府院) 邸寓 馆第
对他人府第的敬称:门仞 高门
贵家府第:邸舍
贵官府第:朱邸
王爷的府第:王府
古代指王府:省府
王侯的府第:邸舍
达官贵族的府第:邸弟 邸第 邸馆
帝王即位前所居住的府第:凤邸
声望高的人的府第:龙门
高大的府第:高闱
华贵的府第:贵衙
(贵族官僚的大住宅:府第)

☚ 宅第   房间 ☛

府fǔ

方矩切,上麌。
❶国家贮财物或书的地方。《韩非子·外储说》:“仓无陈粟,~无余财。”
❷官府和官署的通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且暂还家去,吾今且报~。”
❸官员或他人住宅的尊称。庾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
❹人物或事物聚集的地方。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嘉丽藻之彬彬。”
❺同“腑”。脏腑。嵇康《养生论》:“滋味煎其~藏,醴醪煮其肠胃。”

〖府〗 粵 fu2〔苦〕普 fǔ

❶ 古時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許慎《說文解字》:「〜,文書藏也。」呂不韋《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晏子使人分倉粟分〜金而遺之。」
❷ 政府辦公地,官府。諸葛亮《出師表》:「宮中〜中,俱為一體。」
❸ 行政區劃名,唐、宋時大州稱「〜」。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
❹ 達官貴人的住宅。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萃【粵 seoi6〔睡〕普cuì】:聚集。)

中国唐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单位。唐升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为府,隶属于道,如京北府、河南府、太原府等,府的长官称尹或牧。宋代府与州、军、监为同级行政组织,隶属于路。宋最盛时有府38,州254,军54,监4。元代府隶属于省或路。元代有路185,府33,州359,军4。明代改宋元的路为府,按纳粮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全国共有府159。府的长官为知府,隶属于省。清代府隶属于省,下设县。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省、县二级制,不再以府为行政区域单位。

❶同腑。《难经·三十五难》: “五脏各有所,府皆相近……小肠者,受盛之府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府也。胆者,清净之府也。胃者,水谷之府也。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❷所在之处或储藏处。《素问·脉要精微论》: “夫脉者,血之府也。” “腰者,肾之府。” “骨者,髓之府。”

贮藏财物的地方。引申为“藏腑”。

141 府

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始于唐代,升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为府。贞观年间,有都督府、京兆府、河南府等。与州同级,是隶属于道、在县以上的一级建制。宋州府并存,隶属于路。元、明、清时,府逐渐代替州,形成首府县3级基本建制。元代府隶属于路、省、或直属中央。明代除直隶中央外,其京隶属布政使司。清顺天、奉天2府直属京师,其余隶属于省。

☚ 道   军 ☛

行政区划级别名。官署的通称。官名。其区划在州之上,唐代始设。此后历代皆置。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置府:一、经济发达,二、一方的政治中心,三、地理位置特殊。《旧唐书·职官志三》:“京兆、河南、太原等府:(自秦、汉以来为雍、洛、并州。周、隋或置总管都督,通名为府。开元初,乃为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3府牧各1员,(从二品);尹各1员,(从三品);少尹各2员,(从四品下);司录参军2人,(正七品);录事4人,(从九品上);功、仓、户、兵、法、士等6曹参军事各2人,(正七品下);府史、参军事6人,(正八品下);执刀15人,典狱11人,问事12人,白直24人。经学博士1人,(从八品上);助教1人,学生80人,医药博士1人,助教1人,学生20人。”官署通称,“将军府”“丞相府”“都督府”“总管府”。官名。《周礼·天官冢宰》:“治官之属……府6人。”林尹注:“府:职司保管文书及器物之官员。”

☚ 福宁府   抚州 ☛

古时地方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原与州级相等,而体制较尊,只设于京都、陪都及与皇帝关系密切之地,多由州而升为府。至元代而形成以府统州之制。府之长称知府(或府尹)。府之上设路。明代以府统州、县,多数县直属于府;少数县隶属于州,州隶属于府。清代除直隶州外,不再设县,州、县统属于府,府统属于省。

