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幼幼新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幼幼新书儿科著作。南宋刘昉(?—1150)撰。四十卷。昉字方明,广东潮阳人。绍兴间(1131—1162)任漳州知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喜方书,尤重幼科,搜集群书,广采博引,整理汇总宋以前有关儿科文献,撰成于北宋绍兴二年(1132)。卷一至卷三为综述部分,包括求子、方书叙例、小儿调护、用药及诊法。卷四至卷六为初生儿保育、诊治、先天疾病。卷七至卷十七主论蒸、魃、惊、痫、咳、疟诸病。卷十八斑疹麻痘。卷十九至二十二为热痰、疸、癥积诸病。卷二十三至二十六为各种疳症。卷二十七至三十二为霍乱、淋、疝瘕等。卷三十三至三十四为五官诸病。卷三十五至三十九为痈疽、丹毒、外伤。卷四十论药性、列方剂及引用方书。共分五百四十七门,列证周详,内容丰富,引文皆标明出处,为研究古代儿科重要文献,颇有参考价值。明陈履端重刊时曾作部分删节。有宋刊本,明万历陈履端刊本。 幼幼新书儿科著作。40卷。宋·刘昉撰。刊于1132年。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卷1~3为综述部分,包括求子、方书叙例、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卷4~5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卷6论先天疾病;卷7~12论蒸忤、鬾、啼、惊、痫;卷13~17论风寒时气、咳、疟诸病;卷18论斑疹麻痘;卷19~22论热痰、汗、疸、寒逆、癥积诸病;卷23~26论各种疳症;卷27~30论霍乱、泄痢、血证、痔、淋等;卷31~32论虫病、疝瘕、水饮;卷33~34论五官诸病;卷35~39论痈疽、疮疥、丹毒、外伤;卷40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全书共分547门,凡所征引皆注明出处,取材广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明·陈履端重刊本书时作了部分删节。 幼幼新书书名。宋·刘昉(方明)撰于1132年。40卷。系整理汇集多种宋以前的儿科著作编成。共分547门。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儿科总论、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初生儿保育、诊治,以及先天性疾病、儿科杂病、斑疹麻豆、五官、痈疽、疮疥、外伤等。卷末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是我国第一部巨大的儿科专书。明·陈履端重刊时曾作部分删节。 幼幼新书yòuyòuxīnshū儿科著作。40 卷。宋· 刘昉等撰。刊于1132年。该书整理汇集宋以前多种儿科著作。共分547 门,取材广泛, 内容丰富。包括儿科总论、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初生儿保育、诊治,以及先天疾病、儿科杂病、斑疹麻痘、五官、痈疽、疮疥、外伤等。卷末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明·陈履端重刊此书时作了部分删节。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幼幼新书》系儿科学著作。宋·刘昉等撰辑。成书于1150年(绍兴20年)。全书约百万字,共40卷,设子目547门。收载了宋以前140余种医籍中有关儿科的理论和方剂,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部大型儿科类书。该书大致可分总论与分论二部分。总论占3卷、24门,主要介绍小儿调养、体质特点,修合用药、脏腑生理病理及望诊、切诊等。各论占36卷508门,介绍新生儿护养及疾病防治17种;在小儿内科杂病中,记录了麻、痘、惊、疳、吐、泻、淋、疝等320种疾病的病因及证治;外科方面包括疔、疮、痈、疽、瘰疬、丹等101种病症;此外,尚有五官、眼科等48种疾病的证治。书中广泛辑录古代名医的著述、医论,同时又注意选取近世儿科名家钱乙、刘元宾、董汲等人的精论及经验方,从而使此书在医理的论述上和方剂的收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活幼心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