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论Balance Theory
关于受众态度改变的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费里兹·海德(Frilz Heider)于1946年提出。海德认为,当人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会感到心情紧张,并产生一种力求恢复平衡的力量。所谓平衡,即人的“感觉系统与所经验的情绪毫无压力地共存在一起”的状态。人处于平衡状态时,感到舒服、轻松。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友好关系,而且对某一外部事物都持相同的态度,则两人的关系是平衡的。这一理论的模式是:

其中P是所分析的对象。O代表另一个人,X代表某一事物。如果三者关系在所有方面都是肯定的,或者有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就会出现平衡状态,其他情况都是不平衡的。人的认识态度和信念一般都有趋于平衡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