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幸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幸福 幸福四幕话剧。艾明之编剧。发表于《剧本》1955年第5期。青年工人王家有不遵守劳动纪律,不认真钻研生产技术,整天把谈恋爱、跳舞、溜冰当作幸福的目标去追求。结果生产上不断出事故,老工人师傅不愿带他这样的徒弟。直到造成重大事故,挨了批判,才使他醒悟过来。剧中又着重刻画了进步青年和老工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对团支部书记刘传豪的描写,通过他认真工作,革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在爱情、生活上能够正确对待,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优秀品质的青年工人形象。剧本以轻快的喜剧手法表现人物,多处用误会构成矛盾冲突,批评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青年人,提出了什么是青年人追求的幸福的重要问题。 ☚ 考验 马兰花 ☛ 幸福 幸福中篇小说。陈学昭著。1933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 ☚ 悲欢姻缘 待婚者 ☛ 幸福 幸福短篇小说集。蹇先艾著。1941年10月改进出版社初版。收《流亡者》、《幸福》、《乡村一妇人》等短篇小说11篇。 ☚ 海底捞月 娇女换心记 ☛ 幸福 幸福小说散文集。刘白羽著。1946年6月上海新群出版社初版。除散文外,收《幸福》、《希望》等短篇5篇。 ☚ 一支渍灭的队伍 人·兽·鬼 ☛ 幸福 幸福诗文合集。汤增著。1933年上海广益书局初版。内收《学校生活》和《绯色的梦》两组散文34篇。孙俍工为之作《序》。著者作《自序》和《后记》。 ☚ 女作家书信选 陈迹 ☛ 幸福在通往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公路旁边, 暮色轻盈漫过草地。 两匹印第安小马的眼睛阴暗, 由于充满柔情。 他们从柳树林中欢快地走来, 来欢迎我的朋友和我。 我们迈过有刺铁丝跨过牧场, 他们整天在那里吃草,十分寂寞。 由于我们来了, 他们浑身颤动,掩不住他们的欢喜。 他们羞怯地低下头,象容易伤感的天鹅。 他们相亲相爱, 没有一种寂寞能和他们的相比。 终于平静下来, 他们又开始在黑暗中嚼春天的嫩草。 我真想把那瘦小的一匹搂在怀里, 因为她是向我走来的, 用鼻子蹭过我的左手。 她的毛色黑白相间, 鬃毛散披过她的额头。 轻风使我动念去抚摸她的长耳朵, 那耳朵象姑娘手腕上的皮肤一样细嫩柔和。 我突然醒悟: 如果我跨出我的躯体,就会开放 成花。 (江 枫 译) 诗题《幸福》(A Blessing一译幸运)不是诗人对于生活的自我满足的感受,而是对黄昏路遇的两匹小马悠闲自得富于情趣的牧场生活的羡慕,以马驹的幸运反衬人类生活的不幸。 在诗人笔下,两匹印第安小马是那样温柔、恬静、安详。它们又十分好客,当诗人和他的朋友出现时,小马热情地迎了上来,甚至浑身颤抖, 毫无掩饰有客自远方来的喜悦,因为它们整天在草场,十分寂寞。但它们的寂寞,毕竟是一种美丽的寂寞。它们相亲相爱,无忧无虑,尽情地享用着春天的芳草,永远怀着一颗羞怯而易于伤感的童心去看世界。所以,人间没有任何一种寂寞能与它们的相比;所以,客人光临引起的激动很快平静下来,两匹小马又开始品味大自然的恩赐了。 然而,诗人一颗为之激动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了。他从尘世中来,从充满尘嚣充满污染充满倾轧充满罪恶的人间社会中来,这一片恬淡静谧的田园晚景,两匹天真稚气的幼小生灵,着实让他深爱了。他不禁想把其中身材单薄向他走来的一匹搂在怀里,这马驹此刻在诗人的恍惚中,竟如一位璞玉浑金的婷婷少女了!这就无怪乎诗人突然顿悟到:如果我跨出我的躯体,就会开放成为花朵。——我的躯体,那就是久縻尘世、庸碌无为、疲惫不堪的我,那就是被生活的浊流所裹挟而不自知不自主的我,那就是一个被异化了的我! 我的灵魂在那躯壳里久已休眠了麻木了。此刻,一曲优美纯净的田园牧歌突然唤醒了我,我的灵魂急欲跨出这躯壳了。 这首诗几乎通篇描绘牧场上两匹悠然闲逸的马驹,只最后三行笔锋一转,写出了对于生活真谛的顿悟,这也是全篇诗眼之所在。惟顿悟突然,出语急促,稍嫌费解。如果补出省略部分,写成: “我的灵魂急欲跨出疲惫的躯体,恰似一颗树的芳魂,不禁春的诱惑,急欲突破为岁月风霜磨砺得粗糙不堪的躯干,怒放成为花朵”,也许就显得晓畅些了,但也拖沓了。 这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生活,要求返朴归真,呼唤人性复归的情绪,在赖特的许多诗篇中都有反映。在艺术表现上。赖特惯用所谓“深度意象”的手法,即把强烈的情感寓于无声的意象中, “使他的诗歌除了唤起或解释他感情的意象外,一无所存。” (丹尼尔·霍夫曼: 《美国当代文学》)此诗即运用这种手法的一个范例。 (毛翰) 幸福论题解析 [解题]幸福(happiness),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不仅仅是金钱、财富、荣耀、地位等有形的、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心理体验与感觉。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幸福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它可以给你带来欢乐感和满足感。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我们要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析题]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可以写出你所感受到的幸福或你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写你看到的幸福的人、幸福的事;还可以别出心裁,比如写一条小狗的幸福,一棵小树的幸福;也可以从整体上,写出对幸福本身的看法和理解。 [温馨提示]幸福与快乐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时获得的感觉,快乐是人们在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获得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快乐比幸福容易获得,幸福的获得比较难。因为幸福的获得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或有较大难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作文时,要对两者有一个大概的区分,以免混淆。另外,幸福的拥有者除了人,还有物。如果能对人之外的其他东西的幸福作出界定,也容易使文章出彩,这是写好此文的另外一扇窗。 思路导引 幸福是什么?一杯淡水、一壶绿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片风景,一片绿地,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首动听的歌,一支美妙的曲子,可以领略幸福的意境;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个可爱的孩子,可以体会人生的充实;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工作上有了升迁的机会、为他人服务、为国家作贡献……这些都是幸福的表现。 人人都渴望幸福,追求并获得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小孩子的幸福是衣食无忧、父爱母慈;老人的幸福是儿女绕膝;学生的幸福是学业有成;老师的幸福是桃李芬芳;露宿街头的人的幸福是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沙漠孤行的人的幸福是有一个可以对话的同伴……获得幸福的途径有很多,要用心争取,努力追求。要懂得用心去感受并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所拥有的,才能让点滴的幸福积聚成为我们有限的生命中的永恒。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幸福。追求的过程或许是艰难的,曲折的,痛苦的,但同时也会伴随幸福的体验。一番努力之后获得的幸福,会使人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每个人既要享受幸福,又要创造幸福;既要为自己,又要为他人,这种幸福才是高尚的幸福。 论点集锦 1.幸福就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 2.幸福是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 3.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4.幸福的获取多少,从某种程度上衡量着人生的意义。 5.每个人追求的幸福都不同。 6.幸福在不同的人那里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 7.有爱心才有幸福。 8.幸福要靠追求和创造。 9.有钱不一定有幸福。 10.幸福在你心里。 论据超市 [理论论据]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先秦)老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先秦)孔子 ※圣人非不为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 —— (汉)司马迁 ※幸福不是鸟,自己飞不来。 —— 李大钊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的不断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 鲁迅 ※幸福是在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 —— 丁玲 ※我学到了寻找幸福的方法,那就是限制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他们。 —— 〔英国〕弥尔顿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 〔英国〕欧文 ※凡是争取快活的人们,一定要共享幸福——幸福生来就是孪生子。 —— 〔英国〕拜伦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如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 〔爱尔兰〕萧伯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 〔美国〕林肯 ※*人之幸福,完全在于心之幸福。 —— 〔德国〕歌德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 —— 〔俄国〕果戈理 ※生活就是渴望幸福,就是为了幸福而斗争,这也就是为了进步而斗争! —— 〔苏联〕高尔基 ※真正的个人幸福在于履行义务。对社会、政治和思想所尽的义务越多,个人也就越幸福。 ——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事实论据] 一千个人眼中的幸福观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承认人有正当的权益和欲望,但他同时认为,人们对道德的追求高于对利益的追求。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荀子的幸福论建立在承认利欲的合理性基础上。他说:“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故义胜利为治世,利克义者乱世……” 他认为欲利之心,人皆有之,但须使此欲利之心不胜过好义的倾向。 墨子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与孔子、荀子不同。