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劳动特点you’er jiaoshi laodong tedian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艰巨的、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和其他劳动相比,具有本身的特点:
❶劳动对象的幼稚性和主动性。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刚能独立行动,思维具体形象,语言发展也不够完善,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不足,天真幼稚,可塑性大。他们第一次获得的印象往往最深,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 幼儿的个性也开始发展和形成,是有意识的、主动发展的人,他们不单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还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改变环境和自身,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劳动对象的幼稚性和主动性, 使幼儿教师的劳动更复杂, 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❷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幼儿教师要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全面负责幼儿的整个活动。不但要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还要指导幼儿进行上课、游戏等教育活动;不但要在课上课下言传身教地培养幼儿,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
❸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各地条件不同,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条件也不同,各园之间、幼儿之间也各不相同,幼儿教师必须针对具体情况,根据班级和每个儿童的特点,结合本园本班条件,创造性地制定本班的教育计划,同时,遇到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情况,要能机智地处理和解决。
❹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凝集在教材、教科书中的智能, 乃至情感、世界观等等完全转化为其主体的智能、情感和世界观, 甚至还要求超过它们的范围和水平, 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此外,教师本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的榜样,甚至身教重于言教。这种劳动手段的主体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重视自我教育。
❺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长效性。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劳动,要使幼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而且幼儿教育只是个人教育的开端, 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会随幼儿离园而消失, 教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所打下的基础会成为幼儿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