☚ 郡   州 ☛

唐代改京师和陪都所在的州或置有都督府、都护府的州为府,与州同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将10道改为15道,确立了道(镇)、州(府)、县三级制。宋太平兴国元年(977年)以府与州、军、监同级,府下领县,上隶属于路。元代省下有路,路领府,前代较大的府、州多升为路,而以路、府统州或县最为普遍。明代废路为府,府与县之间或隔一级或隔二级。清代凡隶属于府的州不再领县,省以下只有府(府、直隶州、直辖所)、县(县、散州、散所)二级。辛亥革命前后废府。参阅谭其骧《中国历代政区概述》。

府fǔ

❶旧时官吏办公或收藏文书、财物地地方,现称国家政权机关。如:官府,政府,府库。
❷旧指大官、贵族住宅,现也指某些国家元首的住处,如:王府,相府,总统府。
❸尊称对方的家。如:府上,贵府。
❹唐时至清时的行政区划, 比县高一级。如:开封府,济南府。
❺古同“腑”。

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唐代,升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为府,但府与州同级,是县以上一级的建制,隶属于道。宋代,府和州同时存在,隶属于路。元、明、清时期,府的建制逐渐代替了州,成为省、府、县三级建制。清末宣统年间,山东设10府:(济南府〔驻历城县,辖1州15县〕、武定府〔驻惠民县,辖1州9县〕、青州府〔驻益都县,辖11县〕、莱州府〔驻掖县,辖1州3县〕、登州府〔驻蓬莱县,辖1州8县〕、沂州府〔驻兰山县(今临沂县)辖1州7县〕、兖州府〔驻滋阳县(今兖州县),辖10县〕,曹州府〔驻菏泽县,辖1州10县〕、泰安府〔驻泰安县,辖1州6县〕、东昌府〔驻聊城县,辖1州9县〕)。并设有3个直隶州,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

☚ 周村革命烈士陵园   郑天九 ☛

府fǔ

❶ (国家政权机关) government office;seat of government:政 ~ government;
首 ~ capital;
官 ~ the authorities
❷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称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处) official residence;mansion:元首 ~ the palace of the head of state
❸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 prefecture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Dynasty):开封 ~ the Prefecture of Kaifeng
❹ (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处) treasury;storehouse
❺ [敬] (尊称对方的家) your home:贵 ~ your home
❻ (姓氏) a surname:~ 悝 Fu Kui
◆府城 prefectural city;
府绸 popeline;poplin;tabinet;tabbinet;
府绸诌 crepe poplin;
府邸 mansion;mansion house;
府第 mansion;mansion house;hall;
府上 [敬] your home;your family;your native place;
府舍 {穴位} Fushe (Sp 13)

府fǔ

 1、掌管财物的官称府,如《周礼·天官》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周礼·地官》有泉府,都是掌管财物的官。 2、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周礼·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注:"治藏,藏文书及器物。"后代也多设此官,如唐代的寺、署、监也多设此官。 3、官署的通称。百官所居皆称府,如三公府、王府、相府、将军府、州府、郡府、县府等。 4、行政区划名。唐和五代京都陪都所在的州皆升为府,略高于一般的州。宋朝沿置,属于路,其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由朝官充任。元朝府,或属省或属路。明朝府属省,管州县,知府成为正式的行政长官名。清朝沿置。

府库,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国语·楚语上》:“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吕氏春秋·至忠》:“楚庄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纪》果有,乃厚赏之。”可见平府为藏书之室。《史记·楚世家》:“楚白公胜劫惠王,置之高府。”杜预注:“楚别府也。”《史记·越世家》:“楚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战国策·楚策四》:“饭封禄之粟,而藏方府之金。”《吕氏春秋·分职》:“荆叶公发太府之货以予众。”高府、三钱之府、方府、太府是楚国储放钱币或其他财富的地方。

(1)官署名。《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注: “百官所居曰府”。汉魏两晋南北朝诸公的官署均称为府,统称公府。北洋政府时期总统的官署称总统府,亦通称公府。(2)流外官名。《周礼正义·天官·叙官》说: “凡财物之藏并谓之府,因之凡治藏之吏,亦通谓之府也”。唐代仿《周礼》之制,在内外衙门中亦多置府,为流外三至六品官,职掌保管书契和器物。其地位在令史、书令史之下。(3)政区名。唐置,与州(郡)为同一级,不过因提高其地位而改称。凡其地为京师和陪都所在,称京都府,为国内重要卫戊区域,称都督府,为边疆要冲,则称都护府。宋承唐制,除以京师和陪都称府之外,凡冲要之地及皇帝即位前潜邸所在之州均升为府(如明州为宁宗潜邸所在。即位后升为庆元府,治所在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设置渐多,均隶属于路。元代的府或隶于省或隶于路。隶属于省者相当于路,隶属于路者相当于州。明清的府隶属于省,下辖州县,为省与州县之间的一级政区。

