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幕燕鼎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幕燕鼎鱼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境。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 “幕燕鼎鱼, 偷活顷刻。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自卫如晋,将宿于戚,闻钟声焉,曰: ‘异哉! 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 又《后汉书·张纲传》: “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幕: 帐幕。幕燕: 筑巢于帐幕之燕。鼎鱼: 游于炊器中的鱼。吴国公子札至晋聘问,途径戚地,闻钟乐之声,对据戚变乱而又有心作乐的孙文子感到担忧,以 “燕之巢于幕上” 比喻孙文子面临着危险处境。

幕燕鼎鱼mù yàn dǐng y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筑于幕上。”《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幕燕,筑巢于帷幕上的燕子;鼎鱼,游于炊器中的鱼。后用“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险,即将覆灭。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幕燕鼎鱼,偷活顷克。”也作“幕燕釜鱼”。《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也作“釜鱼幕燕”。清·王蕴章《碧血花·酒愤》:“只是釜鱼幕燕,更有何人能居安思危呢?”也单作“幕燕”。唐·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薄》;“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也单作“鼎鱼”。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也作“燕巢幕上”。

幕燕鼎鱼

婉指所处的境地岌岌可危,随时遭到覆灭。“幕燕”,即筑巢于帷幕上的燕子;“鼎鱼”,即游于炊器沸水中的鱼。

字数:55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栋折榱崩   穷鸟入怀 ☛
处境不好的人

处境不好的人

失意潦倒或受挫失败的人:跌弹斑鸠
忧时而不得志的人:悴民
因受困而不得施展抱负的人:池中之物
不被重视的人:道旁苦李
做为难的事情的人:难人
身处险境而不自知的人:处堂燕雀 处堂燕鹊
处境危险或面临灭亡的人或事物:釜鱼(阱兽釜鱼) 釜中鱼 釜中之鱼 釜中游鱼 游釜之鱼 釜里之鱼釜底游鱼 釜底枯鱼 游釜之鱼
处境非常危险的人或事物:鼎鱼幕燕 池鱼幕燕 釜鱼幕燕 幕燕鼎鱼 幕燕釜鱼
处境危险、无法逃脱的人或动物:釜鱼瓮鳖
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牛马 马牛
受人摆布的人:铛铛
受人操纵摆布的人:傀儡 木偶
供玩弄﹑玩赏的人或器物:玩物
失去家产或没有家眷的人:光杆(~司令)

☚ 处境不好的人   处境困穷的人 ☛

处境危险

处境危险

据蒺 冰渊 巢幕 剑头炊
在人掌握之中,处境危险:鹘握
身处险境:鱼游釜内 鱼游釜中 鱼在釜中 鱼游燋釜 鱼游釜底 釜鼎鱼游 如鱼在釜 游鱼在鼎
置身险境:垂饵虎口
处境危险,心存戒惧:深渊
身处危险而不自知:燕雀处堂 燕雀处屋燕幕自安
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抱火卧薪
处境险恶,不堪忍受:踞炉炭上
处境险恶:狂风暴雨 狂风骤雨 狂风毒雨 狂风横雨 癫疯暴雨
处于险境,有死无生:羊落虎口
处境十分危险:卧薪引火
处境或生命十分危险:十死九生
 处境非常危险:百死 幕燕 虎尾春冰春冰虎尾 抱虎枕蛟 抱火厝薪 如临深渊 如临渊谷 如临深薄 如临深谷 履冰蹈尾
处境极其危险:燕幕 燕处焚巢 燕处危巢 燕巢危幕 燕巢于幕 燕巢幕上 燕巢飞幕 矛头淅米 剑米危炊 淅米刀头 淅米矛头 身寄虎吻 窜身虎吻
处境危险,灾祸必将来到:委肉虎蹊
处境极危,即将覆灭:幕燕鼎鱼 幕燕釜鱼
身处险境遭毁灭:鸟覆危巢

☚ 处境十分困难   处境危急 ☛

幕燕鼎鱼mùyàn-dǐnɡy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燕子筑巢于帷幕之上,不能长久栖息;鱼游于食鼎之中,恐一朝被烹。“幕燕鼎鱼”比喻处在极度的危险中。有时含处于危险之境而不自知之意。

幕燕鼎鱼mù yàn dǐnɡ yú

见“鼎鱼幕燕”。

幕燕鼎鱼mùyàn-dǐngyú

〔并列〕 幕燕,将巢筑在帷幕上的燕子。鼎鱼,在炊器中游动的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之中。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后用“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度危险。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偷活顷克。”
△ 用于描写处境方面。
也作“暮燕釜鱼”。

幕燕鼎鱼mù yàn dǐng yú

唐·白居易《为宰相&lt;贺杀贼表&gt;》:“幕燕鼎鱼,偷活顷克。”幕燕:在帷幕上筑巢的燕子。鼎鱼:在锅内游动的鱼。比喻处境极度危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