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幻中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幻中真》

幻中真

清初本衙藏版本《幻中真》

目录书影

清初本衙藏版本《幻中真》

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二回。题“烟霞散人编次,泉石主人评定”,又有题“曲枝呆人评录”。烟霞散人、泉石主人、曲枝呆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本衙藏版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坊刊本,四卷十回,藏日本内阁文库、日本浅草文库、日本天理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从刊”影印本衙藏版本,1988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版本及坊刊本。

明末苏州府吴县秀才吉存仁之子吉梦龙,年幼时聘定阊门外虎丘富户易迈之女素娥。后易迈身故,其妻吴氏守节。易家长房亲侄易任、易佑垂涎吴氏家财,吴氏让吉梦龙与素娥成亲,移居吴家理财。

靠五百石谷纳了个秀才的易任,与易佑一起邀梦龙共作诗赋,易任暗中请素娥代作,素娥诗中隐藏讥诮,被梦龙点破,恼羞成怒,并欲杀他。朝廷开科选士,梦龙得宗师赏识,而易任一字未成,被重责三十、黑墨涂面赶将出来,他益加恨上心头,返乡后苦逼吴氏田产,并将她害死,继而加害梦龙夫妇。易任探得梦龙外出,统领一班无赖,打入门来,诬称素娥关门养汉。素娥不甘受辱,将子兰生托付邻居,扑入河中,漂浮至枫桥寒山寺前,被徽州盐商汪百万妻汪孺人救起,认为义女。

梦龙回家,遭易任诬陷,并被揪至官府,投入狱中。至诏令大赦才出狱,后改名藏智,隐在空门。至芙蓉禅院,静玄和尚预言梦龙前程远大。归途中,他独自在山中流连忘返,忽见石壁上跳下一只猿猴,引其到一棵桃树下,得授兵书一卷。梦龙在山洞中研读,解悟兵机,了然胸中,走出深山,已是崇祯三年。在路上,梦龙遇见汪百万,遂同至京中,并认汪百万为义父,冒名赴考,得中状元。梦龙钦赐游街,被当朝太师何用之女何友鸾绣球抛中,但他坚辞不就。时山东饥民起事,梦龙被朝廷派往山东征讨,大获全胜。回京后,梦龙苦奏,获准微服归田省亲。一日,至虎丘闲步,他与兰生相遇竟不相识,结伴晓行夜宿,同往扬州寻父。

兰生自幼过继陈家,后又过继卞家,被带往陕西,之后中进士。此次到扬州,竟与叔父梦桂、祖父存仁夫妇相遇,不胜欢喜。后他扮作货郎,寻至苏州。一日,他走入茶庵,在神像前跪拜祈祷后坐在板上歇息,昏睡中见金甲神将立在面前念了一首诗,梦醒后方悟出指徽州汪姓人家,便直奔徽州。

汪百万使汪勤将梦龙迎回家中,府县官员闻知俱来拜贺。汪百万和孺人择日大开筵席。席间,他让府官、县官以及族中尊长撮合梦龙与素娥成亲。梦龙明白汪百万用意后,极力推辞。此时帘内妇女已是撺撺哄哄请素娥出来。素娥不知是计,只得勉强入席。她听状元声音熟悉,忙走近珠帘细看,才知是梦龙。昔日夫妻今日相会,彼此抱头啜泣,各诉别后离情。此时兰生也寻至汪家,经询问后得知,他就是亲生儿子,全家悲喜交集。

忽有人来报,太师何用来到。原来,何用请得天子圣旨一道后,带着厚礼,亲送女儿何友鸾与梦龙成亲。梦龙与兰生到扬州接了父、祖来家,择日与何友鸾成亲。几年后,素娥又生一子,何友鸾亦生三子,吉家子孙富贵不绝,人皆称乃节义之报。

附:卷一 鸳鸯谱 司马元双订鸳鸯谱(坊刊本《幻中真》)

