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德府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嘉靖)常德府志湖南地方志。明陈洪谟纂修。二十卷。洪谟字宗禹,号高吾先生。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弘治进士。累官知州、刑部主事、江西巡抚。常德旧志始于明永乐,成化再辑,然皆简陋。是志由陈氏广集群书,细加搜括,于嘉靖十四年(1535)成稿,二十六年刊刻。约十八万字。卷首有常德府及所属四县图各一。正文分地理、建设、食货、学校、祠祀、官守、兵防、人品、艺文、方外十门。含沿革、风俗、山川、户口、田赋、土贡、物产、丘墓、军政、戍守、纪述、寺观等三十九目。写法以纲统目,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分先后记述。各门前皆有序,以述其要。是志重物产、人物、艺文。物产以多有、有、间有三等记谷、果、花、草、药、木、竹、鳞、介、虫、鸟、兽、货十三类共三百余种,并详其生长生活环境、特点和用途。入物分职官、人品两类记有历史名人马援、黄盖、张浚、岳飞等及进士、贡生数以千计。艺文收历代学者歌咏古迹桃花源、青尉祠、刘备城等诗文碑记。卷末附拾遗。有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骆兆平《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可参考。 常德府志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应先烈修,陈楷礼纂。应先烈,宜川人,曾任常德府知府。陈楷礼,武陵县人,举人。按常德府志,创修于明永乐年间,先后六修,尚存嘉靖十四年陈洪谟修本,其余皆失无传。清康熙九年(1670)知府胡向华重修。此志则为续康熙志之作。其稿初为会稽章学诚所纂。分二十四篇,为纪二、表四、略一、传七。另有文征七卷,畸言脞说,更为丛谈一卷,皆不入志篇。陈楷礼取学诚遗稿,循其成规,参阅各县成志六十余卷,补以故实,遂成此篇。《常德府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为四十八卷。以大政冠首,为纪二,曰皇朝大政纪、古大政纪。为考十,一曰舆图,以沿革、疆域、关隘系之。二曰山川,以古迹、陵墓系之。三曰建置,以城池、公署、驿递、坊乡系之。四曰赋役,以户口、田赋、堤防、积贮系之。五曰秩祀,以庙坛、寺观系之。六曰风俗,以乡饮酒系之。七曰学校,以公典、修建、义学、书院系之。七曰学校,以公典、修建、义学、书院系之。八曰武备,以兵制、俸饷、纪兵系之。九曰物产。十曰艺文,以经、史、子、集系之。为表五,曰沿革表、封建表、职官表、选举表、人物表。为略一,曰政略。为传七,曰列传。另附有常德文征八卷,所汇皆为诗文;丛谈三卷,所辑则为时令俗谚。此志凡例各条,义例严整,井然有序。其分门别类,悉合史裁。全篇搜采切实,极为宏富。叙事立论,亦皆简当,允推名作。卷端附录薛淇所撰重修府志启,为骈丽语,词藻斐然,亦不愧翰苑才人之笔。 常德府志 (嘉靖) 常德府志现存最早的常德府志。20卷。明陈洪谟纂修。陈洪谟字宗禹,武陵 (今常德) 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任漳州知府、云南布政使、副都御史、江西巡抚、刑部尚书等职,有政绩,致仕后筑高吾书院,潜心著述,撰有《治世馀闻》、《继世纪闻》、《五经辑略》等。是志修于嘉靖十七年 (1538),分地理、建设、食货、学校、祠祀、宜守、兵防、人品、艺文、方外10志、广集群书,细加搜括,对常德府及所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4县郡邑史事,悉在所录,体例简明,内容丰富,为湖湘明代方志佳篇。现存嘉靖二十六年(1547)原刻本。 ☚ 安化县志 常德府志 ☛ 常德府志 (嘉庆) 常德府志48卷,首1卷,附文征9卷,丛谈3卷。清应先烈修,陈楷礼纂。应先烈,江西宜黄人,举人,嘉庆十七年 (1812) 任常德知府。陈楷礼,武陵 (今常德) 人,举人。是志远溯明、清诸旧志,上承章学诚《 (乾隆) 常德府志稿》,纪事止于嘉庆十八年 (1813)。列24篇,约80万字。分别为: 纪2: 皇朝大政纪、古大政纪;考10: 舆图考、山川考、建置考、赋役考、秩祀考、风俗考、学校考、武备考、物产考、艺文考; 表4: 封建表、职官表、选举表、人物表; 略1: 政略; 列传7。另为文征、丛谈附后。编纂秉承章学诚志稿遗规,凡例各条法制严谨,秩序井然; 分门别类,悉合史裁; 史料搜集宏富,叙事立论简明。尚称佳志。始修于嘉庆十七年,次年成书付梓。现存原刻本。 ☚ 常德府志 武陵县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