墨子重视利,又注重义。他认为义、利是统一的,利即是义,“义,利也。” 论题链接 ①感悟②义与利 幸福其实很简单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是邻居。某一天,富人和穷人开始谈论什么是幸福。富人望着穷人破旧的茅舍和寒碜的穿着,轻蔑地说:“你这怎么能叫幸福?我有百间豪宅、千名奴仆、万两黄金,那才叫幸福呢!” 穷人听了什么也没说。事后不久,一把大火把富人的豪宅烧得片瓦不留,痛恨他的奴仆们也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一年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破旧的茅舍。穷人端着一大碗冰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说:“幸福就是此时能拥有你手中的这碗水。” 此时此刻,能痛快地喝上一碗冰水就是最大的幸福。的确,有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论题链接 知足常乐 事业成功是一种幸福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胚胎学家。抗日战争时期,童第周和他的夫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四川省宜宾的乡下教书,收入微薄,生活拮据,更没有搞科研的仪器。有一次,他们偶然在镇上的一家旧货店里发现了一台破旧的显微镜。童第周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可一看价钱,竟相当于他当时两年的工资。夫妻俩掏尽腰包,又借债,又典当衣服,才买下了这台宝贵的显微镜。从此,童第周凭着这台破旧的显微镜继续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不久就发表了一篇篇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论文,震动了国际生物界。童第周对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展,都感到无比幸福,他说:“我的乐趣不是经济富有,而是科研工作。” 虽然童第周夫妇收入微薄,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生活得乐观而有意义。在他们眼里,幸福仅此而已! 论题链接 ①工作②成功 贫穷与幸福无关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无怨无悔地走出富裕的家庭,和马克思过极端贫困的生活。马克思写文章没有稿纸,不得不把外衣和鞋子典当了;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没有邮费将手稿寄到柏林去;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只有辍学;病了没钱请医生、买药;孩子病死,没有钱买棺材埋葬……可是燕妮对生活并未失去信心,她自豪地说:“我坐在卡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对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我们看来,燕妮这样的思想已不多,没有人愿意跟一个穷困潦倒的人生活,更何况是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燕妮成功地做到了,并且这在她看来是一种绝对的幸福。也许,对于幸福来说,贫穷真的不算什么! 论题链接 ①爱情②乐观③贫穷与幸福 *别人幸福就是自己幸福 雷锋同志为了他人的幸福,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一个星期天,他去看病路过一个工地,被热烈的劳动场面吸引,连自己肚子痛都忘了,就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去了;假日里,他主动去车站为旅客服务;他把自己积蓄下来的钱,支援受灾人民;战友家里有了困难,他不声不响地寄钱支援;他每到一处都会帮助那里的群众解决困难。他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论题链接 ①爱心②助人为乐 残疾无法剥夺幸福 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他只念过3年书,10岁便做工糊口,15岁参加红军。在战斗中受伤后,他转业到了生产部门。他24岁时全身瘫痪,随即双目失明。但他并未退出战斗。他摸索着用硬纸挖成的横条空格学习写作,终于在29岁时写成了著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赢得了世界声誉。他说:“我要抓紧每分每秒,趁我现在还能感到生命之火在心头燃烧,大脑神经在闪光跳动。我不愿做一个名噪一时的英雄。我战胜了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一切悲剧和不幸:——双目失明,全身瘫痪,遍体疼痛。尽管如此,我仍然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论题链接 ①自强②自立③苦难 *生活在钱堆里却没有丝毫自由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照有些人看来,是幸福的,但他为封建礼教所禁锢,没有丝毫的自由,最后,只得弃家出走了事。 论题链接 ①追求②价值 买不到的幸福 世界烟草大王杜克的女儿朵丽丝12岁时继承了其12亿美元的资产,但她的一生却郁郁寡欢,经历了3次痛苦的婚姻,最后寂寞地死去。钱,没有带给她幸福。 论题链接 ①梦想与追求②价值 幸福有时需要放弃 安徒生潜心写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写作童话中,却让自己的幸福悄悄溜走了。美丽的叶琳娜·瑰乔莉被安徒生美丽的童话所吸引,被安徒生不凡的谈吐和美好善良的心灵所折服。她悄悄地爱上了他。有一天,叶琳娜·瑰乔莉向安徒生吐露了久藏于心中的爱情,并表示将永远爱他。