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真空蒸发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真空蒸发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 在井矿盐工业中,为适应原料对工艺过程的要求,取得较高的热效率,蒸发-流程变化较多,如:进料有并流、逆流、顺流及错流等多种形式;排盐有分效排盐、顺流转排集中于末效排出等;冷凝水逐效闪发回收热量;抽额外蒸汽预热卤水;分效预热卤水近沸点进罐;以及用冷凝水预热卤水,用末效泛汽预热卤水、用浓缩器回收低品位热浓缩卤水;以及老卤(母液)的排放等等。这些变化,导致真空蒸发的物料及热量衡算变得烦琐和复杂。 物料及热量衡算在一般化学工程书籍都有介绍。为不重复,在此仅推荐一种比较简捷的计算方法——1kg加热蒸汽计算法。 (一)基础数据的计算和选择 1.年生产时间x(h/年)的确定 2.卤水成分(进蒸发系统卤水) 按分析报告提供数据,列出各化合物含量(kg/m3) 3.列出产品质量要求 4.确定生产工艺流程 5.每小时产盐量G G=G0/x kg/h (8-3-13) 因是多效蒸发制盐,所以: G=G1+G2+…+Gn kg/h (8-3-14) 式中 G0——生产规模(kg/年) x——年生产时间(h/年) G1~n——各效产盐量(kg/h) 6.小时蒸发水量W 式中 m——总蒸发水量修正系数 Bw——卤水含水量(kg/m3) Bg——卤水中NaC1含量(kg/m3) B′g——成品盐NaCl含量(%) B1——系统渗入淡水量(%) (B1取值范围为2~5%) B2——湿盐含水量(3~4%)(%) Bs-NaCl收率(%) (岩盐卤水取94~95%;黄、黑卤水取90%左右) W1~n——各效蒸发水量(kg/h) 7.各效产盐量Gn Gn=aWn (8-3-16) a=Gn/Wn (8-3-17) 式中 Gn——第n效产盐量(kg) a——结晶系数 Wn——第n效蒸发水量(kg) 8.各效排出盐浆量Jn Jn=bnWn kg (8-3-18) 式中 bn——第n效排料系数 θn——第n效排出盐浆的固液比(kg盐/kg母液) Jn——第n效排出盐浆量(kg) 9.进料量S S=ΣSn=Σ(bn+1)Wn kg (8-3-20) Sn=(bn+1)Wn kg (8-3-21) 式中 Sn——第n效进料量(kg) 10.热工参数确定 (1)原料卤水比热C〔kJ/(kg·℃)〕 〔C一般取3.34kJ/(kg·℃)〕 (2)盐浆比热C1 式中 Co——母液比热〔kJ/(kg·℃)〕 〔Co=2.926~3.347kJ/(kg·℃)〕 Cg——固体NaC1比热〔0.866kJ/(kg·℃)〕 (3)传热系数Kn〔kJ/(h·m2·℃)〕 Kn根据生产查定数据修正选用 (4)各效料液沸点升(℃) ①通过实验取得; ②根据经验修正选用。 (5)各效热利用率(%) 根据生产查定数据修正选用。 (6)总温度损失ts(℃) 根据生产查定数据修正选用。(ts为各效温度损失tsn之和;tsn又为n效各种温度损失之和)。 11.蒸发系统总传热温差⊿T ⊿T=T-t’末 ℃ (8-3-23) 式中 T——首效加热蒸汽温度(℃) t′末——末效二次蒸汽温度(℃) 12.总有效传热温差⊿t ⊿t=⊿T-ts ℃ (8-3-24) (二)物料、热量衡算 制盐工业上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是结合在一起的,最后统一在各效传热面积相等的基础上。在计算上多用试差法以确定各效有效传热温度差△tR,根据热传递基本公式: Q=K·⊿t·F kJ/h (8-3-25) 式中 Q——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kJ/h) K——传热系数〔kJ/(h·m2·℃)〕 ⊿t——传热温差(℃) F——传热面积(m2) 在原来的计算上,一般是以单位时间(h)内的量变为基础进行衡算,多以调整首效的M(蒸汽用量)以及⊿t进行多次核算,直到各效加热面积相差不超过5%方可。该种计算方法数据庞大,试差繁琐。 1公斤加热蒸汽计算法的简捷之处是将众多繁杂的数据简化单一,同时排除了对首效加热蒸汽量的确定麻烦。 1.