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年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餻糉 > 年糕 年糕 niángāo 亦稱“年年糕”。辭舊歲迎新春時所食之時令食品,寓年豐壽高之意。有黄白之分,白者用糯米製成,黄者用黍製成。明·劉侗等《帝京景物略·春場》:“[元旦]夙興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卷一:“舊曆三十夜一時,各家均迎神……所供者爲月餅、蜜餞、果品、年糕、餃子等。”又下卷三:“黍粉和糖爲糕,曰年糕,有黄白之别。” 面食 面食面(~片;~汤;~筋;~糊;发~;拉~) ☚ 面食、饼子 饼子 ☛ 年糕 年糕我国民间传统食俗,取其谐音,象征年丰寿高,年年高兴,大吉大利。 ☚ 饮食 饺子 ☛ 年糕北方民族风味面食。亦称“年糕饽饽”、“粘糕”等,东北多以其作春节食品。腊月内将糯米或黄米磨面,小豆煮熟捣泥加糖成豆馅;将粘米面、豆馅层层交替铺在屉上,并在糕上置以红枣、核桃仁、青红丝等果料,上旺火蒸熟。吃时切成小块蘸糖而食,或切成小块入油锅内炸后食之,亦有蒸熟后切成块,放户外冻之贮存。清代以来,东北市镇多有沿街叫卖者,因切而食之,又称“切糕”。 年糕满族风味面食。或称“年糕饽饽”、“粘糕”等。旧时以之作为春节食品。一般制法是于腊月内将糯米或黄米以水淘净碾碎,并用小豆煮成豆馅。然后将粘面和豆馅分层交替铺于屉上蒸熟,有的还在糕面缀以红枣,吃时切成小块,亦可冻起留日后食之。清代以来北京及东北市镇多有于街头售者,因需切块食用故亦称为 “切糕”。 年糕 144 年糕糕中的主要品种。中国各地都有旧历年(春节)吃年糕的习俗。有生活、生产“年年(粘粘)高”的寓意。年糕有南式和北式之分。南式以糯米,北式以黄米为主要原料,经泡米、磨粉、蒸制而成。南式年糕尤以苏州、广东年糕为佳。其中苏州年糕是南式年糕的代表,制作与食用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代,吴阖闾命大将伍子胥筑“阖闾大城”,伍从战备需要出发,筑城时,制作了一部分“糯米砖”,埋在苏州一城门下,伍死后,吴国被越国所灭,民众断食,想起伍生前嘱咐,便从城门下挖出了“糯米砖”,拯救了吴国百姓。自此,苏州人民便年年过年吃糯米年糕,以示对伍子胥的怀念。 ☚ 糕 切糕 ☛ 年糕 年糕正月初一的节令糕点。以一种粘性极强的米或米粉制成。春节食时,以年年(粘粘)高(糕)之意讨取吉利,故名。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命大将伍子胥筑城 (苏州古城),称为“阖闾大城”。伍子胥未卜先知,以糯米磨成粉,制成砖形砌入城墙,使后亡于越国的吴国灾民渡过了难关。自此,苏州一带于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以铭记伍子胥的筑城伟绩,并相沿至今。年糕,因地而异,风味别致,有南式、北式之别。南式尤以广东、苏州年糕为最佳。桂花糖年糕和小磨年糕为南方两大品种。前者盛行于苏州,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色泽鲜艳,造型美观,为馈赠佳品。后者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入口爽滑,可咸可甜。食时,水煮、油煎、隔水蒸皆可。 ☚ 年饽饽 元宵 ☛ 年糕又称“年年糕”。中国一种传统食品。原为民间春节俗食,取“年年高”之意。用粘性谷物为主要原料制成。可蒸、炸、炒、煮。分南、北味,甜、咸皆有。南方水磨年糕以“软、香、粘”著名。 年糕nian gaoNew Year cake 年糕New Year cake 年糕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