安徒生虽然也喜欢这个漂亮的姑娘,但他心中只有童话,容纳不了别的东西,所以,他还是婉言拒绝了姑娘的追求。他对姑娘说:“对不起,我的爱在童话里。” 临终的时候,安徒生对朋友回忆起这件事,说:“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论题链接 ①得与失②拥有与放弃 [自我补充] 互动园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总之,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2.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 〔美国〕林肯 要求:①这两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根据上面提供的文字写一篇议论文。②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在 “幸福” 范围内。③题目可自拟。④1000字左右。 [实战演示] 精彩范文 说不尽的幸福 徐莎 幸福是时刻存在的。并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它的那份心。 小孩子说:“幸福是衣食无忧,不愁自己想要的东西。” 小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不知外面的世界,像 “猴子捞月” 中的猴子一样,凭着自己幼稚的想法便妄下断语。问题是,如果如你所愿,就真的幸福吗?记得小时候,如果有人做好事,摆酒席,就很开心,因为有他们最喜欢吃的饺子、鸡蛋、汤圆等食物。现在想起来,那时对幸福的界定,真的很单纯。 随着年龄的增长,便走上了求学之路,其中交了好多知心朋友。他们便说:“幸福是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 朋友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使万物蓬勃生长。朋友是来帮助我们的,他们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时刻洋溢着希望。当你烦心时,他们会热情地来帮助你、安慰你,当你犹豫不决时,他们会来支持你、鼓励你;当你开心时,他们会同你一起分享你的劳动成果,让你更加快乐。既然如此,拥有知心朋友,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 青年人说:“幸福是现在终于可以磨炼自己,终于可以发现自己,终于可以为祖国作贡献。” 雷锋同志为了他人的幸福,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一个星期天,他去看病,路过一个工地,为热烈的劳动场面吸引,连自己肚子痛都忘了,就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去了;假日里,他主动去车站为旅客服务;他把自己积蓄下来的钱,支援受灾人民;战友家里有了困难,他不声不响地寄钱支援;他每到一处都会帮助那里的群众解决困难。他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中年人说:“幸福是有幸好好休息一下,能够好好欣赏一下如诗如画的大自然,能够好好回味过去,能够好好品味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 中年人已经过了半世,有了自己的事业,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也许他们真的应该休息一下。对于他们来说,此刻没有比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 “世外桃源” 更为重要了。是的,幸福需要用心体验。歌德也说:“人之幸福,完全在于心之幸福。” 老年人说:“幸福是子女的一份孝心,一份叮咛,一份关怀。” 老年人可说离生命的尽头很近,只因时光有限,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子女的关怀。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是衣食无忧,还是儿孙满堂? 有钱不一定有幸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照有些人看来,是幸福的,但他为封建礼教所禁锢,没有丝毫的自由,最后,只得弃家出走了事。 幸福,永远也说不完。 经典点评 人们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为的就是追求幸福。每个人从懂事起便开始了对于幸福的追求。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体验和界定。幸福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文章紧扣论题,分别从孩子、青年、中年、老年的不同角度说起,深刻说明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不同的幸福观,论点正确,层次清晰,很具说服力。文章思路流畅,撷取了古代和现代极有代表性的例子,从正面和反面进行渲染和反衬,充分、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文章思路开阔,论述准确,语言简洁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 [实战演练] 请按题目要求另写一篇议论文。 幸福xìngfú(生活、境遇)美满如意;也指美满如意的生活和境遇 幸福xìngfú❶ 〈形〉生活、境遇美满如意:生活幸福︱幸福的家庭。 幸福xìngfú指生活情况称心如意。 幸福xìngfú愉快美满;称心如意。可以形容生活、光景、日子、时期、时刻、道路、前程、环境、家庭、感觉、回忆、憧憬、会见、眼光、微笑等,也可以直接形容人。例如: 幸福xingfu❶(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的生活|~的家庭|老人家的晚年很~|孩子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地成长|祝你们全家~| 幸福xìng fú❶形容词。