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方言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專科學校 > 方言學堂 > 廣方言館 廣方言館 guǎngfāngyánguǎn 即方言學堂。 广方言馆 108 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清末外国语学校。同治二年(1863)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请仿京师同文馆例在上海设立。学生定额40名,招收14岁以下儿童。学习外国语文及自然科学,兼学经史文义。先后设英、法及日、俄文班,学制3年。第1任英文教习为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1869年迁入江南制造局,1905年改为兵工中学堂。广方言馆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如严良勋、席淦、汪凤藻、汪远焜、玫秀等。该馆地处中国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加之其办学特色,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及翻译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文普通学堂 上海同文馆 ☛ 广方言馆1863年(清同治二年)李鸿章经清政府批准,仿北京同文馆设置的上海同文馆。1905年改为兵工中学堂。1864年(清同治三年)广州仿上海设广州同文馆,也称“广方言馆”。除教学外,还翻译出版了不少近代科学著作。 广方言馆又称“上海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仿京师同文馆在上海设立的外国语文学堂。招收14岁以下文童入馆,学习外国语文及自然科学。3年毕业,从事洋务工作。参见“出版发行”中的“广方言馆”。 广方言馆清末外语学堂。先是,江苏巡抚李鸿章为培养通晓外语的洋务翻译人才,于同治二年(1863)在上海创设“上海同文馆”,招收四十名十四岁以下儿童入馆学习。次年改名“广方言馆”。初分英文、法文、算学3班,后又设武学、铁路、天文班。学制3年。同治八年该馆并入江南制造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新独立,更名工业学堂。在上海同文馆创设的次年(同治三年)广州也设立“广方言馆”,又称“广州同文馆”。 广方言馆官学名。清末仿照京师同文馆设置。(1)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创立,设于上海,培养通习外国语文人才,又称上海同文馆。学制三年,招收十四岁以下文童入学,学习外国语文及自然科学,毕业后分派洋务工作。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为兵工中学堂。(2)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广州援上海例设立,又称广州同文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