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平江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平江图

 《平江图》碑末有吕梃、张允成、张允迪刻工姓名。案庆元六年[1200年]《重修长洲县书簿厅记》末有张允成、允迪二人姓名。嘉定八年[1215年]《重修苏州记》末有张允迪一人姓名。庆元二年[1196年],张国安书《庐坦传话》碑有吕梃姓名。则此碑必宁宗庆元[1195—1200]前后刻……又案图有绍定二年[1229年]所立诸坊,以张允迪为张迪,而无以后新建公署,有如绍定二年十一月[1229年11月13日至12月14]所建激赏西库之类,故断定为绍定二年[1229年]立坊时刻。
 

清·姜顺蛟《吴县志·金石志》


 【评】《平江图》是现存杰出的早期城市平面图。它具有一定方位、比例关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平江府(今苏州市)的城市概貌。《吴县志》是较早考证出《平江图》刻石年代的文献。

古籍名著《平江图》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平江图

 《平江图》是现存最精确的宋代城市地图。平江府即今苏州市。此图刻于碑上,图幅长197厘米,宽136厘米。碑原置苏州文庙,现存于市碑刻博物馆。图上未载作者及成图时间,但据查,凡宋绍定二年(1229)七、八月前的建筑在图上均有反映,此后则无,因知此图当绘、刻于绍定二年。此时的知府为李寿明,他主持刻行了范成大的《吴郡志》,兴复了许多古迹。有人推断本图的绘刻也是他主持的。
 《平江图》上标有东南西北4个方位,但根据现存遗址进行测量,发现宋代的平江城不是正南北向,而是南偏东7°54′。图上未标比例尺,但通过选点计算此图有3种比例尺,大城为1∶2000,子城(又称衙城)为1∶170,城外无固定比例尺。此图图例非常规范:1、大体类似的景物具有相同的图形。如湖、运河、、汇、湾、江等水体,库、寨、厢、庵等建筑。2、祠一类建筑中的单体具有统一的图形,如庙、亭、堂等 3、复杂的群体建筑,虽然写实性较强,但也有一定的概括性,如提刑司、提举司等,只绘有主体建筑,次要的则略去。4、有些图形绘法,基本上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图式,如桥、亭、街道、河港等。《平江图》中的地名较多,共有641个。按种类来讲,桥名最多,占总数的49.7%。通过文献资料与此图作对比分析,发现绘图者具有一定的“制图综合”思想,如当时所存在的巷、行、市等全部舍去,这对提高图的清晰度具有积极意义。
 《平江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城的城市布局,图中绘有大量水路和陆路,水路即城河,陆路即街道。平江城的水、陆路有如下对应关系:1、陆路与城河成1∶2的比例关系,纵向(南北向)陆路有8条,横向(东西向)6条。2、陆路与城河成1∶1平行对应关系,陆路纵向有2条,横向有10条。3、对应平行关系的纵向陆路均在城河的东岸,横向的均在城河的北岸。4、横向水、陆路多于纵向的。平江城“双棋盘式”城市格局在图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此图为了突出作为衙门的子城,而增大比例尺,这种做法具有独到之处。

平江图

宋地图。北宋政和间升苏州为平江府。该图为南宋郡守李寿朋主持,于绍定二年(1229)刻石。现存苏州人民路三元坊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是图以中国古代传统画法,即建筑平面与简练的立面形象相结合手法绘成。内容包括城郭、道路、河道、桥梁、重要建筑物位置、外形轮廓、立面造型和城外山湖、风景等。图形清晰、准确、刻绘精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幅古代城市布局图。在我国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地位。

平江图

平江图

宋刻碑图。大约在宋绍定二年(1229年),由平江知府李寿朋主持完成。图幅长二百七十九厘米,宽一百三十八厘米,正上方题书《平江图》。宋政和三年(1113年) 升苏州 (即今江苏苏州) 为平江府,故称《平江图》。此碑图以平江府城垣为主体,内详外简,凡城垣、城门、街巷、河道、桥梁、坊市、衙署、寺观、园林等均详加标绘,所绘人文及自然景观达六百四十余处,标注名称者达六百一十三处。图中街巷用平面图例表示,建筑物、山体等用立面象形图例表示,水体绘有波纹。据测算,其所用比例尺约为1:2000,图中所标绘诸景观方位基本准确。此碑图为现存时代较早、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碑石现藏苏州市碑刻博物馆。

平江图碑

☚ 宁城图   帛书城邑图 ☛
000003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