美满如意,心情舒畅,用于褒义。 幸福(反)灾祸 痛苦 悲惨 灾难 幸福xìnɡfú(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悲惨、不幸、祸患、祸殃、疾苦、苦难、痛苦、灾祸、灾难、灾殃;福祉、福祚、幸福○悲惨bēi cǎn(形)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的命运|~的生活|~的结局|身世~|~的一幕。 ○不幸bù xìng(形,名)不幸运;使人伤心、痛苦的;灾祸:~的消息|~病逝|~的人|~的遭遇|他的身世很~|惨遭~|~之中的大幸|一生的~都写在这本书里。 ○祸患huò huàn(名)祸事;灾难:~无穷|消除~|招来~。 ○祸殃huò yāng(名)灾祸:~再起|招惹~| 惨遭~| 免得~上身。 ○疾苦jí kǔ(名)困苦;痛苦:问民~|除民~|关心人民~|病人的~|~一直在折磨着他。 ○苦难kǔ nàn(名)痛苦和灾难:~的日子|~的家史|~重重|受尽~|不能忘记过去的~|~深重。 ○痛苦tòng kǔ(形)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那时饿得十分~|~的日子|经受~的磨炼|精神上也很~|忍受~|~不堪|~的样子| 已往的~|经受了极大的~。 ○灾祸zāi huò(名)自然或人为的祸害:意外的~|洪水在过去是常见的~|保险公司可以部分地补偿~损失。 ○灾难zāi nàn(名)灾祸:~临头|~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免于战争带来的~|~深重。 ○灾殃zāi yāng(名)灾难;祸殃:四海无~|遂罹~|碰到意外的~|竟及~。 ●福祉fú zhǐ(名)〈书〉幸福;福利:德泽洋乎海内,~归乎王公|~昌延。 ●福祚fú zuò(名)〈书〉福禄;福分;福利:长享~,垂之后嗣 |~无穷|君德已盛,民之~可知矣。 ●幸福xìng fú(形)(生活、境遇等)称心如意:~的晚年|~的家庭|~的时代|~的日子|~的儿童|~地笑了 |生活都很~|非常~|享受~|和平年代的~。 幸福←→祸患 灾难xìng fú ← → huò huàn zāi nàn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生活和境遇。 灾祸←→幸福zāi huò ← → xìng fú灾祸:人为或自然的祸害。 幸福←→痛苦xìng fú ← → tòng kǔ幸福:(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不幸←→幸福bù xìng ← → xìng fǔ不幸:灾祸。 悲惨←→幸福bēi cǎn ← → xìng fú悲惨:遭遇或处境非常痛苦,令人伤心。 幸福 幸福幸福 甜蜜 美满 甜美 喜庆 ☚ 离别 悲惨 ☛ 幸福/各种幸福/福泽 ☚ 福气程度 幸福 ☛ 幸福 幸福禧 甜(甜美;甜蜜;思~;~蜜蜜) 祺(祺福) 祉(福祉;祉祚;嘉祉) 礽 祜 甘(~苦) 福(福气;福庆;福祜;福嘏;福禧)乐利 另见:心情 舒畅 境遇 恩惠 满意 安居乐业 ︱不幸 ☚ 幸福 各种幸福 ☛ 平安 平安(多用于书信) 另见:祝愿 祝贺 祝词 ☚ 祝辞 祝颂辞 ☛ 幸福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家对幸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维护等级特权和宗教的唯心主义伦理学家,认为幸福和道德相对立,追求幸福,追求个人的物质欲望就是不道德,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或者认为不禁止自己的欲望而追求现世的幸福就是褒赎上帝的罪恶;旧唯物主义伦理学家,特别是资产阶级伦理学家则把幸福归结为个人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快乐,主张幸福即道德,其中也不乏有人注意到将满足个人的需要同人类社会制度相联系起来,注意到个人幸福同社会幸福的关系,有许多积极因素,但这些幸福论离开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抽象地谈论人类追求幸福的目的和愿望,则是十分错误的。其实质仍然是宣扬利己主义,维护私有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们的幸福观是与他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分不开的,而且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条件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以及具有不同生活目标和理想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承认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强调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联系。幸福是健康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合理满足,而人的需要是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所创造和激发的,因而幸福的满足程度取决于社会的发展。违背社会整体利益的个人幸福是不道德的,也不会是真正的幸福,为整个社会,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谋福利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的源泉是劳动、工作和斗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才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大的幸福。