明嘉靖年间,江南秀才司马元潜心书史,事母至孝。父亲司马彦官拜东御史,因与同僚吕祖绶合参严嵩,被革职为民,遂忧郁成病而亡。司马元八月入场考试,高中应天解元。后拜辞母亲,带书童北上应试,路经扬州,买得紫檀鸳鸯骨扇一把,上画淡妆美人,乃吕祖绶之女玉英亲绘,司马元爱不释手。此扇原是玉英择偶的聘物,司马元在扇上题诗一首,小姐见诗暗喜,赠扇与司马元。司马元回赠玉鸳鸯一枚,作为定情之物。后他到山东地界行李遭抢,在客店遇女扮男装的刘桂香,正是占山为王、遭严嵩陷害的忠臣刘挺之女。桂香见扇,亦在上面题诗一首权作冰人月老。吕玉英赴京途中被劫上山寨,桂香见玉英对司马元钟情至深,遂将扇出示,玉英留在山寨。司马元春闱得意,殿试中一甲第二名。吕祖绶奉旨征讨山东刘桂香,司马元同往,在东昌府安营扎寨。司马元与刘桂香作战,被擒上山寨。桂香吐露真情,愿以终身相托,并送吕玉英与司马元下山。司马元递上刘桂香降表,吕公与女儿相见。回朝后弹劾严嵩专权弄国,陷害忠良,圣上大怒,将严嵩遣戍。司马元因招降有功,升为翰林学士,着吕祖绶主婚,亲赐吕玉英、刘桂香与司马元为妻。洞房之中,司马元见二美人貌比春花,赛过月里嫦娥,不胜欢喜。自此三人相敬如宾,花晨月夕,夫唱妇随,百年和美。


