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广播电视事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广播电视事业

四川广播事业始于30年代,电视事业始于60年代。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建成遍布全省的无线广播网、有线广播网、无线电视网,有线电视也开始发展。四川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是四川善后督办刘湘1932年设立的重庆广播电台。1936年9月,成都广播电台建成播音。1938年3月,中央广播电台在重庆恢复播音。1939年2月,中央短波广播电台筹备处在重庆建成播音,1940年1月改名为国际广播电台。1943年5月,西康广播电台建成开播。此外,国民政府1944年、1945年先后在重庆白市驿、成都、泸县设立3座广播电台,专为美军服务。40年代,重庆还先后出现复亚、华记行、行动、谷声、陪都、万国等私营广播电台。1949年11月,从南京逃至重庆的军中播音总队 “军中之声” 转逃成都。军中播音二队也从西安逃至成都。西安广播电台改名为华南广播电台,1949年12月逃到成都。重庆、成都先后解放,国际广播电台、成都广播电台、“军中之声” 广播电台等均被两地军管会接管。从此,四川开始创建人民的广播事业。在共产党、人民政府领导下,重庆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1月4日正式播音,5月5日又以“西南人民广播电台” 呼号开播。1950年1月5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51年2月1日,川西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51年1月6日,川南人民广播电台在泸州开播。1952年5月1日,川北人民广播电台在南充开播。1952年9月11日,西康人民广播电台在雅安开播。四川合省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0月1日正式播音。四川广播事业50年代稳步发展。四川电视事业1958年开始起步。经过一年多的筹建,全省第一座电视台成都电视台1960年5月1日开始试播,1961年8月5日正式播送新闻片。“文化大革命” 期间,四川广播电视事业出现特殊的状态: 宣传混乱,但事业发展,广播中短波发射台、转播台,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各级广播站、喇叭,及整个职工队伍,都有大幅度增长。1973年10月1日,成都电视台播出彩色电视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广播电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出现首批经济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第三套节目通过卫星播出,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广播电视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其中阆中市五马乡广播电视站被广播电影电视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先进乡广播电视站,金堂县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杨登榜荣获 “范长江新闻奖”,四川电视台导演潘小扬进入“全国十佳青年”行列,省广播电视报社白山杉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省广播电台江治煜获首届韬奋奖提名奖。截至1994年底,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75.4%和80.5%。全省初步形成以省级广播、电视台为龙头,市、地、州广播电视台为骨干,县、乡、镇广播电视站为基础,连接中央、省、地、县、乡、村的多层次综合性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省已建成县以上广播电台36座,县级广播站187个,电视台38座,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783座,卫星地面接收站8344座,微波线路1956千米,乡镇广播电视站5602座,农村有线广播喇叭1437万只,有线电视用户300万户。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共获中国广播奖、中国电视奖、飞天奖、星光奖、骏马奖、中国新闻奖、金童奖等全国性奖励近400个。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