无产阶级幸福观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革命理想为指导,以劳动创造为本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深刻地把握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把个人幸福和社会整体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统一起来,同一切剥削阶级的幸福观彻底划清了界线。 幸福 幸福xingfu道德意识概念,伦理学基本范畴之一。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的满足,表现为对个人境遇的称心如意而感到心情舒畅。幸福是同人生目的、意义以及现实生活和理想联系最密切的道德现象,因而也是历来各种伦理学注重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道德范畴。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把幸福范畴归结为禁欲主义,认为追求幸福,满足物欲,就是不道德;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就是“不敬上帝的罪恶”,从而把幸福从道德范畴中排斥出去;一种把幸福范畴归结为享乐主义,肯定了追求幸福的道德意义,把道德和幸福完全等同起来,主张“幸福即道德”,他们把幸福归结为肉体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最可贵的是,把满足人的需要问题同人类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并且注意了个人幸福同社会幸福的结合。虽然后一种学说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见解,但是,并没有真正科学地揭示出幸福范畴的完整涵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承认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强调幸福范畴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与社会关系、社会整体利益相联系的,是社会生活条件在人们思想和情感中的反映。由于人类生活的多变性和实践领域的多样性,幸福范畴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仅是变化的,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而且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在共产主义道德中,幸福范畴是个人幸福和社会整体幸福、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享受和创造的完整统一。为整个社会、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才是最大的幸福。 ☚ 荣誉 公正 ☛ 幸福 幸福Xingfu道德基本范畴之一。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幸福不仅说明一个人以自己境遇所抱的态度,而且还表现为对人的生活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享受什么,人的使命和意义是什么的把握。不同的阶级及其思想家对幸福的认识和态度往往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伦理学家,要么把幸福与道德对立起来,认为要追求幸福就得舍弃道德;要么主张“幸福即道德”,认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天生就有的,是天赋的权力。他们离开阶级关系、经济关系谈幸福,所以不能科学地揭示幸福范畴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肯定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强调幸福范畴是与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是社会生活条件在人们思想情感中的反映。把为人民服务,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视为幸福,把个人幸福和社会集体幸福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 荣誉 公正 ☛ 幸福道德基本范畴。人们在创造社会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与人生理想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幸福观亦不同。 幸福 《幸福》‘Forture’美国著名的经济刊物。1930年创刊。1978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由时代出版公司出版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行。主要刊登全国工商业投资、企业管理、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及技术发明等新情况和新信息。报道每年500家最大的工矿业公司、500家次等大工矿业公司、5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各种金融公司、零售商公司、运输公司、公司用事业公司等的资产额、销售额、净利润额、存款额雇佣人数量等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它们当年和上年的名次。在美国有较大影响。公司总管理处设在芝加哥。 ☚ 有线新闻网 商业周刊 ☛ 幸福happy;happiness;well-being 幸福happiness 幸福happiness;well-be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