幻中真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幻中真

 题 “烟霞散人编次,泉石主人评定。”首有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十二回。另有题“烟霞散人编次,泉石主人评定,曲枝呆人评录。”四卷十一回。卷一是一则话本,题作《司马元双订鸳鸯谱》,书末有总评。正文自卷二始,系由十二回本删削后,换回数而成其改编者。1988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把原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内阁文库、天理图书馆等地的上述两种 《幻中真》 整理校点出版,是目前较为通行的排印本。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一书中,曾著录了《幻中真》的两种版本。然而,由于此书散佚在国外,国内一般的研究者未能亲睹,有关它的概貌基本上还是一个未解之迷。关于《幻中真》的作者,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说:“天花藏主人该是徐震的又一别号。他惯爱在题序和别号上玩弄把戏,因而他用烟霞散人名义编次的《幻中真》前,又以天花藏主人名义作序,亦非怪事。”他在没有看到原书的情况下,仅根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著录,就把《幻中真》的著作权归于徐震的名下,是值得商榷的。林辰在《 〈幻中真〉的两种版本考述》一文中说: “无论十二回本或是十回本,应当说都是质量不高的。从文字方面看,缺宾语的半截话,不通的、重叠的句子,比比皆是,绝非出自有文字功底的文人之手。从创作的艺术水平方面看,矛盾而不合理的情节,如同儿戏般的表述,屡屡出现; 其幼稚与拙劣,显然不是作小说的老手所为。所以,尽管巴黎藏本有 ‘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 的序,但《幻中真》 的作者(编次者) 烟霞散人,显然不是作《玉娇梨》、《平山冷燕》、《两交婚小传》的那位天花藏主人,从文字与艺术水平上看得十分清楚,这是勿须怀疑的。”我同意这一看法。至于这位“烟霞散人”究竟是谁? 目前我们尚无法确定。从 “天花藏主人” 的题序看,他和徐震是朋友; 又从小说中出现的如“惠山泉酒”等许多苏、锡、常地区特有的或常见的用语来看,他大约是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一位下层文人。
 小说叙述的是明朝末年发生在苏州府吴江县的一则故事。第一回开头有“话说那前朝年间”的话,可知其创作年代是在清初。从小说描写的“剧贼”在山东作乱等情节看,作者似乎对明末的社会动乱记忆犹新,大约离明亡时期不会太远。又,从小说中大量穿插的诗词、韵文以及后出的十四本卷一用一则独立而完整的话本故事作“入话”等情状来看,它犹当产生于拟话本小说向中、长篇小说过度的时期,定其为清初的作品较为妥当。
 《幻中真》有十二回和十回本两种。对此,我同意林辰的观点,即: 十二回本在前,而十回本在后,十回本乃据十二回本的内容,由曲枝呆人删削后,改换卷数,增加“入话”和总评而成,两者相较,各有优劣。林辰说: “纵观十回本,对十二回本的删、改、补写,失多于得; 就是说,十回本不及十二回本。”从总体上说,这一评价是正确的,但也不尽然。如十回本删去了十二回本中静云禅师的偈语和吉梦龙 (汪万钟) 平定强大梁之乱时的大量荒诞的战斗场面的描写,不能不说是高明的,它可使小说更集中,精炼,而且赋于更多的真实性。因为林辰在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幻中真》一书中附有《 〈幻中真〉 的两种版本考述》一文,对十二回本和十回本的异同论述颇详,读者自可参阅。此处不赘。