地方行政编制单位名。作为地方行政编制单位之府,始于唐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东都洛阳为河南府、十二月三日改雍州(隋京兆郡)为京兆府(《唐会要》卷67《京兆尹》、卷68《河南尹》)。则府之名,在唐,初以建都之地为府(《日知录》卷8《府》)。至宋代,府、州沿袭于唐,府位较尊,除京师所在开封府外,北宋宣和四年时,京府三,次府、府三十,大郡多升为府(《宋史·地理志》1)。京府、次府设府尹、少尹或府牧外,余府不设。然府之实际长官为知某府事,副贰为通判府事。参“三京”、“次府”条。

府fǔ


❷ 天之国

❹ 不设城|冲州撞|打道回|天曹地|心无城|胸无城|阴曹地

府,金文作,小篆作
金文第一、四字形从宀,第二、三字形从广 (yǎn),皆从付作聲符。第三、四字形增 “貝” 作意符。“府” 的本義是指存放文書和財貨的地方,引申爲官府,又用作職官名。孳乳爲臟腑之“腑”,蓋 “腑” 即内臟之 “府”。銘文或用本義,或用引申義。提示: 古文字中,“广”(yǎn)一般表示簡單的建築,“厂”(hǎn)多表示山石崖岩。“广”作爲構形意符,與象房屋剖面之形的 “宀”表意相近,而與今天 “廣” 字簡體的 “广”并非一字。“厂”作爲構形意符,與 “石” 表意相近,與 “廠” 字簡體的 “厂”并非一字。從字源角度看,“宀”“广”“厂”作爲意符有時很難區别,三者本是一形之變,這從 “府” “廳”等字的不同字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過相對而言,“宀”形較爲穩定獨立。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府fǔ

(8画)

【提示】里面的寸,末笔是侧点,不是提。

*府fǔ

8画 广部 
(1) 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 ~库。
(2) 旧时称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称国家政权机关: 官~|政~。
(3)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 ~第|王~|元首~|总统~。
(4) 敬辞,尊称对方的家: ~上|贵~。
(5)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 ~城|开封~|济南~。

府()


弗奴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589,春秋早期
弗(費)奴父乍(作)孟(姒)𡧛𧷽(媵)鼑(鼎)。

上鄀府簠,殷周金文集成4613,春秋晚期
隹(唯)正六月初吉丁亥, 上(鄀)府𢍰(擇)其吉金, (鑄)其()(䀇)。

大府盞,殷周金文集成4634,戰國晚期
大𢊾(府)之盞。

壽春鼎,殷周金文集成2397,戰國晚期
(壽)(春)府鼎。

鑄客爲王句小𢊾鼎, 殷周金文集成2393,戰國晚期
(鑄)客爲王句(后)甲𢊾(府)爲之。

平安少府鼎足,近出殷周金文集録278,戰國晚期
平安少府。

安邑下官壺,殷周金文集成9707,戰國晚期
𢊾(府)嗇夫戠。

十三年少府矛,殷周金文集成11550,戰國
十三年。少府工儋。

少府戈,殷周金文集成11106,戰國
少府。

噩君啓車節,殷周金文集成12110,戰國
(鄂)君啓之𢊾(府)(鑄)金節。

中府鐓,殷周金文集成11906,戰國
中𢊾(府)。

少府銀圜器,殷周金文集成10458,戰國
少𢊾(府)兕二益(鎰)。
按: 添加形符“貝”,“貝”省形作“目”。

古璽彙編337,戰國
□□𢊾。

古璽彙編128,戰國
形𢊾之鉨。

古璽彙編3358,戰國
□府。

包山楚簡·文書3,戰國
幼未(阩〔登〕)之玉(府)之典。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6,戰國
昔堯凥(居)於丹府與藋陵之𨳿(閒)。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23,戰國至秦
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鐵、左采鐵,課殿,貲嗇夫一盾。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13,戰國至秦
其有府(腐)罪,贖宫。
按: 府罪,指宫刑。

