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大云院五代乐舞壁画及石雕
五代乐舞文物。大云院位于山西平顺实会村北之双峰山下,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始建。乐舞壁画绘于大佛殿扇形墙背面。乐舞伎八人,宫装、高髻,穿宽袖对襟襦裙,腰系丝带曳地。其中舞者二人,腰肢柔软,动作舒缓;伴歌者一人,作拍手歌唱状;伴奏五人,所执乐器为腰鼓、横笛、拍板、钹等。壁画所绘歌舞与伴奏者无固定位置排列,显示出五代乐舞已逐渐打破唐时的严格规制,更富生活气息。大云院寺门右前方五十米处的石塔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其第二层的八个壶形龛内刻有乐舞石雕,每龛雕乐舞伎二三人不等。舞者穿窄长袖襦裙,腰际饰旋转形花纹,裙摆翻卷,舞姿婀娜;乐工所持乐器分别为筚篥、横笛、琵琶、方响、洞箫等。其中一组所雕二人,右侧一人手持方形打击器(类似木鱼),以短棒敲击;左侧一人双手曲举作表演状,口微张,似在说唱,是石雕中最值得注意者。大云院乐舞壁画和石雕显示了五代时乐舞与说唱艺术的繁盛局面,它已渗入宗教生活中,成为佛教绘画和雕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