 读着《幻中真》,作者把我们带回到明末的江南地区。苏州府吴县秀才吉存仁有子吉梦龙,自幼聘定阊门外虎丘富户易迈之女素娥。不幸易迈早逝,其妻吴氏守节。 易氏长房亲侄易任、 易佑觊吴氏家产, 吴氏乃命吉梦龙与素娥成亲,引起两人不满。婚后,吉梦龙得子兰生,并移居吴家。一次,易任和易佑邀梦龙共作诗赋,梦龙作《咏雪》七律一首,而易任却暗中让素娥代作。素娥在诗中暗藏讥诮,后被梦龙道破,易任和易佑益恼恨于心。不久考期己至,梦龙为师激赏,高中秀才,而易任则一字无成,被试官责黜出场。后吴氏病逝,易任和易佑认为时机已到,加紧迫害梦龙夫妇。一日,他们趁梦龙外出,率领恶徒闯入家门,诬称素娥与人通奸。素娥不堪受辱,在把兰生托付于人后投河自尽,幸为徽州盐商汪百万之妻救上船,并认为义女,回归家中,待吉梦龙回家,又被易任以打死妻子罪诬告,拘押到府,受酷刑而不屈,后遇大赦得释,改为“藏智”,与僧友藏密出游宜兴。
 在芙蓉禅院,静玄禅师送给吉梦龙偈语,暗示他未来的发迹之路,并令其回家。然梦龙于途中和藏密失散,在深山中得一猿猴密授兵书。梦龙潜心研习之,待出山已是山西地面,时为崇祯三年。他得到汪百万相助,同到京城。因汪之子汪应钟不幸夭逝,梦龙代名赴考,得中状元。这时,梦龙之弟梦桂和子兰生 (易名卞兴祖) 亦中进士,两人相认,悲喜交集,但皆不识梦龙,未能团聚。
 梦龙钦赐游街,恰遇权臣何用之女友鸾彩球择婿,被抛中,然梦龙坚辞不从。正值朝廷诏宣征剿山东之乱,何用荐举梦龙担此重任。强大梁在二妖狐资助下攻城掠地,然在熟谙兵书的梦龙之手,屡战屡败。由于天兵神将的帮助,梦龙一举擒获妖狐和贼首,得胜回朝。
 吉梦龙奏明圣上,归家省亲,微服回乡。至虎丘途遇兰生,父子不相识。兰生于寻得祖父母吉存仁夫妇后,又扮作货郎,四处寻访父母。吉梦龙寻亲不得,为汪百万迎至家中,终与素娥破镜重圆。时何用奏请圣主,送女与梦龙成亲。梦龙又接父母团聚。吉梦桂上书,为梦龙、兰生复了本姓,亦至汪家。皇上称赞吉家 “忠孝节义”,各人俱得封诰。后吉氏子孙世代富贵。
 以上是《幻中真》的主要情节梗概简述。看似并不复杂,但围绕着吉梦龙一家的悲欢离合,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明末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导致吉梦龙罹难的直接导火线是易任和易佑争夺其妻素娥家的财产。这类因财起意而引起家庭纷争,甚至走上公堂的作品,在明清之际的文学园苑中很多。如《古今小说》第十卷《滕大尹鬼断家私》,即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篇。它说明: 随着封建社会末期的来临,社会世风日下,家庭伦理关系也在分崩离析之中。为了钱财,夫妻得以反目,六亲可以不认。和睦相亲的人际关系,日益被赤裸裸的金钱所替代。《幻中真》描写的易任和易佑争财的活剧,只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一。小说揭示的这一社会弊端,有助于我们认清封建社会的本质。又如,审理易家诬告罪的苏州府理刑白有灵,是一个“贪酷无比”的封建官吏。作品描写他接到此案后,“起初还指望吉家来料理,”但吉梦龙早已家破人亡,那里有钱去向这位贪官“料理”呢。所以,“他见此全无消耗,满肚皮不快活,况且得了易任三百两银子,那管吉梦龙死活。”公然在大堂上滥施淫威,把吉梦龙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当吉梦龙揭穿他收受赌赂,枉断人命的事实时,白有灵恼羞成怒,残暴地把吉梦龙投入大牢。《幻中真》刻画的 “这一个”封建官吏,只是统治阶级阵营中的一员。我们从白有灵的身上,可窥知当时社会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小说第二回叙述明末监牢的黑暗时说:“监中有个旧规,凡新进犯人,与他三日饭吃,就要饭钱、水钱、灯油钱、打扫钱、上号钱、收管钱,逐件清楚了,才许他亲人相见。不然,就一年半载,休得要见一面。”作品中的这类描写,相当形象地为“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封建社会的腐败政治现实抹上了浓重的一笔。再如,小说描写的“山陕一带,流寇纵横”,山东强大梁“纠集饥民数十余万,连失城池”,声势浩大的民众起义,是当时社会阶级斗争的真实反映。这使封建统治者寝食难安,派官军前去镇压。其实,这类民众起义,是由封建统治阶级一手造成的。如强大梁本是一介村民,“自幼父母双亡,依养姐姐家,放牛过日子。” 因为实在不堪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遂揭竿而起,酿成大变。他们在动员民众参加起义时说:“且今朱家王气已销,天下荒乱,山陕流寇各自称王。