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庐山瀑布谣并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庐山瀑布谣并序》

《庐山瀑布谣并序》

杨维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注释】 ①瓠子:瓠子河,古水名,在今河南濮阳南部一带。汉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决口入瓠子河,今鲁、苏、皖、鄂一带受灾。②五老之峰,即庐山五老峰,为庐山胜景之一。③并州剪:古时并州剪刀以锋利著称。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焉得并水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诗。④云石子:元散曲作家贯云石,即该诗序中说的酸斋(贯云石自号)。⑤捉月仙:指李白。

【诗大意】 银河像是黄河决入于瓠子河,在五老峰前倾泻而下。我怀疑那是不是天仙织成的白色绸缎,脱离了机轴而垂挂青天。于是我想手拿一把并州剪刀,剪取一幅似玻璃一样透明的云烟图。我和像捉月仙李白的贯云石邂逅相遇。他酒渴得厉害,于是骑上鲸鱼吸干大海,使沧海变成桑田。吸进的海水吐出来,又居然变作玉虹十万丈,倒挂在清冷渊。

【赏析】 这首诗以浪漫主义的恣肆纵横之笔画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雄奇壮观,这一人间胜景李白等古代诗人多有赞美。杨维桢的这首诗继承了李白《望庐山瀑布》的传统,开头用“银河”作比。李诗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杨诗则说“银河忽如瓠子决”,表现出瀑布水多势猛一泻而下的气势。庐山瀑布气势磅礴,使人容易产生博大宏阔的联想,所以这首诗的想象和比喻充满了气魄宏大的夸张。

瀑布是白色长条状水流,闪光透亮,好像从天而降,以天仙织造的白色绸缎作比是恰当的。瀑布自上而下,一落千丈,快如闪电,犹如脱了机轴的绸缎,飞速自青天垂下,“素练脱轴垂青天” 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动态。眼观此情此景,不禁顿生奇想:拿一把并州快剪刀把绸缎剪开。“便欲手把并州剪”,是由“素练”而诱发出的联想,剪取的当然是“素练”。可是出人意料,却说“剪取一幅玻璃烟”。“玻璃”取其明亮剔透;“烟”取其朦朦胧胧。瀑布飞下,云雾缭绕,水花飞溅,“玻璃烟”三字传神写意,绘声绘色。此处如再用 “素练”形容,就会显得重复乏味。对庐山瀑布的第三个比喻是 “玉虹倒挂”。虹出现在雨前雨后,横跨蓝天,极其长大。以白色玉虹比喻瀑布,二者在宏伟气势上是相称的。那么为什么说“玉虹倒挂”呢?虹总是横跨天上如桥状,这里是纵垂而下,自然可说是“倒挂”。再者,瀑布水流上窄下宽,自然着地者为头,山巅细处为尾,因而是 “倒挂”。古代有虹能吸饮的传说 (见南朝刘敬叔《异苑》),瀑布落潭,水花翻滚,形如虹探头于池中吸水吐气,很容易联想到虹自山巅倒挂下的形态。这样写也是真切传神,独具匠心的。

这首诗里出现的两个人物: 作者和朋友贯云石也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者幻想用剪刀剪开瀑布,这样的操剪人和剪刀自然是不同凡响的高大和巨大,仿佛在庐山脚下看到一个和庐山齐高的巨人。把贯云石比作在采石矶捞月而死的李白,本身就富有浪漫情调。写到他酒渴,不止饮斗水升酒,而是跨鲸喝干了大海。吐出之后,又化作十万丈长虹,成了这条瀑布,这是何等宏大的气魄和奇特的联想啊!这种吞吐山河的气概与庐山瀑布的雄姿是一致的,也是整篇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组成部分。

吴复曾评杨维桢的《五湖诗》说: “雄伟奇丽,逸气飘飘然在万物之表,真天仙之语也。” (《铁崖古乐府》) 此诗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和韵味。


乐府诗《庐山瀑布谣并序》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庐山瀑布谣并序

 

[元]杨维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

 这是一篇描写庐山瀑布的拟乐府诗,也是杨维桢的名篇之一。
 庐山,堪称绝胜,而庐山瀑布更可谓绝中之绝了,所以古代文人骚客多有游吟。在众多的题诗中,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二首《望庐山瀑布水》尤享盛誉,还有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二首也颇被赞赏。自然李之洒脱、率真、旷放与冲宕,张之富丽、深婉、凝聚与简劲是少有匹敌的,但杨维桢之《庐山瀑布谣》在写庐山瀑布的诗中也不失为一独辟蹊径的佳作。维桢在元代众多诗人当中,以驰骋异想、运用奇辞、眩人耳目而著名。体现此特色者,尤其《铁崖古乐府》,而此篇拟乐府诗则更在其上矣。
 诗之开首两句便以不凡的气度、奇特的比喻将瀑布倏然推在作者面前。使人在感到几分寒怯、悸怕之外,欣赏到她那浩荡磅礴的气势。这里作者又运用了黄河“瓠子决口”的传说,更形象、真切地道出了五老峰前瀑布的暴唳横壮。同时又给瀑布蒙上了一层优美的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使人既赏水,又忆事,既观今,又思古,从而达到物(瀑布)推情(传说)出,情使物化,相分离又相附着的双层审美效果。无论李白之《望庐山瀑布水》或张九龄之《入庐山仰望庐山瀑布水》都先写静观,再写动感,而维桢之诗则入即为动,动则摄魂,开卷便勾紧你的神经。
 然而,作者在第二句中却又一转笔锋,将那激荡奔飞的急瀑化作素洁、柔顺、轻盈、脱离机轴的天仙织锦,使人由“惧”到“喜”,由“跳宕”走向“平和”。这种观感上的大起大落,正和那瀑布水的节拍相和谐,从而把读者与作者之情和瀑布勾通,达到了通感的审美效果。自然在这可心可目的图画面前,谁不想取把锋利的“并州剪” (太原,古时产利剪),去“剪取”一幅明净如玻璃的瀑布美景呢? 《尧山堂外纪》载富春文人吴复读此诗后,竟拍案大叫曰:“酸斋之词滑稽谑浪,固风流才仙;而先生(这里指杨维桢)之谣,雄伟俊逸,真天仙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是借和捉月仙(相传李白酒醉入江捉月而死,人称捉月仙。)似的云石子(贯云石,自号酸斋。元仁宗时官翰林侍读学士,后称疾归钱塘卖药。)的云游,再一次熔神奇的想象、硕大的夸张、精神的比喻于一炉,锻炼出奇雄、阔大、瑰丽的瀑布图画,同时也起了过渡作用。该不是李白不耐无酒的干渴,骑鲸将那沧海吸干?作者写出这个奇特优美的想象,是为下句作了夸张的铺垫。那“鲸”吸出的海水吐了出来,“居然”化作十万丈的“玉虹”,“倒挂”天边,汇入“清冷”的深渊。正是这奇特的想象、新丽的语言、巧妙的夸饰,组成了一幅开宕、宏壮的庐山瀑布画图。瀑布使神话物化,神话使瀑布神化,从而达到了神与物交,物与神融的审美效果。而恰是这些,构成了杨维桢“铁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前人张伯雨在《列朝诗集》中评论维桢时说,其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这正道出了杨维桢之作的内韵与气度,也是对此篇准确评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