传热温度差试算(初定) 按照各效传热面积(F)相等的原则进行试算: 即有:⊿t1=⊿t/(1+A+B+…+C) ℃ (8-3-29) ⊿t2=⊿t1A ℃ (8-3-30) ⊿t3=⊿t1B ℃ (8-3-31) ⊿ti=⊿t1C ℃ (8-3-32) 式中 ⊿ti——各效有效传热温差(℃) Ki——各效传热系数 Qi——各效传递热量(kJ) i——各效效别 2.作用各效平衡计算参数表 表8-3-10 各效平衡计算参数表(以四效为例) 3.分效列出平衡计算方程式: Ⅰ效: 计算式: Q1=i1x1 kJ (8-3-33) Q2=83.7aW1 kJ (8-3-34) Q3=(b1+1)W1to1C kJ (8-3-35) Q′1=Ⅰ1W1 kJ (8-3-36) Q′2=b1W1C1t1 kJ (8-3-37) ∵Q进=Q出,代入计算式后整理得: 式中:83.7——NaC1结晶热(kJ/kg) W′1——1kg蒸汽蒸发水量(kg) F′1——1kg蒸汽所需加热面积(m2) C——进料卤水比热〔kJ/(kg·℃)〕 Ⅱ效: 计算式: ∵ Q进=Q出代入计算式整理得: 式中 h′1、h′2——分别为Ⅰ、Ⅱ效冷凝水热焓(kJ) x′i——冷凝水闪发利用率(%)(取90%)Ⅲ效: 计算式: Q1=W2i3x3 kJ (8-3-49) Q2=83.7aW3 kJ (8-3-50) Q4=(b1W1c1+b2W2c1)(t2-t3) kJ (8-3-52) Q5=(b3+1)cto3W3 kJ (8-3-53) Q′1=Ⅰ3W3 kJ (8-3-54) Q2=b3W3c1t3 kJ (8-3-55) ∵ Q进=Q出 代入计算式整理后得: Ⅳ效: 计算式: Q1=W3i3x3 kJ (8-3-58) Q2=83.7aW4 kJ (8-3-59) ∵ Q进=Q出 代入计算式整理后得: 如有五效或更多效数,其计算方法以此类推,计算时根据流程对进出热量的项目进行增或减。 4.计算结果整理 (1)首效加热蒸汽耗量M(kg/h) (2)各效蒸发率qn(%) (3)每小时各效蒸发水量W. (4)各效加热面积F(m2) (5)各效转排量J.(kg/h) (6)各效产盐量G.(kg/h) (7)各效进卤量Si(kg/h) S4=S′4M kg/h (8-3-91) (三)计算实例 1.已知条件 (1)生产规模:10万吨/年(100000000kg/年) (2)原料卤水成分: NaCl 270kg/m3 CaSO4 3.68kg/m3 MgC12 0.314kg/m3 相对密度:Cl=1.181 (3)产品质量要求:食用盐 GB5461-85优级精制盐 NaCl≥99.3% 水分≤0.3% 水不溶物≤0.05 Ba≤15mg/kg 氟≤5mg/kg 砷≤0.5mg/kg 铅≤1mg/kg 全部通过0.84mm筛,0.15mm筛余物≥80%。 (4)首效加热蒸汽品质: 饱和水蒸汽(电站背压汽) P=3.922×105Pa t=143℃ (5)末效控制参数: P=0.098×105Pa t=45.5℃ (6)确定工艺流程: 根据原料特性、产品质量及当地具体状况,经比选后确定下述工艺流程(图8-3-6)。 图8-3-6 蒸发系统流程图 1-贮卤桶 2-供卤泵 3-汽汽预热器 4-卤水浓缩器 5-齿泵 6-Ⅰ效罐 7-Ⅰ效罐 8-Ⅰ效罐 9-Ⅳ效罐 10-汽汽塔 11、26、31-冷凝水泵 24、25、27、28、29、30-冷凝水平衡闪发桶 12、14、16、19、23-盐浆泵 20-增稠器 13、15、17-旋流器 21-分离机 18-洗盐器 22-母液桶 33-混合冷凝器 34-蒸喷泵 35-真空泵 2.基础数据计算和选择 (1)每小时产盐量: G=100000000kg/7200h=13888.9kg/h (2)每小时蒸发水量: 根据工艺流程确定: 成品盐氯化钠含量:99.3%= NaC1收率: 95%=Bs 湿盐含水量: 3.5%=B2 系统渗入淡水量: 4%=B1 即: 已知:卤水中水含量:B=907kg/m3 卤水中NaC1含量:Bg=270kg/m3 根据流程:确定浓缩器闪蒸发总蒸发水量的2.5%。