山东大饥,民相自食。”真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诸如此类的描写,在《幻中真》中较多,它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较为真实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但是,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他在《幻中真》的开头,写了一篇200余字的“醒言”,其中说:“世间凡夫俗子,日日起来,迫迫急急,不得一夕安眠。碌碌忙忙,那有片时歇息。无不过为酒色财气四个字,累杀世间多少人。酒色最易迷人,财气最易杀人。然天有安排,造化定论。故为善者降祥,为恶者降祸。可叹愚人,不知善之当为,惟恶是务,到后来悔已迟矣。只因有个秀才,受多少磨折,终获善报。”而小说的结尾,他又写了吉梦龙全家的子孙绵绵,富贵不绝,并称其为乃“节义之报,至今传美其事”,故创作是书,“亦可风世之一助云耳。”同时赋诗云:“飘流失散尽团圆,节义从来天保全。堪笑世人行恶念,后来那得子孙贤。”可知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思想主旨是宣扬善恶相报的因果报应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创作思想,作者在小说中把人物分成好人和坏人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如吉梦龙、吉存仁、张氏、吴氏、易迈、易素娥、汪百万、汪孺人、何用、何文鸾、吉梦桂、吉兰生等,都是好人,最终得到了 “善报”,结局皆很美满:不是合家团圆,就是子孙富贵;就是死了,也属正常死亡,死得其所。而如易任、易佑、白有灵、强大梁、九尾雌狐等,都是坏人,最终得到了 “恶报”,结局大多不妙:不是被杀头,就是遭报应,甚至连他们的子女也要受到惩罚。小说开头交代吉梦龙的家庭时说:其父“为人忠厚”,其母“素性温良”,全家 “积德好善,斋僧布施,补路修桥; 遇人患难,无不拯救; 逢人贫困,莫不周旋。”这为全家后来的团聚和发迹预先作了铺垫。对于汪孺人在太湖中义救易素娥,小说也赞扬说是做了一件“阴德好事。”相反,贪官白有灵的下场十分凄惨。他先是被革去官职,充军边外,后在吉梦龙平定山东之乱时,因抢人财物,而成为吉梦龙的刀下之鬼。而易任因夺占家财,也厄运未脱: 其子永禄被贬为军藉,为吉梦龙发军政司重责;其女翠凤沦为烟花女子,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对这些描写,作者特意在小说中点明: “可见天报如此。”说明它们都是 《幻中真》的作者为宣扬 “因果报应”的创作主旨而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难怪开花藏主人在 《序》中要说: “试观吉存仁,积善训子成名; 扶云 (引者按: 即吉梦龙)守义,终还合浦; 汪百万夫妇侧隐,亦叨封赠之荣; 素娥矢贞,友鸾劝父,皆得诰命; 兴祖尽孝,祖孙父母合于一堂。岂非幻中之善果而得其真者。乃若易任之凶顽,无端欺婶,谋占家财,复又欺妹,以快己欲,立见身死家亡,子军女妓; 白有灵亲诵圣贤,四知不畏,削职从军,宜洗涤肺肠。无何不改,违法罹祸。岂非幻中之恶果报。若强大梁之萑苻,老狐之逞孽,则又幻中之泡影电光。设使扶云怒其父杀其子,亦报应当然。反以德之,销其名,续其祀,赎其女以耦终身。此幻中之真善果,何虑后人之不昌大而簪缨其世哉!”他一针见血地点明,《幻中真》的思想主旨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说教: “幻之真者善者忠孝节义以成其名,幻之假者恶者奸顽贪戾以毕其命。”“天虽冥暗而能知人之罪恶,迟早消算,顽恶者何曾轻过。《易》云: ‘积善余庆,积恶余殃。’ 佛云: ‘果报因缘,梦幻泡影。’ 如斯教人,人不知悟,视为泛常套语。及一朝败露,悔也不及。故不得已描写人生幻境之离合悲欢,以及善善恶恶,令阅者触目知警。”十回本《幻中真》的改编者对此亦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在全书的结尾特意添加了下面的话:
 
