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将军碑
十六国·前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立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村仓颉庙,又称《广武将军□产碑并阴侧》、《立界祠碑并阴侧》、《张产碑》。清乾隆初石佚,1920年拆除仓颉庙前影壁时被陕人雷召卿发现,1972年移置陕西省西安碑林至今。此碑四面刻字,《平津读碑记》云:“碑已残泐,前叙其先世,次叙其政绩,末有官名疆界,似是纪功立界之碑。”碑额隶书“立界山石祠”,正文17行,行31字,碑阴和两侧刻部将姓名。阳文字似经心凿刻,有规有矩,结字古逸朴茂。碑阴字体信手刻凿,结体奇肆多变,线条瘦劲凝练,无拘无束,活泼自然,是奇崛统一性格的体现。清康有为在此碑的题跋中云:“北碑近新出土,以此为古雅第一。”又“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碑旧拓本,日本二玄社、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清毕秋帆《关中金石记》、钱大昕《潜研斋堂石跋》、方若《校碑随笔》、近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均有著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