则四个效实际应蒸发水量为: W=(1-0.025)W0=0.975×48989 =47764 kg/h (3)结晶系数: a=13888.9/47764=0.291 (4)排料系数: 根据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确定排料固液比为1.4kg盐/kg母液,四效相同: (5)确定热工计算基础数据: 原料卤水比热:c=3.35kJ/(kg·℃) 排料盐浆比热:c1=1.90kJ/(kg·℃) NaC1结晶放热:83.7kJ/kg (6)各效料液沸点升: Ⅰ效 12.5℃ Ⅱ效 11.5℃ Ⅲ效 10.5℃ Ⅳ效 9.5℃ (7)各效温度损失(总) Ⅰ效 1.5℃ Ⅱ效 3.3℃ Ⅲ效 2.5℃ Ⅳ效 2.2℃ (8)传热温度差: ①传热总温差⊿T ⊿T=T-t4=143-45.5=97.5℃ ②有效传热温度差⊿t ⊿t=97.5-44-9.5=44℃ (9)有效温差分配: 根据经验设: Q2/Q1=0.87 Q3/Q1=0.78 Q4/Q1=0.80 ∴ ⊿t1=44/(1+0.98+1.00+1.2)=10.5℃ ⊿t2=10.53×0.98=10.3℃ ⊿t3=10.53×1.00=10.5=10.6℃ ⊿t4=10.53×1.20=12.6℃ (10)平衡计算参数表 表8-3-11 平衡计算参数表 注:各效加热管均选为A3钢管u 3.各效物料、热量平衡计算 工艺流程为:卤水经浓缩、预热至47℃平顺进入各效;盐浆顺流转排至Ⅳ效,并由Ⅳ效排出系统;排料固液比四效相同。Ⅰ效冷凝水闪发供Ⅱ效加热室用后汇同经先洗汽净化后的Ⅱ效加热室冷凝水送锅炉房;Ⅲ效冷凝水闪发供Ⅳ效加热室用后汇同Ⅳ效冷凝水送去预热卤水。因此,根据工艺流程,并将平衡计算参数表的数据代入各效热量、物料平衡计算式即得 (1)Ⅰ效: ①1kg蒸汽蒸发水量: ②1gk加热蒸汽需传热面积: ③1kg加热蒸汽产盐量 G′1=0.291×0.8062=0.2346(kg) ④1kg加热蒸汽排料量 J′1=0.5×0.8062=0.4031(kg) ⑤1kg加热蒸汽进效进料量 S′1=(1+0.5)×0.8062=1.2093(kg) (2)Ⅱ效: ①蒸发水量: W′2=〔2210×0.8062×0.98+(602-488)2210×0.8/2702+0.5×0.8062× 1.9(131-105)〕/(2664+0.5×1.9×105-24-236) =0.7351(kg) ②加热面积 ③产盐量 G′2=0.291×0.7351=0.2139(kg) ④排料量 J′2=(0.8062+0.7351)×0.5=0.7707(kg) ⑤进料量 S′2=(1+0.5)×0.7351=1.1027(kg) (3)Ⅲ效(计算方法同Ⅰ、Ⅱ效) ①蒸发水量: ②传热面积: ③产盐量: ④排料量: ⑤进卤量: (4)Ⅳ效(计算方法同Ⅰ、Ⅱ效) ①蒸发水量: ②传热面积: ③产盐量: ④排料量: ⑤进卤量: (5)1kg加热蒸汽计算结果 ①四效共蒸发水量: W总=(0.8062+0.7351+0.6929+0.7408)/0.975 =3.051(kg) ②四效共产盐 G总′= ③四效共耗卤水 S总′=Σ (注:浓缩器蒸发总蒸发水量的2.5%) 4.计算整理: (1)每小时耗蒸汽量M (2)各效传热面积 ∵ 1kg加热蒸汽需要传热面积 ∴F1=16057×0.0270=433.54(m2) F2=16057×0.0269=431.93(m2) F3=16057×0.0269=431.93(m2) F4=16057×0.0272=436.75(m2) 考虑5%以内的富裕,因此各效加热面积可通取为450m2。 (3)各效蒸发水量(kg/h) ∵ 1kg蒸汽可蒸发水分 ∴ W1=16057×0.8062=12945(kg) W2=16057×0.7351=11804(kg) W3=16057×0.6929=11126(kg) W4=16057×0.7408=11895(kg) (4)各效产盐量(kg/h) ∵ 1kg蒸汽可产盐 ∴ G1=16057×0.2346=3767.0(kg) G2=16057×0.2139=3434.6(kg) G3=16057×0.2016=3237.1(kg) G4=16057×0.2156=3461.9(kg) (5)各效进卤水量(kg/h) ∵ 1kg加热蒸汽需进卤水 ∴ S1=16057×1.2093=19418(kg) S2=16057×1.1027=17707(kg) S3=16057×1.0394=16690(kg) S4=16057×1.1112=17843(kg) (6)各效转排盐浆量(kg/h) ∵ 1kg加热蒸汽时需转排盐浆 ∴ J1=16057×0.4031=6473(kg/h) J2=16057×0.7707=12375(kg) J3=16057×1.1171=17937(kg) J4=16057×1.4875=23885(kg) 根据物料、热量平衡计算结果,即可进行设备、管道工艺设计。 (本章编着者 李迅传 夏高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