 看官们,你说在于做这部小说,为甚么叫做《幻中真》? 只因世上的事,奇奇幻幻,犹如做梦。处着顺景,如做好梦; 处做逆境,如做恶梦。就是父子夫妇,不过是片刻相知。富贵功名,不过是转眼幻境,那知,梦中倒是真境,世上倒是虚名。唯世人以虚名认真,反以梦为虚幻。以梦作梦,犹如梦中说梦。所以,长夜茫茫,再无醒时。你看吉生,一梦顿醒,遂升上界。惟世人梦而不醒,故堕轮回。虽然是这般说,难道教世上的人俱不要做梦。但是要把念头放正了,作善作恶,如影随形,果报分明,毫厘不爽。所以,屋漏之中,尤严指视之戒;细微之事,须加慎独功夫。然后方成得个大儒,称得个正人君子。那些愚夫俗子,反有笑在下的话为□□,请天下后世的名人,大家想一想看。
 
 这节文字,可谓是全书的点睛之笔,说尽了《幻中真》作者的创作思想,用不着再加任何评论读者自可一目了然。
 在我国明清之际的大量小说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并非少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如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开头就是一篇《太上感应篇》,而整部小说不过是他力图用故事情节来加以参解的《太上感应篇》的“无字解”。应该说,丁耀亢这样做,有他拿着皇帝钦定的“尚方宝剑”来作掩护的良苦用心,但也无可否认,这也显现了他对这类封建说教的赞许。黄霖在《<金瓶梅续书三种>前言》 中说过: “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在那混乱的年代里,还有什么比用因果报应更有效力地去鼓动人们为善呢? ……这固然对稳定封建统治有利,但对整个社会的安定,风俗的淳正,也有益处。换句话说,劝善惩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我非常同意这一看法。《幻中真》宣扬的因果报应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道德说教,但它在客观上却鞭挞了旧制度的腐朽。尤其是小说把“恶报”的矛头首先指向封建官吏白有灵,让他在干尽坏事后遭到果报。人民不满封建统治的思想于此得到了渲泄。在十回本的第三回回末,曲枝呆人评曰:“白有灵□动□吻,酷肖贪官。今之白有灵多矣,可浩叹。”这又多少使《幻中真》带有一点民主思想的光彩。
 但这种民主思想的闪现,在小说中毕竟十分有限。当作者面临着汹涌而来的民众起义时,则破口大骂其为“剧盗”、“妖贼”、“乱党”,极尽丑化和诬蔑,甚至在强大梁身上,硬按上妖人——九尾雌狐,最后,由官军把他们擒杀于乱军之中……小说如此描写民众起义,原因固然很多,但说明作者乃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这一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也正因此,《幻中真》的思想变得十分复杂。这一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曲枝呆人在十回本结尾的总评中说: 《幻中真》全书 “照映虚如回龙顾祖;安顿真若点水蜻蜓。一部如一回,一回如一句,一线相牵,几乎天衣无缝。”这一评价,固是溢美之辞。但确也说明小说在艺术结构上尚有某些可取之处。我以为,此书最大的艺术特点是采用了复线结构的艺术表现方法。所谓复线结构,就是用多头交叉的情节发展来推动故事的进程。在《幻中真》 中,作者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家庭由离散到团聚的坎坷经历。其主要的情节线是主人公吉梦龙的沉浮,小说围绕这一点,展开了较为生动的艺术描写,采用明写、实写。另外,作者还辅之以吉梦龙之弟吉梦桂和子兰生两条副线,描写他们各自的遭遇,以分头寻父为连接点,与吉梦龙的命运相互映衬。此为暗写,虚写。三条情节线明暗相生,虚实结合,最后在汪百万家汇合,纽结成一部人间喜剧,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幻中真》在艺术上是较为拙劣的。语言的幼稚和文笔的晦涩之处不少,结构上也有败笔。如老猿授兵书,静玄禅师念偈语以及吉梦龙与强大梁妖法相斗的大段描写等,都削弱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并不可取。

幻中真

小说。清佚名撰。有十二回和四卷十回两种版本。题“烟霞散人编次。”书叙苏州府吴县吉扶云和易素娥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扶云和素娥因遭坏人陷害而离散。扶云被诬告判死刑,出狱后至一石洞中,得神力读天书,学会布阵用兵、符咒神法。出山后冒汪万钟姓名籍贯赴试中状元。何太师欲以女儿友鸾妻之,扶云因念素娥之情不从。太师怒,荐扶云去山东征讨占山为王的强大梁。扶云以从天书中所学法术降伏了义勇的李全忠。利用李全忠消灭了强大梁,得皇帝嘉奖。扶云将绶印交李全忠,归里奉养双亲。素娥初被坏人逼迫投江,后被盐商夫人救出,收为义女,带到徽州居住。扶云因寻父母下落至徽州,遂与素娥相认。皇帝又赐扶云与何太师之女友鸾成亲,一家团聚。有旧刊十二回本,题《批评绣像奇闻幻中真》,巴黎国家图书馆藏。坊刻中型本,四卷十回,日本内阁文库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