“車府”封泥,考古與文物1998年02期,秦
車府。

“御府工室”封泥,考古與文物2002年05期,秦
御府工室。

楚御府印,文物1998年08期,西漢
楚御府印。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28,西漢
中府受輸而盈。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88,西漢
有罪當黥,故黥者劓之,故劓者斬左止(趾),斬左止(趾)者斬右止(趾),斬右止(趾)者府(腐)之。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烈烈明府,好古之則。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紛紛令儀,明府體之。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韓明府名敕字叔節。

史晨後碑,東漢
空府竭寺,咸俾來觀。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大尉掾之中子,右中郎將弟也。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

西狹頌,東漢
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詐愚。

張景造土牛碑,東漢
他如府記律令。

太尉楊震碑,東漢
皆以宰府爲官。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司徒司空府。

廬江太守范式碑額,三國魏
故廬江太守范府君之碑。

謝君神道碑,三國魏
巍(魏)故長安典農中郎將謝府君之神道。

南鄉太守郛休碑陽,晉
再辟公府,爲相國掾。

寇演墓誌,北魏
朝重蕃授,佐亦旌仁,遂屈君爲征虜府長流參軍。

寇臻墓誌,北魏
鑒安遠府諸軍事。

李頤墓誌,北魏
魏故南陽太守持節洛州刺史李府君墓誌。

山徽墓誌,北魏
又轉平北府司馬。

丘哲妻鮮于仲兒墓誌,北魏
河南河陰丘使君之長子威遠將軍太尉府功曹參軍之命婦鮮于氏墓誌。

元保洛墓誌,北魏
父故太拔侯,出身城陽王府法曹參軍,後除并州銅鞮令。

元尚之墓誌,北魏
開府儀同三司萇安鎮都大將。

盧令媛墓誌,北魏
嬪諱令媛,范陽涿人,魏司空容城成侯之十一世孫,録事府君之元女。

竇泰墓誌,北齊
祖盛樂府君,父司徒,皆才雄北邊,有聲燕代,志驕富貴,不事王侯。

李鉥妻程氏墓誌蓋,唐
大唐隴西李府君故夫人廣平程氏墓誌。

魏叔元墓誌,唐
府君只有一苐。
《説文》: “府,文書藏也。从广付聲。”
楚系文字从宀,多添加偏旁“貝”,秦系文字作“府”。

☚ 广部   廱 ☛

府fǔ

战国以来的形声字。从广(本读yǎn,象房屋侧看),付声。指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战国或增“贝”,表示财物。如:府库充实|天府(比喻物产丰富)。组词如:政府。旧社会又指贵族或高级官员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如:王府|公府|府上(对别人家庭的敬称)。旧社会又作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如:大名府。

府★常◎常


fǔ形声,从广(yǎn),付声,本义为储藏文书或财物之处,引申为汇萃和聚集之处、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旧时达官贵人的住宅、某些国家元首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等。
【辨析】
❶以“府”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fǔ:腐、俯、腑。
❷府/库 在古代,“府”指收藏文书和财物的地方,与“库”义近。“库”指收藏兵器、财物等的地方。

隶fǔ

【析形】形声字。金文字形有意符“贝”,表示藏钱财之所。小篆字形从广(yǎn,依山崖建造的房屋),付声;广一般指不住人的房屋。
【释义】《说文》:“文书藏也。”本义是古代国家收藏财货或文书的地方。府以藏物,故又表示聚集或聚集之处。《周礼·春官·序官》:“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 贾公彦疏:“凡物所聚皆曰府,官人所聚曰官府,在人身中饮食所聚谓之六府。”具体而言,可表示官员聚集办公之所即[官署],人身中飲食所聚之所即[六府](指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今作“六腑”)。[城府]城池和府库,比喻人难以揣测的心机。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广(yǎn,house at cliff).It sounds like付(fù).In Bronze Inscriptions,贝 is added to it.It means a place for storing wealth.
【original meaning】A place for storing wealth and official document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